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偶间的隐私权和忠实义务的冲突是我国婚姻关系中错综复杂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该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关乎我国婚姻制度的完备,更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婚姻法》修订后的数年中,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随后出台了三次司法解释,但是却对夫妻间忠实义务与婚内隐私权冲突的协调没有提出具有实质指导性的法律意见。文章拟通过对夫妻忠实义务和婚内隐私权的含义及特点的理解,阐述夫妻间忠实义务和婚内隐私权的客体内容和法律关系,通过讨论二者之间的冲突现状、原因,以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变迁中道德法律关系的变化--以公共领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变迁引起道德—法律关系的重大变化。仅在公共领域,当利益矛盾直接而尖锐,主要须靠法律调节的情况下,自其表言之,道德和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一降、一升,道德的地位日益降低、作用逐渐减弱,从社会调控的前线退居二线;法律的地位日益上升,作用日益强化,进入社会调控的第一线。自其里言之,道德成其体、法律成其用。  相似文献   

3.
张鹏  高凛 《理论界》2006,1(12):46-47
道德和法律作为人类历史上两大基本的社会规范,在社会的治理过程中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与法律的断裂和错位,从而使“道德失范”成了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现象。因此,道德的构建必须以当代法律为参照,实现传统道德观的转型,并且使道德和法律保持内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李凯  秦在东 《中州学刊》2005,21(5):123-126
依法治国必须依靠法律的最终实现来完成,而只有符合社会基本道德的良法才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进而推动人们对法律的遵从.在道德失范的情形下,道德就无法对法律的实现给予支持.从中国传统的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必须对我国现实分裂的道德予以重构,强调道德分层化、官德法制化、民德社会化和法德和谐化.惟此,才能推动我国法律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杨一鸣 《南方论刊》2012,(10):84-85
食品安全,牵动着国人神经,国人思考公共诚信危机,既是自身维权意识的强化,也是关于社会道德底线的深层次的思考。本文将以食品安全为引子,剖析其成因以及表现,并结合危机公关下社会、政府、群众三方对于底线的思考,探究新形势下强化公共诚信长效机制的合理方向与及路径。  相似文献   

6.
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改善民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也是检察机关实现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下,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就是要认真解决就业再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检察机关应该依法打击侵民刑事犯罪,严查涉民职务犯罪,强化诉讼活动监督,努力维护民权,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曾发生过13次大地震,其中四川汶川地震是自建国以来发生的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此次地震在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重大法律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重大法律问题,对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治在抗震救灾斗争中的作用,为抗震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如美国社会法学派法学家庞德(R.Pound)所指出:“没有法学家,便没有法。”①在法律的常态发展中,法学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到了法律转型的关键时期,法学家的作用则更为重要。20世纪初,沈家本主持的晚清法律改革以及由此而生的法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可以印证法学家在法律转型中的重大影响,及法学家的作为与社会文化文明度、政治环境容忍的关系。沈家本会通中西的文化态度和执著坚韧的性格特征,对晚清法律转型的模式和程度产生了影响;沈家本刚柔相济、曲当合时的改革方法使他虽遭礼教派反对,却仍得以主持修律十年之久,并使一系列新型法律得以通过;清廷的修律决策为沈家本等人提供了政策的保护和抗争的依据;沈家本的偏颇与不足在法律修订过程中亦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尤金·奈达的“等效原则”为理论切入点,结合《美国诗歌研究》中的翻译实例,对翻译原则进行研习,认为忠实对等是翻译诗歌时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译者应该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对原文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进而使原诗和译诗在理解和文化迁移方面均达到对等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尤金·奈达的"等效原则"为理论切入点,结合<美国诗歌研究>中的翻译实例,对翻译原则进行研习,认为忠实对等是翻译诗歌时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译者应该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对原文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进而使原诗和译诗在理解和文化迁移方面均达到对等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隐私权利已经终结?——以美国互联网法律为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手段迎合并激发了人类不知满足的信息渴求.人们的隐私权利保护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和困难.本文以具有示范意义的美国互联网立法为例,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政策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从我国网络立法的角度分析其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赵刘洋 《天府新论》2016,(5):127-138
本文聚焦于“道德的法律实践”两种类型即“滞后道德”的法律实践与“超前道德”的法律实践对妇女自杀的影响。前者将对妇女贞节道德的要求纳入到法律中,具体包含三种机制:法律鼓励妇女贞节道德受到侵犯时选择自杀;法律对妇女的保护与贞节道德联系起来;法律惩罚违犯贞节道德的行为,妇女因选择受限而趋于自杀。后者则关于法律对妇女超前性别道德的追求,具体包括法律对激进性别平等和离婚的鼓励、道德从法律退出后道德约束力的弱化、法律对权利的强调导致妇女对权利的片面理解。两种类型的实践与具体社会实际存在诸多冲突,都造成妇女自杀,因此,法律对妇女不切合社会实际的道德规定促使妇女趋于自杀。法律实践应根据社会实际以实用的方式调整权利与道德的关系,现代法律尤其要处理个人主义与家庭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介绍日本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区域制政策入手,以日本熊本县区域为例,分析日本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问题,探讨如何运用法律、政策的手段,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政策,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小牛 《江淮论坛》2011,(2):112-116
法律原则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较高位置,但是,其模糊性和概括性的特征妨碍了其在司法中得到适用,民法中的诚信原则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单纯地依靠裁判主体(法官)或者是更细化的裁判依据(法律规则)都难以解决法律原则的实践运用问题。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需要给法律原则的适用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需要法律及时作出积极回应。在大数据时代,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风险日渐加剧。面对日益复杂的犯罪异化形态,技术侦查手段的适用乃至强化适用确有必要,同时需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重新审视与反思隐私权之意涵及其判断基准,完善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应创新技术侦查的规制原则,将数字正义理念嵌入程序法定原则,将合理隐私期待理论融入比例原则,通过“权力控制——权利制约”双重路径以及监督救济保障机制,最终实现打击犯罪之公共利益保护与捍卫隐私权之个人权利保障之间的价值平衡。  相似文献   

16.
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进有赖于国有产权交易的规范化.贵州省国有产权交易规制存在产权评估制度不完善、交易机构设置不合理、交易形式过于绝对化等问题.在完善法律规制过程中,需要重点调整立法导向的明晰、国资委职权的界定、交易信息的披露、交易规程的细化、统一市场的建构等方面问题,以保障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淫秽"标准与宪法判断——以《色·戒》案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色情文学进行限制时,无论是司法还是立法都普遍运用了"淫秽"的标准.这个标准容易产生误导,导致道德执法的情形,侵犯了人们的道德自主权利和平等的权利.究其实质,这个标准代替了宪法的判断,是法官和立法者对立宪者权力的僭越.因此,对色情文学进行规范需要回归宪法判断本身,才能为建立科学的电影分级制度奠定合宪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法律并非万能.央行宏观调控权可以作为一个显著的例子,说明法律的边界.由于央行宏观调控权的行使条件、后果,均无法通过法律界定,央行宏观调控权的行使,在国外,乃是由经济学共同体来对其行使的恰当性来加以评价,在中国,则是由国务院通过政治责任评判的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义在西方法律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以英国世俗法律为例,基督教的平等观是其人权理念的基石;基督教原罪说使得其法律至上理念成为可能与现实;教会法与世俗法长期并存与互相争斗的事实催生了其宪政的分权理念;早期教会法重视程序的思想对彰显程序的法律原则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