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瑞芬 《东岳论丛》2000,21(4):115-118
在苏轼现存的2400多首诗中,语涉讽刺者大约可占三分之二。其讽刺时政的诗篇,有些是露骨的讽刺;有些则是隐而不露,但其中蕴涵着“精悍道古”式的辛辣幽默。在其一部分赠答诗中,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在表现对亲友的真挚情感的同时往往也借助讽刺的手法,从而使这类诗带有亲切而幽默的情调。其语带自嘲的诗篇亦占相当数量。用事讽刺是苏诗重要的讽刺手法,而大量运用比喻进行讽刺尤为其最大特色。运用反语和对比进行讽刺也是其常用的手法。上述讽刺手法往往互为交错或同时并用,妙趣天成。我们应该把苏轼诗歌讽刺艺术的渊源追溯到庄子。苏诗的讽刺艺术集前人讽刺艺术之大成并发扬光大,是我国诗歌史上讽刺艺术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2.
《围城》是一部新《儒林外史》,讽刺艺术高超,独具一格。作品通过精彩入微的细节描写,暴露讽刺对象的种种动态,婉而多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通过广泛新奇的譬喻对生活百态进行冷嘲热讽,令人捧腹开怀,回味无穷;通过漫画式的笔法高度概括集中平常不以为奇的儒林丑态,淋漓尽致地勾勒了一幅上层儒林的百丑图,在幽默得引人发笑的同时引发读者对社会和现实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历史透视度。  相似文献   

3.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一位杰出的讽刺作家,其作品对后世的讽刺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最早在清朝末年被引入中国,并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而它的中译本中产生影响最大的还是林纾的译本,名为《海外轩渠录》。目前,中国对斯威夫特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很多,但它们多是停留在将其与中国某位作家的某部作品进行单一比较的层面上;本文试图将其对中国现代讽刺文学几位主将的影响结合在一起,汇集前人的研究成果于一体,从宏观角度探求斯威夫特对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廓清了人们对传统讽刺小说的理论误区,并对明清讽刺小说的发展轨迹作了清晰的勾勒。在叙述的过程中,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讽刺艺术对讽刺小说的浸淫与渗透,并从古代讽刺小说文体的演变中归纳出明清讽刺小说的艺术规律。本文还对明清讽刺小说的叙述模式与艺术图式作了简要的总结,并试图通过与西方讽刺艺术的比较研究抽绎出明清讽刺小说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5.
鲁迅,一向以一个战士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他的批判性,他的讽刺艺术,他为后世的人们留下许多悲剧性的人物典型,然而,鲁迅的小说中不仅有这些构成其伟大作品之所以伟大的特点,鲁迅的小说还很幽默,是那种不同于谈天说地的"闲适"的幽默,并非皮肉上的滑稽与俏皮,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维理念。本文从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以及《故事新编》中的语言和思想及其讽刺艺术上探寻鲁迅小说的那种"冷"幽默,进一步揭示鲁迅的小说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人,他秉承、延续并发展了中国讽刺文学传统,又从异域的讽刺文学中吸取经验,开创了现代讽刺文学的先河,为以后的深入开拓奠定了基石,成为现代讽刺家的先驱.他的讽刺文学以其超拔的讽刺思想和讽刺艺术,在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中占有着杰出的地位.他的《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等现代小说,是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之作.鲁迅的现代小说发展了现代讽刺文学,他的讽刺艺术,是对以“中和”为最高理想的古典主义审美原则的动摇和冲决,对既往婉讽、劝善、美刺精神的历史超越,是现代理性批判精神在艺术中的延伸和升华,代表着走向成熟和完备形态的现代意识.鲁迅的讽刺艺术,主要在两种相关而有区别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史记》全书中,讽刺艺术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最具代表性的篇章应该是《酷吏列传》。《酷吏列传》的讽刺手法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客观叙述深含讽刺;运用对比手法妙寄讽刺;运用层递推进的叙述手法取得讽刺效果;运用复笔手法增强讽刺力量;引用他人言论强化说服力。通过委婉曲折、富于变化的讽刺艺术,司马迁对于当时的酷吏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和揭露,表达了自己对当代政治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确实不是一位讽刺大家 ,但他的讽刺艺术以异化生命形式为讽刺意向 ,以下意识心理描写和戏剧型“误会”情节构置为主要表现手法 ,以严肃、含蓄为艺术品格 ,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光彩 ,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老舍的创作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形成源于很多方面,东西文化和文学影响是重要的生成机制。东西方幽默讽刺艺术的影响在老舍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老舍"取益"于狄更斯及中国传统小说的幽默艺术,而某些弊端也可以从那里找到根源。老舍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下,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思考,形成了检讨传统文化、批判国民性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0.
郭志强 《晋阳学刊》2006,(2):114-117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较早是由鲁迅论及的,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讽刺小说”的论述被后来的众多文学批评者奉为对古代讽刺小说批评的典范,但他们没有看到鲁迅的讽刺风格观并未停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之上,而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发现鲁迅讽刺风格观的转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研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孟子以“永矢弗援”的批判精神与道德热忱而炳彪千秋。《孟子》一书立论更为详备 ,文字由简约而雄肆 ,文风亦由雍容和舒而为铺张扬厉 ,是极具感染力的文学散文。 2 0世纪的百年中 ,随着孟子思想研究的深入 ,《孟子》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为人所认识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纵观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 ,有创获亦有偏蔽。回顾与总结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 ,分析其得失 ,将会为进一步深化《孟子》乃至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讽刺文学是一种道德距离的展示,也是带有浓厚的道德惩罚意味的文学样式.但是如果道德距离过大必然会损害被讽刺对象的真实感,批判者和被批判者也会缺乏沟通交流的可能性,被批判者会完全成为污名化叙事的对象.沙汀的讽刺小说也存在“污名化”的叙事特点,但是沙汀试图控制其讽刺小说中的道德距离,并尝试构建一种带有主体间性的讽刺小说.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喜剧形象的划时代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准确地测定了《儒林外史》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小说史上高踞于讽刺艺术高峰的位置。他认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是说,前无古人。他还认为“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这是说,后无来者。其主要标志,就是在喜剧形象的刻划上,实现了由类型化典型向性格化典型的飞跃,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论阮籍的讽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阮籍的讽刺艺术吕立汉古代诗评家论阮籍诗歌者可谓多矣,然很少有人从讽刺文学角度加以鉴赏评析。李善虽独具慧眼,认为阮籍赋《咏怀》八十二首是“志在刺讥”①,但语焉不详。其实,阮氏作品不啻诗歌,还包括其文、赋等都称得上是讽刺文学的上乘之作。其秉持公心的讽刺...  相似文献   

15.
曹禺的讽刺艺术是一种忽略了讽刺的讽刺。他温婉宽厚地将讽刺寄寓在客观的艺术描写之中,始终对准半封建培半殖民地社会中的丑恶,并为塑造典型的人物服务,形成了静冷深刻、绵藏针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评《郁离子评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刘基的《郁离子》,我们一向太偏重于单篇只文的析释,而缺乏整体的研究。傅正谷同志的《郁离子评注》(以下简称《评注》)摆脱了旧的模式,力图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色,对扩大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从《理水》看鲁迅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彭波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卓越的、极其成功的讽刺文学巨作。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以及一系列杂文中,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做出了精辟的分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进而在...  相似文献   

18.
<正> 鲁迅是一位卓越的讽刺大家。讽刺艺术的运用,几乎贯穿在他的整个创作中,成为他的艺术风格的一个最显著的特色。本文只就鲁迅小说运用讽刺艺术的主要特点作一些探讨。一、讽人与讽世讽刺,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它的主要职能是揭露和批判,就是扫除社会的尘垢,拯救道德的沦亡,匡正思想的谬误。鲁迅对讽刺艺术有许多精辟见解,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把讽人与讽世结合起来。在我国古代讽刺小说中,他最为推崇的是《儒林外史》,认为其可贵就在“以公心讽世”,作者讽喻的是整个封建科举制度,不搞人身攻击,而“兼持公心,指擿时弊”,所以他认为这才是“足称讽刺之书”。鲁迅的创作实践也遵循“以公心讽世”的原则,这是他的讽刺艺术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幽默、讽刺和喜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讽刺、滑稽、调侃是喜剧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但在喜剧创作过程中各具不尽相同的艺术功效。幽默要温敦些,讽刺则冷峻些,二者不是截然而异的。喜剧是以其喜剧手法,对社会生活的矛盾和不协调做大快人心的揭露或赏心乐事的炫展。喜剧性情节、喜剧性性格、喜剧性语言,构成喜剧艺术的三要素。讽刺性喜剧与诙谐剧的区别在于对不同喜剧机制的运用。在充分调动喜剧的直接效果一“笑”的艺术心理基础上,才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笑的艺术创作心理和创作技巧,从而产生最佳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以新颖、奇特的譬喻,生动、传神的细节,诙谐、幽默的笔调,展示了作者独具特色的讽刺艺术。讽刺艺术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指出:“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到十八世纪中叶,《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把这一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有人把《围城》与《儒林外史》相提并论,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儒林外史》,并非过誉之词。所谓新的《儒林外史》,这不仅仅是就它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生活的题材而言,最主要的还是指《围城》渊源于传统,并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