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语文教育审美心理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担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任务。而语文教育的审美过程实质上就是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互相联系、互相推动、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过程。因此,我以为,在语文教育中,教师一定要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即敏锐的审美感知、丰富的审美想象、透彻的审美理解和浓厚的审美情感。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粗略的考查。一、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感知是指审美主体在一定的审美态度的支配下对美的诸因素的直接把握,它是审美感受的第一心理要素,是…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时代,技术化感知造成了个体感性的贫乏与感觉异化,个体感觉方式依托虚拟的数字界面,身体降格为神经生理层面的数字机器,感知、经验以及理解现实生活的能力逐渐弱化。感觉能力的弱化伴随着经验的均质化倾向,个体也因此隐秘地沦为技术治理的对象。当代美学需要越过哲学美学坚硬的理论话语,重返感性现场,把“感觉与意义”从抽象的形而上学禁锢中解放出来,研究感知及其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情感的生成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学话语接受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接受的前提是文学话语的接受。文学话语的接受融注着接受者多种心理因素,接受者只有激活所有心理因素,才能体味文学话语的意味,洞悉作品的内涵意蕴,实现审美再创造。本文通过分析感觉知觉、想像联想、情感体验、理解领悟这些心理因素与文学话语接受的关系,阐释文学话语接受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冲突性话语的直接冲突回应容易引发矛盾升级、产生冲突,恰当的缓和回应策略则可以有效缓减冲突、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以人际和谐管理语用观为语用理据,立足现有语料,探讨了医患工作会话中听话人如何借助缓和回应策略——间接冲突回应与语用缓和语,回应说话人的冲突性话语,分析了缓和回应策略具有表意含蓄性、交际和谐性、情感顺应性的语用特征,具有发泄负面情绪、增进人际和谐、实现预期交际目的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当代越来越多的美学家对审美感知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其中不少美学家是从视知觉入手来研究审美感知的.因为自然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而存在,艺术家与视觉世界之间,观者与作品和自然事物之间,首先是一种直接的视觉关系.这种视觉把握是一种整体的把握,感觉元素——形、色、光、影等——的分析都是在这个整体把握之后进行的.其次,审美过程中的想象、情感及理解都是以视知觉为基础的,不了解视知觉过程,其它方面就无从深入.此外,心理学实验证明,视知觉在整个知觉系统(包括视、听、味、触、嗅等知觉)中明显地占有主导地位,因而审美视知觉既是审美感知的基础,也是全部审美活动的基础.审美视知觉具有完整性、主动性特征,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审美心理建构活动.  相似文献   

6.
李泽厚同志在一九七八年于《学术研究》第一期上发表了《形象思维续谈》.在这篇文章中,他首次提出美感由知觉、情感、想象、理解这四种因素构成.一九七九年李泽厚同志在《形象思维再续谈》中,提出形象思维不是独立的思维方式,而是艺术想象.他认为艺术想象是由包含着想象、情感、理解、感知等多种心理因素、心理功能组成的有机综合体.在这里,很清楚李泽厚同志把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看成是艺术创作主体性因素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艺术包含认识,但也不等于认识,同时,他还提出了“情感逻辑”概念和“创作中的非自觉性”的命题.但正如他在文章的《后记》中所言:“意犹未尽,容后张扬.”  相似文献   

7.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感知、联想、想像、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机能活动而形成的认识、体味、赏玩的审美活动.在这个审美活动中,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机能,彼此渗透,相互促进,使读者通过作品中所创造的意象、意境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玩味,获得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科学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益.在文中,笔者从文学鉴赏的审美感受、审美判断、玩味评价三个阶段着力探究文学鉴赏心理机制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和乐原理是对和谐的主客体相统一的怡然效应的概括。客体的和谐状态只有落实到主体的怡然体验,才是其价值的真正实现。和乐伴随着主体反映客体和谐状态的感知转换、理解转换、想象转换和情感转换。客体的和谐状态乃美的表征,主体审视、感受、享用客体和谐状态的内化过程就是审美活动过程,故和乐在过程上展现为由和至乐的审美之乐,在结果上表现为主客交融的怡然心境。和乐所展示的和谐的价值既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9.
侯秀丽 《新疆社会科学》2015,(1):127-133,158
从情感社会学的视角看,腐败的过程是社会互动中个体情感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是个体情感阵地正负能量较量的过程。腐败行为主体在接触腐败行为、体验腐败过程、享受腐败生活各阶段都经历着复杂矛盾的情感体验。根据腐败过程中个体的情感变化和运动情况,净化社会情感环境,增强人们对羞愧等道德情感的敏感性对于预防和遏制腐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言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综合论语言观为前提讨论文学语言。其主要论点是 :一、文学语言应是以言意并重的审美形态为主要目的、以情趣想象为主要构建方法、以二度规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话语 ;二、文学语言应是由理性、情感和审美三维 ,意义和意思两面构成的话语 ;三、文学语言应是具有整体融合性质的话语。  相似文献   

11.
语用预设也叫语用前提,是指言语交际双方都已经知道的常识,或者听到话语之后根据语境可以推理出来的信息;它并不在话语的表面显示出来,而仅仅包含在话语之中。语用预设具有情景性、共知性、隐蔽性、动态性等特点。预设作为一种潜在的话语信息,在话语理解和会话交流中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尽管人们有时对它并没有明显的意识。了解语用预设的特征,掌握语用预设策略,对提高教师言语行为质量,增强话语表达效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小说叙事的公共性与政治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政治芙学属性,深刻体现于其公共性.小说叙事作为理解生活的形式,首先表现为建立意识形态的"想象的共同体".小说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安排,与公共生活中的政治冲突具有深层关系.小说叙事的秩序,特别是人物的角色安排与行动逻辑,体现了政治秩序与情感秩序的统一.小说叙事的视点,体现了公共生活之中"看"的权力,显示了政治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王志英 《云梦学刊》2014,(1):129-134
“要不”有多个义项,到目前为止前人对“要不”表示“建议义”的用法还很少涉及。表示“建议义”的“要不”已经虚化为一个话语标记,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起到组织和调控功能;在语句中主要起到语篇衔接、间接否定、开启话题和人际互动功能:其生成动因是语言表达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生成机制是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伤逝》与茅盾的《创造》同为婚恋题材小说,且都融入了作家各自的情感生活经历,折射出作家独特的情感体验。同一般的爱情小说不同,小说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君实与娴娴既是恋人,同时也是启蒙者和被启蒙者的关系。因而,这两篇小说通过对这两对青年恋人情爱故事的描绘和展现,不仅揭示出女性的现实处境和未来的解放之路,也对启蒙和启蒙话语进行了质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作为真实性与立场性兼具的现代报告文学,不同于虚构性文本的小说与影剧,它所提供的是一种关于底层经验的真实想象方式。以夏衍为代表的左翼知识者,因克服代言底层民众的诸多障碍,拥有了代言民众的合法性地位,并且将底层经验推向思想文化的公共空间。夏衍等左翼同仁在"左联"的观念形态框架中"真实"书写底层经验,其文本体现着各种不同的话语力量所进行的剧烈碰撞与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16.
广州话句末"先"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香港大学香港粤语口语语料库中出现在句末的“先”字进行考察 ,并从话语结构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发现 ,句末的“先”有两类 ,一类可还原成普通话的“先” ,另一类不能还原。不能还原的“先”主要的功能是充当话语标记 ,标示话语中暂时需要打断的地方 ,是一种会话管理的手段。这种较新的用法应该是由表示时间或次序先后的副词“先”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学术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延君 《文史哲》2005,3(6):100-106
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话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这与学术话语本身的语类特征有密切关系。传统的语言理论强调学术话语的科学客观性特征,认为其主要目的是向话语社团交流最新的科研成果或信息,因此,学术话语的互动性人际特征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交际理论的观点认为学术话语是一种交际方式,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表述或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征得话语社团的认可,强调学术交流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近年来,模糊限制语作为交际策略在学术话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模糊限制语概念的不断发展,其研究视角也由单纯的语义探讨发展至语用策略和语篇建构领域。  相似文献   

18.
“悲音为美”作为一个美学范畴 ,我们感到熟悉而陌生。熟悉其艺术原理 ,但上升到美学范畴似乎又感觉陌生。我们拟以“悲音为美”的原始涵义以及审美特征、心理感受、社会基础、创造主体等方面 ,来说明“悲音为美”作为美学范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影响教师与家长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与家长的情感理解是促进双方互动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双方互动的理想状态的必要条件。教师与家长互动过程中横亘着多种阻隔因素,严重妨碍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情感理解,破坏了双方互动的性质与功能。考虑到情感理解的要求与特点,针对情感阻隔的消极作用,教师应该扮演一个主动和积极的角色,通过经验开放、移情体验、质性探索、持续反思等路径促进自身与家长的情感理解。  相似文献   

20.
彭鹤年 《云梦学刊》2012,33(1):129-131
传统的色彩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挥。通过对色彩构成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教师应整合出一套系统的、合理的课题式教学模式。建立从客观写生入手到色彩的平面化处理,再到对色彩的主观构想,引导学生由对色彩的具象认识转向对色彩的抽象认识,在对课题的诠释过程中,引发出学生的个人体验,激发出学生主观想象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