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构建区域经济差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2014年海南省经济统计数据,以SPSS为工具,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海南省18个市县的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差异,分析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协调海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点轴开发模式已成为区域经济开发的重要模式。从增强海南省区域经济开发中“点”与“轴”选择的科学性出发,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海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合本土实际,分析了海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重点研究了各级“点”与“轴”的逸择方案,构建了增长极与增长轴的结构和布局,为制订海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海南省体育系统各类、各层次体育人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对各类体育人才在年龄分布、学历结构、专业状况和职务或职称等级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以调整体育人才结构为主线,为造就一支与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体育人才队伍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最近,作者在《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科技项目中,通过研究海南省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引发了一种新思考: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振兴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大省”。是实现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提出了“以海兴琼”的建省方略。本文则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工作中掌握的有关资料,就海南省海洋自然资源在振兴海南经济中的作用,对这个发展战略作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南省20个地域单元的人均产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三次产业比重等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发展第三产业的优势,西部沿海地区具有发展第二产业的潜力,中部地区相对落后。海南省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为进一步整合海南省区域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工业主要行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海南省工业中16个主要行业的结构状况进行分析,从中比较出海南省的优势工业产业,为制定海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从主成分分析中得出了各项经济指标反映行业经济效益、行业规模的情况,从聚类分析中得出了各行业发展层次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实现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开发人力资源,在研究开发海南人力资源的问题上,我们要从根本上更新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的观念,改革其管理的体制,并做好全面规划,正确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考任、绩效评价、考核、培训等工作,从而促进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627万人口的海南省,目前只有4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约8000人,海南省高等学校不但数量、规模和质量都远远满足不了特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结构也不合理,其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所以研究海南高等教育结构应成为海南省高等院校发展总体思想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旅游业对经济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海南省自建省以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海南GDP构成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海南省的GDP对旅游收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旅游收入对经济的拉动效果越来越显著。同时海南省旅游业与第三、第一产业关联度大,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生态旅游开发基本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确立科学的开发模式是海南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笔者以相关理论为借鉴,从开发投入、行业管理、空间布局等方面探讨如何开发海南省生态旅游,提出相应的多因素综合投入、CCME和“圈层互动”等模式,以期为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和生态旅游业发展实践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生态“特区”与海南旅游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南省社会经济的现实情况入手,分析了良好生态环境对海南的特殊意义,进而提出建设海南生态"特区"的设想,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生态"特区"发展旅游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区域内城市特别是城市群的培育和发展。从江西省环鄱阳湖城市群等级规模的现状和效益来分析,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城市,中小城市偏多,城市带动辐射能力弱,扩散效应不明显。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引导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促进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积极发展区域性中心镇,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镇集中,形成合理的城市群等级规模。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一定时期教育的发展可能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更多情况下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阶段的一致性。以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出发点,从某一个侧面对西部地区进行教育区域的划分,对于制定区域教育政策,了解区域间教育发展的差异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课程改革的取向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但我国高中课程长期以来以升学取向为主导取向,在有些地方升学取向成了惟一取向,这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需求十分不利.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高中课程改革应该是多元取向的.我们认为,在高中课程改革中,应该对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给予必要的关注.而这一关注必须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目前我国高中课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入手,重新全面认识我国高中教育功能和对高中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并在反思高中课程问题、对高中教育功能重新认识和高中课程重新定位的基础上,对高中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天保工程区范围内,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共137个,为了客观评价天保工程对工程区产生的社会、生态及经济影响,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测报中心设计了反映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天保工程实施情况的监测指标体系,2004年分层随机抽取35个国有重点森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点。为保证指标体系填写的质量,同时了解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测报中心选择了吉林省4个国有林业局进行调研,该文是对三岔子林业局的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6.
承继黑格尔: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理论的深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理论的深层结构,是黑格尔“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想。从这种思想出发,马克思将“社会经济形态”设定为一个超验的、超民族的主体,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分离”视为它的进化目标,据此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存在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单线”演进。同时,马克思在看待各民族经验性历史的发展时持“多线论”立场,认为世界各种社会文明分别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和历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中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文章结合近年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新时期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应有的作用作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第三条道路”理论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条道路"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不平等和非正义等社会和经济危机,从国家政治和执政党的角度提出的一种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理论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探索对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改革目标的制定和策略选择,以及我国解决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政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经济社会现象。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盲目的城市化发展也会产生许多问题。因此,政府制定的城市化政策应有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经济发展局势、相关理论氛围、科技发展特点等几方面概述国家技术能力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系统梳理国家技术能力概念提出及发展状况,分析其有待完善之处,为深化国家技术能力理论研究,洞悉其未来发展趋势,完善国家技术能力理论内涵予以基础性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