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网络公民的出现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公民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治理必须重视的重要力量,是现实公民社会的发育延伸.所谓网络公民,就是现实社会中的公民在网络社会中呈现出独立、自主、参与、进取等特征的角色延伸和存在状态.网络公民的主要特征是:真实性与虚拟性并存;被动性与主动性并存;权利与义务并存;一体性与多维性并存;现实性与理想性并存.从目前状况来看,需要对网络公民加强主体性教育、主导性教育、社会性教育以及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体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尺、监督公共权力的关键要素、提升政治权威的有效途径、维护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并存、自主性与被动性并存、实质性与形式性并存、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微观参与多于宏观参与、执行参与多于决策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着力健全参与制度、拓宽参与渠道、培育社会组织、提高公民素质、重塑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论公民社会的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建构已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议题.许多公民社会论者倾向于将公民社会视为自由、民主和解放的象征.在人类社会的实践中,公民社会并非如此完美,它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公民社会有可能滋生极端个人主义;公民社会有可能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民主政治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议题。市场经济造就公民社会,强大活跃的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成功的重要保证。公民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四个根本转变。公民社会与契约精神内在关联,社会生活契约化体现着自由、平等、法治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相对独立的社会;自主的个人和社会组织;科学界定和规范国家权力;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政治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植根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诉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精神、社会正义精神等理性精神形态的希冀与期待.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结构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建构已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议题。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目标模式只能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其基本的结构性要素是: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相对独立的社会;自主的个人和社会组织;科学界定和规范国家权力;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政治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契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精神是公民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公共精神。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现实境遇与生存方式,为公民社会在古老东方国度的发育与生成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前提。然而公民社会离不开公共精神的支撑,中国传统社会特质决定了儒家传统人伦法则无法引申为现代公民社会的公共价值范式,因此契约精神不仅是当代中国公共理性的具体承载,而且具有独特的现代性意义。它一方面仰仗公平正义性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也吁求主体内在向度的心性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公民文化发展还不成熟、不完善,处于"初始"阶段.它具有如下特征:作为公民文化发展载体的公民社会发展不成熟、人们的民主法治素质存在稚嫩性与不平衡性、公民参与形式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并存、公民文化的结构具有不稳定性.在公民文化发展的"初始"阶段,我们要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为促进公民文化的发展提供成熟的平台与基础;要做好传统文化中优秀公民文化资源的发掘、继承工作;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民众的民主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民主技能的训练,提高公众的理性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   总被引:163,自引:0,他引:163  
本文对公民社会、第三部门、制度环境、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社会团体、人民团体等概念做了比较和辨析;分别从学术研究和行政管理两个角度对中国民间组织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着重分析了中国公民社会现存制度环境的主要特征。中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特征,典型地体现为宏观鼓励与微观约束、分级登记与双重管理、双重管理与多头管理、政府法规与党的政策、制度剩余与制度匮乏、现实空间与制度空间的共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近百年来宪政建设史的回顾,分别运用"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概念分析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障碍与路径.本文认为:完全工具主义的宪政建设理念、缺乏宪政制度运作的适宜的社会生态条件支撑是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特殊的路径依赖问题.面临变化了的宪政制度建设环境,需要推进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范式转换,其主要内容是突破宪政工具主义的思维定势,肯定宪政限定政府权力边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初理念;借鉴新宪政论的观点,大力开展公民教育,培育公民美德;在确立制度权威的基础上,推进全面综合型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