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旅游产业在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上缺乏统一性,不经济现象较为突出,保护不力,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服务质量较差,缺乏"大市场、大旅游"的经营理念,旅游产业集群效能难以发挥。做强西安旅游产业须优化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发挥集群效能,实施多元化旅游产品战略,实行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建立旅游效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日本产业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有关论述 ,一国之所以强盛 ,根本原因在于该国有一个驰骋于世界的产业群。本文从制造业和服务业入手 ,揭示了当代日本的竞争优势。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日本近几年经济不景气 ,但其优势产业的格局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日本的竞争优势典型地说明 ,当今一国经济发展中后天形成的竞争优势的作用越来越大于天然禀赋的比较优势 ,同时也表明支撑发达国家强盛的国家竞争优势有着许多的共性。 相似文献
3.
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与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外学者在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中,往往侧重城市竞争力的测算和排名,缺乏对城市竞争力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度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借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来分析城市竞争力形成的原因。文章指出,外部规模经济是形成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是外部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并用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增长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对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竞争优势的原因展开理论分析。最后,文章以深圳为例进一步说明在开放和创新基础上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是产生强大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培植关键产业的城市集群是提升城市未来竞争力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论证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和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日益加剧的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证楣结合的动态分析方法,提出发展对外贸易对挺高中国产业竞争能力至关重要.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比较优势上升为动态竞争优势,培育中国产业的竞争能力,调整其产业结构向技术进步速度较商的制造业升级,是缩小与发达国家发展差距和培育动态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与国家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章通过对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指出,产业集群是产业融合的基础,而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的形成,可以提高产业整体的竞争能力和国家竞争力,能够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长能力,并发挥资源共享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当前,数字产业已经成为中美数字经济战略博弈的焦点。文章基于统一后的中美数字经济产业分类口径,构建数字产业竞争力指数测算框架,对两国数字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化赋权硬件基础设施产业和数字化赋权软件基础设施产业竞争力超过了美国,但是仍面临着生产效率短期内难以追平美国、产业竞争力的长期提升遭受制约等问题;美国数字化交易产业和数字化媒体产业竞争力高于中国,但中国依靠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不断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产业竞争力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应把握在数字化产品制造上成本低、规模大以及5G等新兴技术应用的优势,加大对于龙头数字企业的培育力度,以带动数字交易和数字媒体的发展,时刻注意防范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风险,不断提升数字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现代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流通业竞争是由产业拓展力、经济效益力、营运获利力、资本运营力和流通主导力五个因素决定的。我国流通业竞争力的现状为:资本运营力较强,经济效益力和流通主导力居中,竞争力一般,产业拓展运营力较强,经济效益力和流通主导力居中,竞争力一般,产业拓展力和营运获利力较弱。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分和地区是我国流通业竞争力强的部分,西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是竞争力弱的部分。把握这一现状,对提高我国现代流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源观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群是个特殊结构的组织,我们可以运用战略管理学有关组织竞争的理论探索产业集群的竞争问题。产业集群持久竞争力实现的根本在于其特定的资源和能力,尤其在动态竞争环境中,动态能力理论更好的解释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可以从动态能力分析模型的三个层面来获得。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比较优势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依靠产业梯度转移发展西部区域经济在实践上尚存在很大难度,而西部地区传统意义上的资源优势并不必然等于区域比较优势,更不等于市场竞争优势。因此,西部区域经济的出路不是走传统工业化道路,而是要积极加强制度创新、文化思想创新以及人力资本战略,依靠西部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走“高新科技产业 生态产业”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外资大举进军,原本就已遭遇国内商业资本竞争的甘肃省流通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将更加严峻。因此,对甘肃省流通企业来说,只有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出发,既要引进和规范外来商业资本,也要加快培育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应对国内外商业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泛珠三角与东盟国家开展旅游服务合作具有产业转移梯度,第一梯度为广东省与东盟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第二梯度为四川、云南等四省区和东盟国家的印尼、文莱等四国,第三梯度为贵州等省和东盟国家的老挝等国家,在不同的梯度之间,双方发展旅游服务合作可以通 过国际产业转移促进我国国际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当前应抓住CAFTA服务贸易协议和WTO全面放开的机遇,变与东盟旅游强国的竞争为竞合;通过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国际产业转移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质遴选,促进市场需求的提升和满足不同层面上的旅游消费需求;寻找适合旅游经营主体发展的策略以增强竞争实力,并促进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和扶持以及实现政府政策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13.
全要素生产率指资本、劳动及其他所有要素 所带来的总和的产出增长。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近20年来日、美等发达国家各产 业的生产率进行了比较,并对日本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生产率低下及产业竞争力下降做了 分析,指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强化产业竞争力、促 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资源、产业吸引力、宏观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基于动态进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价值扩展的动态竞争力和环境动态适应的竞争力两个方面,并由此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动态进化核心竞争力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晓莉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2,(3):42-45,50
本文利用贸易比较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为低下。为最大限度地获得服务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我国可施行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结合产业集聚特征明显、纺织产业发展较具代表性的浙江省五地市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纺织产业集群发挥独特"集群效能"的内在机理以及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其次,选择浙江省较有代表性的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五地市(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研究结论与现实背景,就如何通过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与改善集群效应以提高浙江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中日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日之间的产业内分工日益深化,两国的贸易结构和产业竞争力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中日在经济发展水平、贸易结构、市场开放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中国的部分产业还处于相对劣势,在对日竞争中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今后,随着贸易自由化和中日产业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的同时,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标准,从而提升中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及贸易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计算了柏拉萨指数,结果显示东盟与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稳步提高,说明两者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越来越高.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表明中国与日韩及东盟国家在贸易上同时存在互补性和竞争性;由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多数集中在资金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所以与日韩的互补性关系更强一些,在一些产品上与东盟国家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的竞争性关系使即将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能获得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互补关系则在推进自由贸易区进程方面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地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产业集群与地区城市竞争力的关系,分析了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溢出效应、技术创新带动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对提升地区的竞争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城市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给先进企业在本地区驻足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已有研究证实改革以来制造业区位分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制造业的大部分行业已经向沿海地区转移与集聚.那么与此密切联系的是地区间的产业竞争力处于怎样的动态状态?本文以此为展开点,通过1980-2001年同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与典型行业的转移份额法分解,发现1、分行业看,所有制造业两位数行业的空问集中率都有普遍提高;2、沿海地区制造业增长主要是由该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提高引起的,相应地中西部地区产业萎缩是由其产业竞争力弱化导致的;3、沿海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形成,相应地中西部地区沦为生产率低下的外围区域,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