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的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信仰问题。然而,当前民间信仰的纷繁复杂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执政党应回应民众关切,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民间信仰进行规范管理与引导,发挥民间信仰的积极功能,促进民间信仰合理转化与利用,逐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在民众中的影响力。这些举措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哲学的视角看,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既是基于"问题意识"的现实考量,又是基于"理性精神"的理论构建。它至少凸显了这样几个向度:一是以"对话沟通"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向度,二是以"尊重差异"为要旨的主体性向度,三是以"崇实尚行"为意旨的实践理性向度。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播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是在大众传播学语境下如何更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一个政治传播学问题。因此,首先应当科学地分析当前政治文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5.
抗战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实施的社会教育运动究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场政治社会化运动,更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用大众化的视野来审读这场运动,可以发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施社会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也顺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图景的边框已被学人们粗略地勾画了出来,从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中提炼出三个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应以大众之眼看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们通常认为的大众似乎充满了惰性,但如果跳出社会分层的视角转而以文化的视角看待大众,更能发现大众的首创精神。一些蹈常袭故的研究方法及某些所谓的定论应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深入,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到学界的重视,学者们从传播过程构成要素、传播机制和规律以及总结马克思主义传播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通过对学者们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为学界在该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和完善新媒体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监管体制,提高网络传播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传统优势与新媒体联动,加强舆论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对于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势下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的过程当中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这主要包括纷杂的当代社会思潮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主导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描述的未来美好社会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党的领导队伍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人民群众有限的文化水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深性之间的冲突等等,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出出现这些挑战的现实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走出现实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论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具备的现实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及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实施的社会教育运动究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场政治社会化运动,更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用大众化的视野来审读这场运动,可以发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施社会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也顺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能否大众化关键在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和方法。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找准与教育对象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由问题贯穿,师生之间通过问题激发思考、展开交流,教师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达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解、认同和接纳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造福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加强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科学和人生哲学,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需要,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幸福的需要。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包括人生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人生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人自身的发展和幸福,以及各种个人生活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适用于研究人民生活问题。我们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活化"的研究,创立一套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人生科学和人生哲学,并用以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和生活质量,让每个人的人生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加幸福、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4.
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问题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主体和介体有清楚的认识,这些前提性问题制约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对重大理论问题不同理解的争议,历来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接受过程的历史现实困境;启示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必须掌握的必备前提,正视主体人对思想文化客体接受的主现性和创造性,正视一种授受双方视野相互建构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的开放心态,尊重接受者的主观性,承认接受者选择性、创生性理解的合法性,才能展开宽容、平等、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从运用语言的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创新、宣传、推广、普及马克思主义话语,并使之成为社会优势话语的过程。为此,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话语转化问题。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必须在思想层面上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为大众所需要;必须在语言形式上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才能为大众乐于接受;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与语境,才能始终如一地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与文化的融合,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维护信息化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应深刻分析大数据文化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总结分析大数据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挑战,加快大数据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体系建设,把握理论教育的时代主题,立足理论教育价值,优化理论教育治理模式,创新理论教育思维方式,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平台作为便携式的学习工具在各个领域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方法、新的视野、新的思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学习平台的模式化减弱了学习者的创新性思考,移动学习平台的多样性冲淡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威,网络的安全环境对移动学习平台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提出了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以纽科姆的ABX模式为分析框架,指出我国文化生态的包容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缘起,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要件,因而我国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决定马克思主义必然中国化、大众化.当前大众文化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历史文化契机,然而要抓住此契机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转化,将其尽快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