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公关侧重沟通协调,进而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达到塑造形象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就必须开展相应的公关活动。 可供企业选择的公关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如公关广告、展览、庆典、新闻发布会、捐助慈善事业等。无论企业采取何种公关活动形式,决定活动成败最关键的因素无  相似文献   

2.
谈公关美学     
公关美学就是指,公关所倡导的一整套法则和原理,要求符合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审美理想,将公关纳入人的审美艺术活动范畴,探讨公关活动中的公关主体、公关客体的审美艺术规律和特征以及公关活动中公关主客体相互关系的审美规律和特征。简言之,就是社会组织在公关活动中,要表现美的艺术,塑造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公共活动不论大与小,总希望能引起各种传媒的关注,进而获得政府的认同、公众的兴趣。然而,精心策划的公共关系活动并不是都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有的公关活动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得不到政府、传媒、公众的支持,结果是孤芳自赏,白花了人力、物力、财力。很显然,在策划公关活动时,应该多动脑筋,少搞花架子,力求有实效。在对大量的公关范例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基本规律,对公关人员应该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注重社会整体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要有经济效益,才可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以形成实…  相似文献   

4.
在公关实践活动中,谈判是必不可少的。公关活动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关谈判和商务谈判、军事谈判、政治谈判是不一样的,机械地照搬其他类型谈判的方式、方法到公关谈判中显然是不恰当的。只有充分了解公关活动的特点和掌握娴熟的谈判艺术,才会在谈判中游刃有余。尤其对于初入公关行业的人而言,由于不了解公关活动的终极目的和意义,也不熟悉谈判之道,仅凭经验和直觉去参与  相似文献   

5.
郭芬 《公共关系》2001,(12):35-36
“组织的良心”即公关人员不但从组织的利益出发设计自己的行为,还从公众的利益出发设计自己的行为,力求使组织和公众双方达到双赢。公关人员扮演“组织的良心”这种角色要求实质上是对公关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是由公关职业性质决定的。美国一些权威公关著作这样描述公共关系:“公关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为公众利益服务,而不只是为某个单位谋私利。最理想的是,公关活动既有利于单位又同样有益于公众,是单位和公众利益的统一”;“公关是公众的一种工具,公众利用它使自己的愿望和利益为我们社会中的机构所注意。他代表公众向那些反映迟钝的组织说话,进行解释,也代表那些组织向公众说话”。可见,对组织与公众利益的双重关注是公关的实质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阿演 《公共关系》2001,(10):59-59
涉外公关人员在公众或社交场合常被当作组织的化身,因而涉外公关人员在礼仪方面的修养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形象,这就要求公关人员在进行涉外公关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涉外礼仪,使我们的言行与礼仪相协调,树立良好的形象。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在礼仪的表现形式上也不尽相同,所以涉外公关人员了解这方面的常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正公共关系策划即公关人员根据组织现状和组织目标要求,分析现有条件,谋划设计公关战略和具体公关策略的过程。公共关系策划是公共关系活动中的最高层次,公关策划的成功实施是公关活动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测效果的根本保证。公关策划能力是公关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各种意识、知识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公关策划》课程性质和地位《公关策划》是在《公共关系学原理》等公关专业基础课程之上的高级课程,是公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关策划》课程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于一体,具有鲜明的创新特点和现实应用意义。《公关策划》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越来越重视实施公关战略。但怎样的公关活动才算是成功的公关?失败的公关又为什么失败?公关活动本身具有自身的科学规律和特点。因此,公共关系活动需要周密而科学的策划。本文通过国内外大量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来探讨成功的公关策划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公关策划,就是公关人员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在充分的公关调查基础上,对总体公关战略、专门公关活动和具体公关操作进行谋略计划和设计。它蕴藏着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智慧,深遂的谋略和科学的决策思想,要求别出心裁,高人一筹,不落俗套。出奇制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不妨参考以下思路,以期对增强企业或组织的形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县域企业中公关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公关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县域企业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和应用,如有的企业成立了公关部,配备了专门的公关人员,搞了一系列比较像样的公关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这毕竟是少数。其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四:第一,文化环境相对封闭,县的地域范围偏小,传播进展迟缓。至今还有不少人未听说过公关;公关教育落后,几乎没有公关教育培训网点;也难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企业公关发展较快,但由于认识和操作上的偏差,以及公关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多种原因,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一、盲目仿效,一哄而上在我国企业公关中,盲目仿效之风十分盛行。一些企业平时墨守成规,驻足观望,不主动开展公关活动,而一旦发现哪一个企业的公关创意新颖独特,公关活动效果显著,便马上不加分析地群起仿效。如赞助体育活动,从前我国的体育事业一向门庭冷落,企业往往避而远之。但自从1984年广东健  相似文献   

12.
现在大凡企业都意识到公关的重要性,许多企业通过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公关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细观现如今的企业公关活动,大抵是一种适应性的公关,对于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的公关却不多。时下有件事就颇令人思量。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朔州假酒案震惊全国,人们对于山西酒也敬而远之了。随着全国范围内打击假酒活动的开展,山西酒统统成了被怀疑对象,福建、山东、上海等地对山西酒已经封  相似文献   

13.
公关活动的基本原则一个社会组织要想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必须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公关活动。而公关活动必须在正确的方针、原则指导下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根椐公关的基本思想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公关活动应遵循下列四项  相似文献   

14.
论“辩证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事皆需人来为”,公关人员的个性素养如何,这是决定公关活动成败及成果大小的一个关键问题。对此,有一种流传颇为广泛的观点,即认为公关人员应具有耿直、坦率、活泼、开朗的外向型性格。笔者认为,公关人员应具有辩证性格。所谓辩证性格,绝不是让人当不光彩的两面派、阴阳脸和变色龙,而是指公关人员应将中性的、良性的然而又是互有区别、互相矛盾的多种品质辩证地集于一身。具体地说,就是指公关人员应将外向与内向、刚强与柔韧、  相似文献   

15.
公关贵在创意。公关并不是装门面、凑热闹的应酬活动,而是一种有一定企业文化内涵和明确的创意构思,能产生一定心理冲击波和信息辐射力的潜意识投资。成功的公关活动,着力可抓住特定的时空,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展示企业的不同凡响之处,或是以闻所未闻的鲜活内容刺激受众的感觉,使企业形象在一片赞叹声、惊奇声中“定格”于受众脑海;或是以文化品味和艺术韵味所营造的浓郁氛围感染受众,使企业形象在感情共鸣中走向受众意识的深处;或是以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吸引受众的有意注意使受众不知不觉地跟着公关活动的“感觉”潇洒走一…  相似文献   

16.
公关理性素养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其核心的内容是从公关文化的深层内涵上去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关涵义。强调企业经营者的公关理性素养,是因为企业经营者具有较高的公关理性素养对企业公关活动的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上面提出的问题: 1、这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关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各地公关协会、公关公司、公关事务所等组织纷纷建立,各种公关活动,也正在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由简单的单项公关活动向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有些导入 CI 的企业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国公关事业的发展,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借势造势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实际上就是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并进行必要的策划。所谓公关策划,就是公关人员为了实现塑造组织形象、改善组织环境这一根本目标,在认真调查研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找出组织需要解决的具体公关问题,分析比较各种相关因素和条件,遵循科学的原则与方法,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确定公关活动的主题与战略,并制定出最佳活动方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徐泗河 《公共关系》2000,(12):14-15
改革开放以来,公关引起整个社会的极大关注,但长期以来,我国对公关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局限于企业的范围。为此,构造政府形象工程,开展行政公关,就必须找准政府公关的特殊性,从而为政府公关活动定位。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公关世界》2010,(3):7-7
一个品牌形象的创立不是一时一事、几次公关活动的事情,而是几代公关经理人共同努力磨练出来的结果。饭店公关经理人要不断地、时时刻刻地、脚踏实地地做好每项公关宣传工作。如将饭店集团内的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慈善助学活动、新的促销价格、新的菜单推广、员工生活等有价值的新闻事件,通过饭店公关人员的喉舌,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生动具体地呈现在大众面前,送到客户的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