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小说(披上一块狮子皮》用历史的眼光从多民族移民的角度展现了加拿大人独特的自我意识。与他的另一小说《英国病人》相比,《披上一块狮子皮》同样具有史诗般恢宏的气势,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加拿大无名建设者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移民、语言、身份等后殖民理论颇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英国病人》的出版奠定了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作为国际知名作家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英国病人》书名、结构及水火意义的探讨,揭示作者正是通过象征巧妙地传达了不同群体在多元文化中和谐共处的艰难及其对前途的困惑与迷茫。  相似文献   

3.
《英国病人》的出版奠定了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作为国际知名作家的地住。本文通过对《英国病人》书名、结构及水火意义的探讨,揭示作者正是通过象征巧妙地传达了不同群体在多元文化中和谐共处的艰难及其对前途的困惑与迷茫。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圣徒传》是上世纪末成名的加拿大作家尼诺·里奇的成名作,作品获得多项欧美文学大奖,好评如潮。本文从北美移民在离乡背景中寻求文化认同和欧美现代人在现代社会急剧变化中寻找价值坐标两方面解读作品,揭示出《圣徒传》这部艺术表现极其平常的小说在欧美文坛引起广泛共鸣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流散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小说《身着狮皮》,关照西方国家内部处于社会底层和边缘的少数族群。该小说与立体主义绘画艺术有不解之缘:除了叙述技巧与认知方式受惠于立体主义绘画艺术之外,小说以立体主义动态空间观为参照,揭露并解构被传统静态空间观合法化的"中心—边缘"二元秩序,强调空间的开放性与流动性。正是借用立体主义绘画艺术的"观看之道",翁达杰小说《身着狮皮》的主题才得到了充分而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将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的小说《安妮尔的鬼魂》(Anil’s Ghost)与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J.Habermas)的交往行动理论相对照,剖析了小说中表现的三种真理观:真理符合论、实用主义真理观和历史唯心主义真理观,及其认识论本质。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作者的作用、文本的意义以及这两者同读者的关系一直备受欧美作家和批评家的关注,加拿大作家卡洛尔.希尔兹的小说《玛丽.斯旺》就是体现此类关注的典范之作。小说围绕女诗人玛丽.斯旺之死而展开,着重演绎了四个人物在诗人死后如何各自为营地以权威身份诠释和构建诗人的历史与作品。希尔兹在这部小说中阐释了作者、文本、读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作品诠释过程以及作品意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在希尔兹看来,作者将创作意图化为文本后离场,文本因此而获得相对独立但却使歧义诠释和多义诠释成为可能,读者则围绕缺场的作者和自主的文本重新构建新文本,这一系列过程最终造就了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8.
奇幻文学作家尼尔.盖曼被誉为美国十大后现代作家之一,其长篇小说《美国众神》赢得了多项文学大奖。本文对这部小说做一简介并分析了小说两大主题,即主人公影子身份建构的过程以及作品中作者依神话为依托对美国移民史的演绎。这部小说不仅有极强的趣闻娱乐性,而且富有强烈的哲学意味和史诗般的宏大,突破了文学作品的严肃与通俗的界限,展现了这部跨类型之作的雅俗共赏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1719年,被称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的笛福,写出了英国文学史上的首部荒岛小说《鲁滨逊飘流记》,开创了荒岛小说的先河。时间又过了138年,即1857年,英国又出了一本题为《珊瑚岛》的荒岛小说,作者是罗伯特·迈克尔·巴伦坦。小说的主人公是三个在海上遇难的英国少年,他们流落到大西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由于来自西方文明社会,他们不但受过良好的道德教育,还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他们集两者于一身,  相似文献   

10.
葛逸凡女士是生于大陆、后居台湾、1965年移民加拿大的作家,著有《欣欣向荣》(1971)、《金山华工沧桑录》(1989)、《时代.命运.人生》(2003)等小说和散文。《金山华工沧桑录》(大陆书名《他乡风雨》)是首部依据加拿大华工史而创作的中文小说,荣膺台湾海华文学奖第一名。作者还曾荣获台湾《文坛杂志》文学奖短篇小说第一名和2008年冰心文学佳作奖。本访谈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作家的书香童年;第二部分描述了作家对台湾文学的阅读和参与,以及其广阔的英文阅读面;第三部分结合加拿大少数族裔生活讲述了作家对所居城市Kelowna的深刻感受及其自传体创作;第四部分讨论了代表作《金山华工沧桑录》的内容、风格和创作过程;第五部分呈现了加拿大华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及作家与洛夫、痖弦等文学名家的交游。本访谈对于真切了解作家写作心理、华人文学和加华文学历史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虹》被认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1885-1930)艺术成就最高的小说.小说以史诗般的风格,描述了工业革命快速改变英国农村的过程中自耕农布朗文家族三代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在小说中,作者以饱含深情和略带惆怅的笔调描写英国乡村的景物,使全篇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小说也重点表现了三代人不一样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的学院小说《美好的工作》是以冲突——融合为叙事模式展开故事情节的,其中蕴含着作家对沟通母题的独特建构。本文以《美好的工作》为研究对象,从人际、不同种族与文化以及不同领域之间的沟通等几个方面,对当代英国社会中学院与城乡之间关系的疏离以及实现沟通的意义进行探讨。进而指出:这部小说所传达的沟通的实现其实是作家一种乌托邦式的叙事想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译者的角度介绍了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处女作《教师》的产生与内容,并从四个方面回答了出版商们为何在作者生前拒绝出版这部小说和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别名格雷斯》采用了多声部的叙事方式、互文性艺术,以及情节安排上的虚构性和不确定性等后现代主义历史书写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建构了19世纪中期加拿大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受压迫的社会现实,使得被边缘化的女性获得了有效的话语权.作家试图在小说文本中还原个体经历中的历史真实,修正被主流历史改写和边缘化的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历史书写策略体现了作家对于官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以及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真实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蝇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也是二战后世界文坛颇有份量的一部小说。小说因女性角色缺席而历来颇受争议。女性缺席实际上是英国荒岛文学的一大传统,《蝇王》并未冒天下之大不韪。小说所表现的主题——人性之恶——也为女性缺席留取了可商榷的空间,而小说结尾则从另外一个侧面暗示了女性缺席只是表面现象:正是女性缺席突出了其在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6.
詹妮弗·伊根的实验小说《恶棍来访》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大奖,主要原因在于它独特的叙述风格.小说《恶棍来访》中的时空叙述是对传统线性叙述的挑战,是音符与非传统的交汇,是时间的倒叙交错和大量空间信息的表现形式,而这样的叙述形式使得作者、读者、文本三者成为了一个和谐的系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英国作家查理斯.狄更斯在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塑造手法,主要从幽默和讽刺两方面入手,分析了作者对人物神态、个性和语言的描绘;让读者在作品的诙谐、愉悦气氛中领略作者的写作初衷,透过作者锋利的笔触认识到文中蕴涵的哲理。  相似文献   

18.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塑造的男主角保罗.莫莱尔与劳伦斯本人年轻时的经历颇为相似,因而被认为带有半自传体小说的色彩,又凭借其独特的情节内容、诗化优美的语言,不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受到了文学评论家们的垂青。小说文本中隐藏着大量与神话和仪式相关的内容和细节,本文试图从神话与仪式的角度,采用加拿大学者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结合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对文本进行新的论述,追述文本中隐藏的神话与仪式原型,为小说的角色和内容试提供新的解读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玫瑰与蠕虫》是俄罗斯科幻作家罗伯特·伊巴图林获得多项俄罗斯科幻大奖的小说。小说给人杂乱无序、扑朔迷离、生涩难懂之感。之所以如此,经研究发现,小说整体呈现“二元合一”的叙事模式:小说的叙事空间呈现“异托邦”与“恶托邦”合一;叙事线索呈现明、暗交叉合一;叙事内容呈现二元对立合一;叙事风格呈现科幻与悬疑合一。这种叙事模式最终指向:在当今人工智能和网络科技飞速发展之下,对人类未来会面临的生存危机进行反思和预警。  相似文献   

20.
美国女作家詹妮弗·伊恩的新作《恶棍来访》一举夺得2011年度普利策文学大奖。小说结构独特、构思巧妙,深刻地剖析了时间作用下人类痛苦与无奈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时间"和"人生"的多重思考。小说对传统叙事手法的颠覆以及对"时间"主题的全新阐述成为其获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使得作家伊恩跻身于当代美国文坛一流作家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