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概念、类型与性质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唐镖 《人文杂志》2012,(4):147-155
本文从以政府相关表述的回溯着手,考察了"群体性事件"称谓的提出与被公认,并对这一称谓进行概念化界定。认为:作为民众表达意见、维护权利的政治表达行动,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在体制外抗争但不反体制、聚众但非正式组织化的抗争活动。当前国内群体性事件尽管其类型多元化,但其基本性质属于传统的地方性抗争;虽有含暴力和低暴力的非法抗争手段,但一般是谋求解决现实社会的抗争行动,属于工具主义的抗争,并未呈现出反政权反体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胡静书 《殷都学刊》2010,31(2):93-94
文献资料显示,"事件"一词有"人或动物内脏"义、"碎块"以及"装饰"义,这一发现补充并修正了《汉语大词典》对该词的释义内容。  相似文献   

3.
事件旅游研究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一、事件旅游的概念1、事件旅游的涵义事件旅游专指以各种节日、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也有学者称其为节事旅游或节庆事件旅游。事件旅游目前已日益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振兴旅游经济的重要方式。90年代以来,宣传和推出各种特色的旅游事件活动更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之一。云南昆明召开的’99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大地上引起了震撼,它给昆明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和经济收入。国内涉及事件旅游的研究还不多,只有对事件旅游的一些零星研究,且大部分是在论述专题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旅游资源或旅游产…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明清时期域内外文献及20年来近代汉语官话的研究成果对“官话”一词进行研究,提出“官话”具有“超地域性”、“地域性”、“模糊性”三种性质,得出“官话”的实质是一个“最大公约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官话”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二战”的性质,其反法西斯战争的本质不仅明显地表现在后期,从英法对德宣战开始的初期就已存在.  相似文献   

6.
现代广告学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学是广告学科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研究广告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由于广告学涉及学科的广泛,从学科分类来说,究竟属什么学科,一直有不同见解。有的认为,广告学属于文学类的新闻传播学科;有的认为,广告学属于经济学科。笔者认为,从现代广告学的内容和任务来看,...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联邦检察权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学术探索》2009,(2):36-41
在俄罗斯,有关检察机关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地位和角色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检察机关是行使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各家学说争执的焦点在于这种监督性质的权力应当归属于哪个国家权力分支。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不少地方办起了股份公司。从形式上看,这些股份公司同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都是合資经营,并按股分红的。但从性质上看,两者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资本主义股份公司披着“资本社会化、民主化”这样一些漂亮的外衣,借以掩盖它的资本主义的实质。马克思曾揭穿了这类假象, 以“生产资料所有权”与“剩余劳动所有权”为根本标准,系统地、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股份公司,指出“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  相似文献   

9.
<正> 一九六四年震动中国文坛的“中间人物”事件,说起来也许人们不会相信,它只是起因于一件偶然发生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九六二年八月上半月,中国作家协会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这是一个只有二十多人(多数是写农村題材的短篇小说作家)参加的小型座谈会,后来被称为“大连会议”。会议是由邵荃麟同志主持的,茅盾同志、周扬同志都参加了,  相似文献   

10.
何应钦与“史迪威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华伦·史迪威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驻华军事全权代表、中国战区参谋长。1944年10月19日,出于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目标由争取战胜日本转向抗战胜利后扶蒋反共的需要,又迫于蒋介石、何应钦与史迪威之间矛盾已不可调和,史迪威被召回。这就是台湾及国外一些史学家所讲的“史迪威事件”。 “史迪威事件”是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关系史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美国对华政策战略目标发生转变,也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方针的又一次暴露。但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的冲突,认为蒋史矛盾是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之争,却忽略了何应钦在引发“史迪威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就何应钦与“史迪威事件”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事件本身及何应钦在其间的作用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作为驻朝商务委员,在1887-1891年期间,秉承清政府的旨意,全力处理“朴定阳事件”及由此引起的中朝两国的外交纠纷.但随着对朝交涉的失利与对时局认识的深入,从1890年,袁世凯一改此前的强硬做法,用和缓的办法,对说的策略,艰难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从而为中朝两国在“朴定阳事件”上的体面收场铺垫了基础.史实说明,史学界对袁世凯驻朝期间的评价并不客观、公允.  相似文献   

12.
“阿思本舰队”事件,可谓1862~1863年中英政坛上的大事件。从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到中国的慈禧太后,从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外相罗素和其他内阁成员,到中国清廷首辅议政王奕訢、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一干大员,从英国最活跃的对华外交官之一李泰国及海军军官阿思本,到中国最有实力的督抚曾国藩,李鸿章等,都卷入了这一事件。120余年  相似文献   

13.
潘天舒  马慧 《理论界》2013,(6):20-21
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而"后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群体性事件正是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具体外在表现。对群体性事件的深度剖析和理性认识,有助于我们客观理性地对待这一社会现象。本文着重对于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将这一社会现象的处理纳入法治的轨道,推动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自我认识问题在哲学领域里,是一个重要课题,是历代哲学家争论的焦点之一,从争论的实质看,大多数认为自我认识是唯心主义的.这里,仅就我们肤浅的认识,谈一点粗略之见.自我认识是人的本质所在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学家说:人代表着如下特征的缓慢积累,两足的外表,敏锐的目光,勤劳的双手和发达的大脑;心理学家则说:人是复杂而非凡的大脑拥有者,具有思维和抽象的能力,这种能力压制他从自己的祖先那里继承来的天性和  相似文献   

15.
“白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某种身份的指代的“白徒”一词,屡见于古籍,还出现在汉简之中,但是古籍与汉简中的内涵并不一致。对于其在传世文献中的含义,诸家见解又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白徒”究为何义?其身份地位如何?在历史上有何变化?弄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得到“白徒”一词的确诂,而且能够从一个侧面认识先秦、秦汉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情况。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有人对此进行过研究。本人不揣谫陋,拟作一初步探讨。 1 汉简与传世文献所见的“白徒”,含义并不相同。 《管子》、《吕氏春秋》与《汉书》皆有“白徒”之称。唐国子博士尹知章注《管子》云:“白徒,谓不练之卒,无武艺”。尹说影响颇大,当代著名学者于省吾、陈奇猷、马非百、李学勤诸先生皆从之。如,马先生说:“盖指未经过军事训练之人而言”,李先生认为:“指军中未经训练装备的徒兵”。在目前的学术界,此说已成定论, 江陵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第20件云:“异时鲁法:‘盗一钱到廿,罚金一两;过廿到百,罚金二两;过百到二百,为白徒;过二百到千,完为倡’。有(又)曰:‘诸以县官事(?)其上者,以白徒罪论之;有白徒罪二者,驾(加)其罪一等’。白徒者,当今隶臣妾;倡,当城旦”。在这里,“白徒”却是刑徒名。 2 汉简中的“白徒”为刑徒,而文献中的“白徒”多与从军、作战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运用语言进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在构思时往往雄心勃勃,激情澎湃,而临下笔时却“思乙乙如抽丝”,先是涂涂划划,随即又换纸重写,最后揉成一团扔进纸篓里,索性搁笔;即使有时勉强成文,也觉得笔下写出来的和心里想说出来的不完全一致,走样了,变味了。这就象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说的那样:“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相似文献   

17.
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而经济现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与经济过程的进程往往牵扯到许多因素。为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研究者首先要将影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各种因素区分为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 ,假定这些非本质因素不变或暂时撇开这些因素 ,使得分析简单化 ,然后 ,在此基础上进行复杂分析 ,最后得出某些理论结论。经济理论是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形成的 ,如果失去了这个条件 ,理论也就不适用了 ;如果对假定进行修改和变动 ,经济理论就会发生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哲学认识论中的“个别”范畴,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学者对其探究。从古希腊的哲人到当代的哲学大师几乎都对“个别”作出过自己的理解和界定。然而,在我国哲学认识论理论研究中对“个别”的研究却显得薄弱,以至在高清海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问世前,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不曾把“个别”作为哲学基本范畴加以论述过。这就使得在哲学认识论的研究中许多问题都含混不清、不甚了了。例如,认识的基础对象,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个别与特殊的关系等等问题就是这样。诚然,研究“个别”不仅涉及哲学认识论,而且涉及到了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诸方面,稍有不慎就会把已经够复杂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但愿本文中的这些不够成熟看法能促进对“个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健 《殷都学刊》2003,(4):45-54
~~周初“三监”性质新探@王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的意识本质论,是一种反映论。因为所谓反映,是指人脑观念地再现和再造客观存在的过程,亦即人脑通过感官接受客观存在的各种信息,并对它们进行一定的加工制作,从而在观念世界中造成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而以感觉、知觉、表象、概念等反映形式,再现和再造客观存在的过程,所以在这种理论看来,意识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或曰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在这里,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反映;没有客观存在,就不可能产生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所在,无论在什么时候,意识都只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