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复句划分的“结构标准”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句子可以划分为单句和复句,这早已被多数语法学家所肯定.但是,有些句子,在这种语法著作里分析为单句,在那种语法著作里又分析为复句,其症结所在就是划分的标准不同.标准不同,结论自然也就不一样.关于单句和复句的划分,语法学界曾提出过种种不同的标准,如结构标准,意义关系标准,语序标准,语音停顿标准,关联词语标准等.多数学者认为,单句和复句的划分是个复杂的问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完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而结构标准应作为区分单句和复句的主要标准.“因为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的.单句也好,复句也好,都是语言的结构单位,研究它们的不同,必须从结构入手…….”①  相似文献   

2.
单句复句区分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句子语法学自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以来,公认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马建忠没有提出单句复句之类的名称,严复《英文汉诂》(1904年)叫做单简句,繁句,刘复《中国文法通论》(1929年)叫做简句、复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语法讲话》(1952年—1953年,该著作后来修改成为丁声树等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叫做简单句、复合句)。1983年,孙良明在《汉语句法分析问题》上(《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三期)提  相似文献   

3.
复句与单句、复句与句群的划界问题是中学语法教学中的难点。本文想就这个问题提出几点浅见,向同志们请教。一、复句与单句的划界复句与单句的划界问题,历来存在着争论。这给复句教学带来不少困难。有一个中学出考试题,对“保尔费了好大劲才把脚从泥里拔出来”这个句子,老师们有的说是单句,有的说是复句,争论不休。最后只好另换个句子不了了之。可见通过深入探讨,逐步明确复句与单句的分界,是很有必要的。根据教学体会,我认为有几点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汉语复句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马氏文通》中虽然体现出了复句的思想,但《马氏文通》之后的语法著作才开始有复句体系的观念。汉语复句学说的发展主要围绕主从句是否要包括在包孕句中,以及包孕句是复句还是单句这两个问题展开,据此也就可以将《马氏文通》之后的复句学说划分为认为主从句包括在包孕句中、主从句从包孕句中独立出来和把包孕句归入单句三个阶段。传统的复句二分系统,相比三分而言,仍是更具有优势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闻语体的句子应该比其他语体的句子短,这是由新闻的易读性决定的。但是目前的一些新闻语言研究中,统计出的句子比其他语体的句子还要长几倍。一些新闻语言研究中同时以单句和复句为单位。单句和复句在语法结构上不是同一层级的语言单位,同时作为计算单位,是违反逻辑的。语法系统中,小句是基本的句子,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新闻语言研究中也应以小句为计算单位。  相似文献   

6.
1988年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下简称《文通》)出版90周年。为了纪念,又重读本书(据吕叔湘、王海棻《马氏文通读本》,下简称《读本》)特别是其中的“句读”论,想根据一些新的体会再论证一下汉语无单句、复句之分的这一主张。笔者1982—1984年几篇文章(《汉语句法分析问题》、《试论以句法结构为纲统一词组和句子结构分析》、《从汉语动词特点谈汉语无单句、复句之分——再论以句法结构为纲统一  相似文献   

7.
紧缩句是汉语中应用性很强的一种句式。论述了什么是紧缩句以及它的类型、多重形式、与连谓句的区别、语法功能等。提出了紧缩句是和单句、复句并列的一种特殊句子。  相似文献   

8.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内部的加的夫语法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为汉语单复句的划分标准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在加的夫语法理论框架内,提出了一种划分汉语单复句的标准——过程标准;过程标准以句子的过程数量为依据,在语义层找到了区分汉语单复句的根本不同——单句只表达一个主要过程的发生,而复句则表达多个过程的发生。以过程标准为依据,本文还对汉语句型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汉语句型在第一层次只存在两种句型,即单句和复句。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如“我们一起床就做早操”,“你愿意去就去”等,一般的语法书上把类似于这样的句子叫紧缩句,而我们把这类句子归入了单句中,并称之为紧缩谓语句。紧缩谓语句是以单句的形式表达复句意义关系的一种句子。从结构上看,它只有一个主语,谓语虽然明显是两部分,可是其结合得很紧(称之为紧缩短语)且陈述句首主  相似文献   

10.
汉语单复句是句子内的两个下位原型范畴。区分现代汉语单复句不应套用印欧语的标准,也不应以"圆满、公认"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界定单复句。单句的确立以句法结构为基础,复句的确立以逻辑关系为基础。"主张句子不再分单句、复句,统一按句法结构、语义关系(包括语义逻辑关系)分析",无论在形式上、逻辑上、论据上、概念上、析句方法上、思维方式上,还是方法论上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青海汉语方言中的谚语从语法结构上来看,体现为以复句为主,即使单句型的谚语,其中也有大部分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的;从语义上来说,既有意合性谚语,也有深层语义谚语、偏义复合语义谚语和直接组合性谚语。  相似文献   

12.
<正> 0 单句与复句,是句子的两个模糊子集。某些具有不相连复指关系的句子是归入单句还是归入复句,目前说法不大统一。寻求某种标准进行约定性划分是对模糊现象进行分类的方法之一。本文试图对人们现在实际使用的单复句划界标准作出归纳,并据之对不相连复指句的归属问题提出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1 语法,和客观世界中的许多现象一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我们需要自觉地运用处理模糊事物的方法来处理它。  相似文献   

13.
1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单句表达,也可以用复句表达,单句和复句能够相互变换。单句和复句的相互变换可以说“是在静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的研究,是不仅仅满足于找出一些静止的格式,而是要进一步观察这些格式结合和变化的规律”(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变换前后,语义基本相同,但有一定的差别,表达效果也不一样,可适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2 一个简单的单句,如“大家笑了”是不能变换成复句的;一个复句也需要具备某些条件,才能变换成单句。根据句子结构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变换方法。变换方法有分合法、出纳法、代替法、伸缩法和标点法等。2.1 分合法。“分”就是将单句的某些词语拆开,分解成几个结构基本相同的分句;“合”就是将几个结构基本相同的分句合并成一个单句。又可分为并列式和连带式。  相似文献   

14.
遵照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以“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为指导,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方面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60篇朗读作品中语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辨析,认为其词法方面存在词类运用不当,句法方面存在单句句子成分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句式杂糅以及复句方面存在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复句被误拆为单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文言中的缀补性判断谓语句,是汉语语法书里所不常提到的一种句型.它既不属于一般的单句范围内的判断谓语句,也不属于联合、偏正两大类复句中所属的任何一种句类.相形之下,它便成了文言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句型.  相似文献   

16.
区分单句复句的标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淑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指出:“单句复句的划分是讲汉语语法叫人挠头的问题之一。1957年曾经在刊物上展开讨论,景后也没有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区分单句和复句,涉及三个因素:一、只有一个主谓结构,还是有几个主谓结构?二、中间有没有关联词语?三、中间有没有停顿?这三个因素正负交错,能有八种情况,加上有时候主语不好确定,问题就更加复杂了。”(87页)吕先生的看法是符合实际的。我作为一个语法工作者,多年来,在语法教学和  相似文献   

17.
句型就是句子的类型,是就句子整体的格式来分析的。具体的句子是数不尽的,但句子的类型却是很有限的。汉语的句子依据结构划分可分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其中主谓句是汉语最常见的句型。主谓句根据谓语的不同特点,可以分成多种句型。从谓语的性质看,可分为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和名词性谓语句。如:红旗飘扬。(动句、无宾主谓句)乌云遮不注太阳。(动句、带宾主谓句)原野北常辽阔。(形句)明天晴天。(名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汉语语法结构的角度探讨比喻这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段的各种语法构造形态,全文以明喻、暗喻、借喻三种修辞形态为纲,以单句、复句、句群等语法结构类型为目,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为细目,再辅以三种不同性质比喻词的搭配使用情形,分门别类地诠释了汉语比喻的各种语法构造技巧.  相似文献   

19.
一现代汉语中,有些句子像单句,又像复句,这就有个单句与复句如何划界的问题。这一问题1957年在语法学界曾进行过讨论。以后,许多人继续深入探讨,侧重于研究这类句子的结构和与它相关的特点,并先后分别地从复杂的言语现象中归纳出划界必然牵涉到的句子结构、语音停顿、省略主语、关联词语和意合法等五个问题。这就是划界的五项主要标准。除此之外,还有人提出意义、语调等标准。  相似文献   

20.
藏文著作也和其他民族文字的著作一样,由于文章的体裁,内容及其感情色彩等的不同,使用的句子长短也不一样。句子的长短不同,其修辞特色也各不一。长句,在一些藏文典籍中特别在一些典籍篇首的赞颂词、书牍以及包括词在内的其他一些文学作品中是比较常见的。所谓长句,即指复句,也含单句。这里,拟仅就长单句方面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