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会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据显赫位置。女子基督教教育在云南民族地区曾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直至终结的历史,对云南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教育的观念、模式、习俗以及女性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梳理云南民族地区女子基督教教育兴起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的教育经验,对我国当前少数民族女子教育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非常现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教传教士在中国的教育活动以建立的教会学校最为典型,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以及中西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教会学校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论述,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会"藉医传教",在华创办了医疗卫生事业。因女性医务人员缺乏,教会开办女子医学教育。其最先以师授徒、医院附设学校的方式进行。20世纪初,教会女子医学教育有了长足发展,民国初年至2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1922年非基督教运动发生后,教会医学院纷纷向中国当局立案注册,教会医学教育向专业化和本土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山东的西方基督教传教士,除了在直接布道之外,他们还从事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改良活动。引进与改良农作物品种、参与乡村建设构成其农业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胶东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会医疗事业作为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的一部分,在近代中国有较大的发展规模。它之所以在中国产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利用行医以传教是基督教的传统,这是教会医疗事业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近代西方社会变迁为教会医疗事业在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同时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现实又为教会医疗事业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必要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来华是在西方欧美国家海外传教运动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张背景下展开的。新教和天主教的一些传教士相继来到郑州,通过建教堂、开医院、设学校等方式进行传教活动。传教士的这些活动主要是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教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当时郑州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中期起,外国传教士相继踏入百色,并恃权胡作非为,犯下滔天罪行。但为了传播“福音”,他们也在百色进行传教布道,宣传西方文化;开设学校,培养新式教徒;给药施善,创办近代医疗机构等活动。这些活动在客观上对近代百色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方资本主义对华宗教侵略过程中,西方传教士的办学行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对贵州近代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成了近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传播西学、引进了西方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推动了现代学制的产生,开创了特殊教育的先河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该文阐述了国家主义者对基督教教育的批评以及教会方面的回应,指出了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准则。尽管教会方面揭橥自由主义的旗帜,力图对民族主义有所限定,然而基督教教育与不平等条约的密切联系,使得教会方面的企图很难合法化。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严重失衡,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对译者立场的研究为数不多,法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贝尔曼在其《翻译批评论:约翰·唐》一书中提及译者立场。他强调,批评者在批评一部译作时,首先要考察译者立场。本文拟考察近代来华传教士口译活动及口译活动之外的译者立场,其立场大致可分为:传播宗教之立场、帝国主义立场、传播西学之立场以及传播中国文化之立场,以期待彰显其立场,为译者立场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西方侵略势力而来,新教传教士相继在华兴办教会女子学校以传播基督教教义和训练妇女基督教徒与神职人员。随着教会在华传教事业的发展,作为教会传教事业组成部分的教会女子学校成为教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女子学校虽是西方列强对华文化侵略的载体,但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外力和内力的双重作用,两广的蔗糖业和城镇经济网络都经历了由繁盛、衰落再到兴起嬗变的过程。商人介入蔗糖业领域促进了城镇经济网络和蔗糖业的楔合。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关系,广东的蔗糖业和城镇经济网络都比广西发达,并且形成了对广西的强力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末年,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庆教育迈向近代化的历程也肇端于这一历史时期,其标志即为新式学堂在重庆的创办和发展。重庆的新式学堂主要有小学、中学、半日学堂等类型,分官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创办方式一是设立新学堂,二是由书院、私塾改造而成。重庆各区县积极筹措经费,加强选用和考核教师,多渠道、多形式地创办新式学堂。所以,虽然重庆新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后来居上,短短10余年时间,重庆的新式学堂就初具规模。新式学堂的兴办,引进了西方近代文化知识,促进了重庆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使当地社会风气发生转变,对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并不是一开始便是现代意义的,它经历了一个从名称到意义的转换和扩展的实现过程。中国古代无职业教育的称谓,晚清将该种类型的教育名之曰实业教育。近代西方船坚炮利的威胁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使洋务派认识到军事技术和机器制造的重要性,有了学习西方技术的要求和动力,出现了学“西艺”的热潮,促成实业教育思潮的产生。经由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和清末“新政”时期新教育运动演绎、发展,实业教育思潮达到高潮,并对晚清相应历史阶段的实业教育实践和实业教育制度建立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代书院类型主要有四种: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词章为主的书院,以学习西方近代科技知识为主的晚清西学书院。清代书院的教学宗旨都突出了德育的要求,并且各有一定的特点;清代书院还十分重视具体教学制度对学生德育的功能,如在选拔教师时,注重考察其德行表现;注重祭祀制度对学生的德育功能;注重学规章程对学生德行的塑造作用。考察清代书院的道德教育,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于1901—1911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多个方面,始称“清末新政”,它的实施开启了中国走向初步现代化之路,这些改革措施也涉及到了体育领域。本文通过考察在这一时期确立的军国民教育的体育思想,认为它的确立大大促进了国民体育意识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重文轻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走向世界是时代赋予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晚清时期初出国门的外交官以"百闻不如一见,耳闻不如目睹"的切身感受,记录了对西方教育的观察和考量,这些认识尽管不免肤浅,甚或谬误,但为后人留下了研究异域教育的最初文本,在中西教育交流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化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当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改革经验,善于引进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优势的高水平高职教育的发展愿景.通过对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的调查,揭示其典型问题,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代广东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之一,它们既包括壮、瑶、黎、畲、苗等土著民族,也有回、满、京等迁入民族。各兄弟民族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相互融合,共同推进了岭南地区的繁荣,同时也为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知识分子的汉文译著运动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清代汉文伊斯兰教典籍刊刻者和刊刻情况进行梳理后发现,清代汉文伊斯兰教典籍刻印主要以四川、江苏、云南和广东等地为中心,其他地区亦有零散刊印;主持刊印者多为教内人士,亦有商人和武职人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