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淑元 《现代交际》2005,(12):21-21
大学毕业前夕,我信心十足地去应聘一家内刊的编辑。我学的是文科,在 不少报刊上发表过作品,还担任过校刊编辑,对采编业务比较熟悉。我认为自 己去应聘一家内刊的编辑,应该是十拿九稳的,没想到结果却以失败告终。 那家内刊隶属一个效益极好的大公司。说句实话,我当时看中的是那家公 司的知名度及其发展前景,从内心里对内刊编辑的位子多少有些不屑,只想将  相似文献   

2.
自2000年至今,我有幸参与了《记者写天下》杂志(《大江周刊》前身)、《报刊精萃》杂志和新闻业务内刊《传媒与文化研究》的办刊工作。多年来的办刊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杂志具有思想深刻、文笔优美、图片精良,讲求精耕细作等多种特性。前不久有学者曾对期刊作过这样一番颇有见地的分析与评价:这是一个人们需要思想养分、知识储备、精趣滋润的时代,当报纸与网媒的快餐新闻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时,比网媒深、比书籍快的期刊自然成为人们的选择。当报纸的改革倾向于期刊化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期刊强大的市场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离大学毕业还有两个月时间,我就进入了这家号称全省最大的私营企业。我被分到了企业内部的报社。主编把我介绍给办公室里的另外两个年轻人:小韩,去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负责编副刊;小赵,美编。两个人都站起来和我握握手,点头笑笑,坐下。 主编把报社以前的报纸拿出厚厚的一摞,让我一张张翻看,先研究研究,熟悉一下自己的工作。 报纸编得还挺有意思,我被第四版上的一道智力题吸引住了。这儿一共画了24个图案,都是“奔驰”、“捷达”、“红旗”等名牌轿车的标志,题目后面耸人听闻地注明:凡是能一个不错地猜对每一个图案所对应的汽车的,可于4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到编辑部来领取一辆捷达轿车!  相似文献   

4.
“报纸是一个国家在与自己对话”,这句新闻学的经典话语在今天看来似应改为“网络是一个国家在与自己对话”。因为现在人们主要通过互联网来阅读新闻,但是这后一句话现在看来显然还不成立。在互联网中,往往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直接对话,看不出与国家这个带有沉重的权利、义务、责任、荣誉、耻辱等等价值核心的实体有何严肃的关联。互联网使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对话交流的空间,可以说它催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就像当年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产生催生了一个现代文明时代一样;  相似文献   

5.
沙艺娇 《现代交际》2014,(12):68-68
有人认为一部优秀的影片需要有强大的技术优势,有人认为一部优秀的影片要有巨大的资金投入,也有人认为一部优秀的影片要具有强烈的商业色彩,还有人认为一部优秀的影片是能够充分考虑并迎合观众的审美心理的作品。我认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与其所蕴涵的文化精神有很大的关系。家喻户晓的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一举夺得了奥斯卡12项大奖,产生了风靡全球的艺术影响。我认为它能够成为经典,最核心的地方还是剧中无处不在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石谦 《职业》2006,(7):32-33
[职场故事] 上司让我跟他一起跳我叫李琴,今年27岁。原来在一家颇具规模的外资公司做事,公司的发展前景不错,自己的业绩也还可以,个人对工作也比较满意。在这家外资公司工作两年后,公司一名很器重我的部门主管决定跳槽,而且已找好了一个相当不错的“下家”,一连好几天地做工作让我随他一起跳槽。  相似文献   

7.
茶香四溢中,小黎静静地坐在对面,她轻声问我:为了爱情,一个女人可以等候多久?我迟疑了一下,刚想开口,她却自问自答了:其实,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爱的花期,在我开得最美最绚丽的时候,他无力采摘,等到花期已过,我的爱却再也无法为他守候……麦兜的"火鸡理论"我之所以到这家公司来,完全是因为魏冬。我们是在一个酒会上认识的,当时我还在另一家公司上班,是连续几年排名第一的优秀业务员。于是,那天魏冬  相似文献   

8.
看来,我还是嫌贫爱富我失恋了,很郁闷。被一个“海归”甩掉之后,我又成了著名的未婚女青年。我在一个小公司做会计,而他是一家知名外企中国分公司的副总,他说我们之间差异太大。我鼻子一哼:“明儿中国也到全世界开分公司去,到时让你求职无门。”  相似文献   

9.
一部反映中国人情感生活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已陆续在全国各地播出。剧中善良活泼的娟子让观众觉得眼前一亮,很多人喜欢上了这个既要有爱情、家庭,又要有个人自由空间的现代都市女性,扮演娟子的青年演员左小青也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体操:让我欢喜让我忧没当演员前,左小青是个优秀的艺术体操运动员,这从她拿的多  相似文献   

10.
吴飞在即将下班时跑进了我的办公室,见左右无人,就不再顾及我们职位上的差别:“头儿,有一件事需要你亲自出马才能摆平,我试了三次都没有,认输了!”作为这家保险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我是轻易不会亲自由马的,除非有大客户集体投保。但对于吴飞则不同,他和我是大学同学,是哥儿们,是一块地进入这家保险公司的。我正想以上司加同学的身份训他几句,不料地反应敏捷,甩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说:“等下次我请客时喝醉了,你再给我高谈阔论,现在办正经事要紧。”原来吴飞的一个客户投了人身保险,在结婚前夕不幸遇车祸身亡。他写的受益…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家乡宁波的电信局。那里工作稳定,收入可靠,然而两年后,他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开目前的这份工作,另觅他处。不顾父母的反对,他毅然南下广州。在Sebyse广州分公司里,也仅仅只是干了一年,他又从这家公司跳槽出来,进了另外一家小得可怜的  相似文献   

12.
刘佳 《职业》2012,(31):79
尊敬的老师:您好!本人女,生于1981年,现于杭州一知名企业从事内刊编辑和企业年会等内部活动策划工作,目前已经4年多了,年薪10万左右。此前我曾在报社做过责任编辑而且有比较好的广告业绩,另外,在老家的省级教育网也做过广告策划和招商工作,当年创下的业绩是前一年的3.5倍。个人亲和力比较强,沟通能力不错,善于赢得外人的信任及帮助是我的优势。但心思比较单纯,防人之心比较缺乏。目前我已经完全厌倦了现在的内部交流工作,而且职业上也得不到好的发展。所以还是想利用性格优势选择公司销售代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所在这家民营企业的老板很喜欢新员工向他提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也常用讲故事来教育员工。然后再用问题来启发员工。我记得当初大学毕业走进这家公司后不久,在他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大家提了许多问题,最后集中到一个问题:老板,您是怎样走向成功的?老板不紧不慢地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某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报刊在我国出版管理上是被纳入“内部资料”来管理的,人们习惯称之为“内刊”或“企业内刊”,而国际上则多数称其为“PR刊物” (即公关刊物),它是企业传递信息、树立形象、展示风采的一个窗口。 企业报刊作为企业公关传播的有效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提升到比广告传播更加重要的地位。据有关资料统  相似文献   

15.
Y先生考试     
我认为从遗传学角度来说,Y先生不是考试的料。因为y先生的父亲是一个天然的考试失败者,从小念很差的小学、很差的中学,最搞笑的是连续4年都没考上大学。Y先生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小学二年级吧,到我办公室来玩,他问我在单位里是干什么的,那时候我正在分发报纸,就随口答道:"我在单位就是送报纸的,这都是小时候没念好书的缘故。"Y先生当时傻乎乎的,但似乎也明白送报纸不是一件很好的活,是混得很差的一种表现,他用嘲笑的眼神看着我,一个劲地念叨:"送报纸的,送报纸的。"  相似文献   

16.
做个好人。这是我上班第一天父亲语重心长的教导。二十五年来他一直这样教导我,渐渐地我也把这四个字当做了自己的人生信条。 上班了,很辛苦,因为我想要做个好人,我给自己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完善的个人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生和事业的双重成功铺路。办公室里五个人,五种性情,要和每一个人处好关系是不容易的。但我微笑着,处处克己,事事逢迎,为同事们买盒饭,递报纸,复  相似文献   

17.
他离去了,你就离真正的爱情不远了。我不知道,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是不是真的会打开另一扇窗子。两年前,我进入了这家公司的市场拓展部,负责产品的市场研究与开拓。我和副部长郑捷、田小谦等5个人为一组,负责北方市场的开拓。在工作上,郑捷对我很关心,常常带着我去做市场调研。  相似文献   

18.
我在北京路摆了个报摊,生意不好也不坏。在去年春节过后,报摊前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个盲人姑娘经常光顾我的报摊,指明要买哪种哪种报纸,有时是一种,有时是两三种,买下报纸后,她就请我读报上第几版哪一务标题下的文章给她听。有一天,我读了一篇特别长的文章,她听完后非常高兴。接过报纸,从头摸到尾,然后将报纸贴在胸前,微笑着说:“他的文章越写越好了。”我实在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他是谁,是干什么的?”“他是我的丈夫,在北京当作家。”  相似文献   

19.
狂欢之夜     
抗日战争后期,浏阳办有一张四开小报,叫《民治日报》。1945年,我到这家报纸当编辑,稿源主要是靠一台小收音机,收录重庆方面播出的“纪录新闻”。其实,报社编辑总共只有两人,除了我,还有一个姓杨的青年。这年8月上旬,杨君请假回乡探亲,出报的事全落到了我一人头上。15日傍晚,天气酷热难当,人在屋里坐不住,我只好出门乘凉。听说国民党驻军在县城财神庙演戏,我也随着人群赶了过去。县城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日本鬼子盘踞在这里时,街上总是冷冷清清,直到他们退离后,外出逃难的人们才回家,才敢出门看戏。走进剧场,观众黑压压的一片,估摸着有三四百…  相似文献   

20.
“谢谢你做我的父亲”译编/胡蕊那是圣弗朗西斯科一个典型的六月天,潮湿又多云。打开报纸我注意到东部海岸是多么炎热,我还注意到父亲节临近了。父亲节,象母亲节一样,向来对我没有更多含义。我一般认为那种日子就象给孩子推销的商人的货物。放下报纸,我注视压在玻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