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植生平中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曹植生平的研究,前人已做过许多工作,到近人徐公持先生作《曹植生平八考》(《文史》第十辑),则考证推阐尤为深入细致,历来积疑纷纷冰释;但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本文拟提出三个问题稍陈已见,向徐先生和读者诸君请教。一、封临淄侯后曹植是否就国《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云“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淄侯”,封平原侯时曹植年纪尚轻(二十岁),几颇受宠,实未就国;徙封临淄侯以后是否去临淄就国,史无明文,前人为曹植作传记或年表大抵含糊其词,一般的印象,总根据《魏志》本传中的另外一句活“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翼并其男田,植与诸侯并就国”,以为要到延康元年(220,同年十月改元黄初)曹植才  相似文献   

2.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师古曰:“寿姓曹,为平阳侯,当是曹参之后,然《参传》及《功臣侯表》并无之,未详其意也。”颜师古因“未详其意”,故只推测曹寿“当是曹参之后”,但对曹寿究竟是谁,却未下断语,遂使曹寿之谜存疑后世。 按:《汉书》载平阳侯曹寿之史料仅见两处,皆在《卫青霍去病传》中,另一处载:“(卫)青既尊贵,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综上两处史料,得知三点:第一,曹寿与卫青约略同时;第二,曹寿尚阳信长公主;第三,曹寿曾患恶疾就国。  相似文献   

3.
关于九品中正制的创立时间,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延康元年陈群始建说,此说认为,九品中正制的建立时间是在曹丕未篡汉时即延康元年(220年)二月,主要依据为《三国志.魏书.陈群传》:"(文帝)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通典》、《文献通考》等皆从此说。目前,史学界大多数学者如唐长孺先生等也持此意见。  相似文献   

4.
十七、王僧达 王僧达(423—458),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文帝以其早慧,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见《宋书》本传。按明远为临川王义庆国臣,僧达为义庆女夫,是二人得以文义相交而颇多赠答之辞。 宋少帝刘义符景平元年(423)生。 《宋书》本传:“于狱赐死,时年三十六。”同书《孝武帝纪》:“(大明二年八  相似文献   

5.
关于曹魏九品中正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九品中正制的创始人与始行时间问题九品中正制的创始人与始行时间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两种分岐意见:第一,陈群始建说。主张九品中正制是陈群所创置,时间在魏初延康元年(220年)。这一说的主要根据是《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文帝在东宫,深  相似文献   

6.
读上海版《春秋左传集解》(以下简称《集解》)和北京版《春秋左传注》(以下简称《注》),发现昭公十三年传文末数第二节“吴灭州来,令尹子期请伐吴”中的“期”字有疑,当为之作注,而《集解》和《注》皆未注,笔者于此愿有所说明。一、不应是“期”,而应是“旗”。通观昭公十三年和十四年传文,可知此处之“子期”当是“子旗”之误。上观昭公十三年传文,可知子旗即佐楚平王(公子弃疾、蔡公、熊居)乘乱夺取王位之成然(蔓成然、(?)成然),以其佐立之功,楚平王“使子旗为令尹。”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楚国灭了息国(今河南省息县)。关于楚灭息的时间,不少书文说是公元前680年,如1984年7月29曰《河南日报》三版载《息夫人的故事》一文说:公元前680年,楚文王假借巡方为名,来到息国,将息侯擒获,息国遂灭。又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说:“公元前680年(周厘王二年、鲁庄公十四年)楚灭息,又入蔡。”再如《信阳师范学报》载《息县沿革补采录》一文说:“公元前680年,楚文王(熊资)  相似文献   

8.
《晋书·刘元海载记》记有刘渊这样的话:“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遭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也。……” 刘渊,字元海(公元二五○?—— 三一○年)是居住在今山西省中部的兄弟民族匈奴族的首领,生于三国时魏的末年,是十六国时期汉(前赵,公元三○四——三二九年)的建立者。唐朝初年撰写《晋书》时,为了避讳(唐高祖李渊),所以称刘渊的字。《载记》是《晋书》中专门记载割据政权统治者的传记。刘渊在这里所说的“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意思是说他对西汉初年的文官随何和陆贾不懂得武事、武将绛侯周勃和颖阴侯灌婴不懂得文事,都很鄙视。  相似文献   

9.
春秋周襄王七年(前645年)晋“作爱田”,哉国间秦也“制辕田”。两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历来说法不一。弄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春秋战国间土地制度发展变化的研究。晋“作爰田”的事迹并见于《春秋左氏传》和《国语》。《左传》载僖公十五年(即周襄王七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时序》篇有如下几句: 太祖以圣武膺箓,高[世]祖以睿文纂业,文帝以二离含章,中[高]宗以上哲兴运,并文明自天,缉熙景祚。 中华书局出版的周振甫先生的《文心雕龙选译》对《时序》篇中译“文帝以二离含章”为“文帝因英明正位”,注“文帝”为“文惠太子”,注“二离”为“《易·离卦》:  相似文献   

11.
邯郸淳,名竺,字子叔,或作子礼,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汉献帝初平年间,从三辅客游荆州。建安十三年,荆州内附,归曹操。文帝黄初初年曾任博士给事中职。《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卫二刘傅传》在介绍王粲、徐平、陈琳、阮(王禺)、应瑒、刘桢之后说:“自颍川邯郸淳、繁钦、陈留路粹、沛国丁仪、丁廙、弘农扬修、河内荀纬等,亦有文采,而不在七人之例。”似乎在公认的“建安七子”(缺孔融)之外,又排出了一个“七子”,这“七子”也是当时比较著名的文学家,而高踞榜首的就是邯郸淳。从实际上看,邯郸淳对文学(尤其是对通俗文学)及书学确有独到贡献,不仅当时独树一帜,名闻遐迩,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分析《三国志》高句丽传中的王莽朝记事开始 ,采用逆推论证的方法 ,通过对有关王莽朝高句丽记事的诸史料的辨析 ,论证王莽朝记事中的高句丽侯与塞外之高句丽国无关 ,是玄菟郡高句丽县之侯 ,进而究明此句丽侯与古代之“句丽”的关系 ,并论证“句丽”早于朱蒙之高句丽前存在于辽东地区 ,《三国志》高句丽传中的高句丽是沸流国国王松让或其后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黄加灏同志《<李娃传>传统评论质疑》(以下简称《质疑》,见《杭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一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1987年第六期)一文,颇给人以启发。它提出了三个反问句。即:“小说歌颂真挚爱情,表现爱情主题吗”?“李娃形象优美动人吗?”“小说具有强烈的反门阀、反礼教意义吗”?通过这三个反问句,实际上把《李娃传》全盘否定了。文中对《李娃传》虽作了某些肯定,但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为此本文谨就《李娃传》与黄加灏同志商榷,说明对传统评论也要作具体分析,不可一律怀疑和否定。  相似文献   

14.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年第一期刊载的《离骚解诂》一文,作者系长期研究,学有独到。但也有一些说法值得商榷,需要探讨。如: 恐皇舆之败绩 作者认为王逸释“舆”为“车”不确。而说:“舆假为旅”。“皇旅即王师之意。败绩,乃就皇师而言,若舆为车则不得言败绩”。 今按:古书用“败绩”,其义有三。一、《左昭十一年传》“大崩曰败绩”。指军队打了大败仗。《左庄十年传》“齐师败绩”《左僖二十八年传》“楚师败绩”;《左成二年传》“齐师败绩”;《国语·周语》“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吴语》“齐师败绩,吴人有功”,“楚师败绩,王去  相似文献   

15.
《诗·周南·桃天》:“桃之夭夭,有(艹贲)其实。”《毛传》:“(艹贲),实貌。”段玉裁《诗经小学》云:“(艹贲)蒉,实之大也。《方言》‘坟,地大也。”《说文》‘颁,大头也。”《苕之华》《传》‘坟,大也。’《灵台》《传》‘贲,大鼓也。’《韩奕》《传》‘汾,大也。’合数字音义考之可见。”俞樾《群经平议》与段氏旨同,并进而挑明“贲与坟、(艹贲)字异而意同。”由此则“(艹贲)”之义训可明。近人于省吾先生从文字学角度证成“贲,古斑字,文章貌”,“有(艹贲)其实”即“有斑其实”,谓“桃实将熟,红白相间,其实斑然”,并谓《鱼藻》“有颁其  相似文献   

16.
翻开《成语典故辞海》,第65页,在词条目录中出现“王氏五候”一成语,这里的“候”应为“侯”。再看正文,正文不错。引述如下:[王氏五侯]汉成帝时,外戚王凤之五弟,同日封侯。汉书元后传: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  相似文献   

17.
十、扎兀惕忽里何义?《元朝秘史》卷四记载,成吉思汗与克烈国部首领脱斡邻勒配合金国战胜塔塔儿,金烈丞相完颜襄(即王京)“与太祖扎兀惕忽里的名分。”扎兀惕忽里一词的意义,解释不一。李文田《元朝秘史注》释为“部长也”。符拉基米尔索夫《成吉思汗传》(余元庵译注本)作“前锋司令官”。王国维释为“西夫长”(见《圣武亲征录校注》)。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写过《论司马相如及其作品》(载《江海学刊》六二年第二期)、《论司马相如赋的本原和特点》(载《文学遗产》增刊十辑)二文,考论到相如入梁年代(与生年关系最大)及是否曾受文翁派遣“东受七经”(与赋的本原有关)二问题,以为相如入梁在汉景帝二年的可能性最大,出仕约在景帝元年,汉制男子二十三而傅(著于名籍),仕宦之年亦同,其生年约为文帝二年;而秦宓所谓“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蜀志》本传)为不足据,因为与相如一生行事不合,疑是传闻有失,或误读《汉书·地理志》文。昔年之文,不敢自以为是,聊供参考而已。  相似文献   

19.
贾谊其人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繁荣的经济盛世。在文、景统治的三十九年间,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文帝召认为博士的贾谊;另一个是文帝启用,后被景帝提为御史大夫的晁错。本文试就浅笔谈谈贾谊和他的施政主张。 贾谊生于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卒于168年(汉文帝十二年)。今洛阳人。据《汉书·贾谊传》载,他十八岁“以能诵诗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东,往哈密去的路上,有一古城,《北史·高昌传》作“白棘”。《魏书·唐和传》作“白力”。《北史·唐和传》又作“白力”。《梁书·高昌传》作“白刀”。《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亦作“白力”。《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正月王式至交趾“树(艹刀)木为栅”句,胡注:“昔尝见一书从艸从力者,读与棘同。棘,羊矢枣也,此木可以支久。”今吐鲁番出土文书,自十六国到唐代,皆书作“(艹力)”。究竟“棘、力、(艹力)、刀、(艹刀)”诸字的关系如何?如果命名诸字,毫无关系,可否怀疑为异城异名?如果通过研究这些不同形体的文字之间的语言内部联系,说明了命名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