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民众,特别是很少受过正规教育的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其关于历史、社会、政治、人生甚至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小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即便像《水浒传》这样影响深远的文学名著,其涉及到的知识也并非全都正确,至于其他的小说就更不用说了。《水浒传》中的知识性错误主要出现在历史、宗教、天文、历法、地理、医药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秘密会党的忠义思想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庆道光以降 ,秘密会党滋生蔓延 ,维系其团体、人心的信仰纽带便是所谓忠心义气。在过去几百年中 ,《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通俗小说在民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农民反抗与秘密会党也借为思想武器。但是 ,这些小说的思想层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以往单纯从歌颂农民起义出发 ,对会党的忠义思想亦多有肯定 (即便是“忠” ,也认为是“反清复明”、“反满革命”的反映 )。现在看来 ,我们不仅要正确评价农民反抗 ,更要从其思想根源着手 ,分析其成败得失。本文主要就秘密会党抄袭《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中的“忠义”思想用以构筑自己的一套“忠义”信仰体系问题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3.
清末空想社会主义小说是西学东渐大潮的重要内容。以《百年一觉》和《极乐世界》为典型代表的域外空想社会主义小说,揭露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弊病,描绘了一个在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政治上民主平等、文化上繁荣兴盛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时期域外传入的乌托邦小说中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相契合,与西方16世纪以来的乌托邦思想一脉相承,也是受到马克思学说及其社会主义理论影响的产物,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理想社会的范本,为他们书写中国理想社会的现世乌托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冯梦龙的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有些属于冯的搜集,有些是冯梦龙本人的创作,即使是搜集,也包含着冯的某种加工、制作),所以能以较好的思想、艺术成就,成为明代短篇白话的高峰,开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新的天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作为编撰基础的冯梦龙的文学观。 如果从中国小说理论史的角度考察问题,先于冯梦龙的李贽,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比较充分地提到了中国小说的理论问题。李贽的理论给予后代以很大的影响,不仅小说评点的形式影响了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而且许多重大小说理论见解影响了冯梦龙,例如对小说产生的社会原因的论述,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叙》中指出,《水浒》的作者“虽生元日,实愤宋事”。由于“宗室不竞,冠屦倒施”,遂成就了《水浒》这样的“发愤”之作。这样论述小说的社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思想本质新论——评“农民起义说”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学泰 《文史哲》2004,(4):117-126
《水浒传》的主题是什么?历来就有争议。近几十年来以主张"农民起义说"者为多。仔细剖析《水浒传》内容,实际上它很少涉及宗法社会的农民生活,更没有表现出宗法农民的经济和政治的诉求。即使偶尔写到一些农民也大多是沉默的、没有追求的、随人俯仰的一群。《水浒传》中写的社会底层的精英,绝大部分是游民或社会边缘人物。所谓游民就是脱离宗法网络、宗法秩序沉沦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小说中描写了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的挣扎和奋斗。他们的"经济诉求"是优裕的物质生活,为了实现这种物质生活就要迅速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发迹变泰"就成了他们的政治诉求。《水浒传》中写出了游民奋斗过程中成功的一面,但由于黑暗势力的阴谋陷害,"聚义"最终失败了。《水浒传》所写的是游民奋斗成功与失败的故事。《水浒传》作为第一部用口语写作的长篇小说不仅在文学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而且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考察,它也提供前所未有的思想。它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造反有理"的思想,同时还为造反者建立了一套属于他们的话语体系,如"好汉"、"逼上梁山"等,这个话语体系不仅为后世造反者所认同,也为其他阶层的人们所理解。近几十年来,《水浒传》中的招安最为人们所诟病,特别是持"农民起义说"的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6.
陈洪绶《水浒叶子》当属《水浒传》乃至中国古代小说图像的典范,但小说与图像之间并非简单的“再现”关系。孙二娘在《水浒叶子》中首先出场,《水浒传》小说正文将其塑造成美丽的“鬼母”,插增诗词却把她描述为不堪入目的“夜叉精”。对于小说正文及其插增诗词对人物反差巨大的造型描述,陈洪绶的图绘并没有单纯摹仿文学语象,而是撷取孙二娘缝制用于盛放度牒的锦袋这一细节,并沿用了自己在观音题材人物像方面的惯习。进一步研究表明,《水浒叶子》的独立叙事仅仅是相对而言,因为在没有榜题提示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图像无法唤醒读者关于《水浒传》的叙事记忆,这种叙事逃逸最终导致《水浒叶子》“仅仅成了故事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金瓶梅》围绕着西门庆及其家庭的盛衰荣枯展开情节,西门庆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金瓶梅》是由《水浒传》中的四回书铺衍而成的。在《水浒传》中,西门庆不过是个调占良家妇女的浮浪子弟和市井恶棍,在书中用以铺垫和烘托武松的英雄形象。但是到了《金瓶梅》中,西门庆却成了一个社会意义远较《水浒传》中的原型为大的社会某种邪恶势力的代表。从他身上,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有一定的社会批判作用,更有深厚的思想价值.长期以来,中国文学评论界总是过高地强调其作品的政治色彩,而忽略了它的思想价值,或者说用过高的政治性遮蔽了思想性、文学性.本文认为改造国民性的"立人"思想是鲁迅思想的核心,通过鲁迅的小说从民众、农民、知识分子、革命者多个层面上分析,以及对《祝福》《孔乙己》和《药》等三篇代表性小说从多层次、多角度、互补性审视,从国民性的表现与思考这一角度对鲁迅小说的思想内涵作了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9.
关于《结水浒传》的主旨,论者多以为是“尊王灭寇”。论其产生的原因,大都联系清后期朝政腐败、人民暴动此起彼伏的社会形势;作家封建官吏的出身与维护王权、仇视民众造反的思想感情倾向。但创作主旨与小说主旨常常并不完全统一。创作主旨即创作目的,是作家凭借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认识与感情。而小说主旨则与创作主旨有所不同,它是作品本身呈现出来的,被不同读者感悟理解到的相同、相似或相异的思想、认识与感情。创作主旨存在于作家主观层面,小说主旨存在于作品客观层面。但两者关系又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0.
小说观是指作家对小说文体创作的认识。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绚烂期 ,比较分析《三国志演义》到《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小说作家的小说观 ,可见作家越来越摆脱史实而走向虚构想象 ,越来越摆脱英雄传奇而走向百姓世俗生活。小说是一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文体。读者的小说观并非和作家的小说观一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关于水务的诸种问题,虽然官方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总体上形成了官民双方分工而又协同的格局,但是,用水秩序主要依靠乡规民约来维持,发生用水纠纷,也主要依靠民间调解来完成。我国古代水务具有深厚的民间自治传统。虽然时代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种传统在今天依然有其现实意义。古今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均已大不相同,还应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和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2.
刘建仓 《齐鲁学刊》2013,(1):111-114
重新理解中国传统的社会解纷机制,在中国现代法治框架下,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生成符合社会内在机理的法治新模式意义重大。丰富的诉讼外社会解纷机制是中国古代法制的重要特色,这种社会性纠纷解决机制不仅表现为解纷主体多元化,而且表现为解纷机制的多元化。注重多元化的社会解纷机制是中国古代社会普遍的社会生活现象,是中国传统社会法律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法的光辉所在。  相似文献   

13.
夫余、马韩、邪马台分别为中国、朝鲜、日本古代国家,并皆受中原朝廷的册封,向中原朝廷称臣纳贡,其"下户"这一阶层就是在中原先进文化影响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但由于其自身社会发展状况各有不同,因而"下户"所包含的阶级、阶层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乃至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期,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城市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形成了充满丰富性与多元性的城市文化.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下,<诗经>中的篇章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雍容典重的雅、颂诗篇,变而为直抒胸臆、讽喻时政的变风变雅诗.城市的繁荣促进了"变风变雅"诗篇的发展,城市生活的印记在诗篇中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诗经>与西周春秋时期的城市生活密切相关,记录了当时极其发达的城邑文明.<诗经>的作者不是下层劳动人民,<诗经>不是民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大众文化"因为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西方的"大众文化"不能等同,它在中国有自己的产生土壤。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民间文化、市民文化,经历了现代的"大众文学",发展到了当代的"大众文化",从文化与政治的典型结合时期,过渡到了文化依附于经济的时代。但无论它以哪种方式出现,它的面向对象都是大众。  相似文献   

16.
《如意宝卷》解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重要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文起 《文史哲》2006,(1):47-52
天地门教是清代民间宗教中的著名教派,自清初创立以来,一直在乡村社会流传,对下层民众的信仰生活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意宝卷》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天地门教也曾以“宝卷”形式宣讲自己的教义思想,而且对于深化清代民间宗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秦汉以后的墨家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以后 ,墨家思想趋于与儒道诸家的融合 ,墨家思想的影响也就通过封建正统思想表现出来。墨家思想的优秀之处及墨子本人的伟大人格不时出现在封建史书典籍中 ,影响着士大夫的价值选择。此外 ,墨家思想的影响也体现在一些著名的儒家“异端”人物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之中。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均或均平,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中的基本范畴.先秦诸子,关于平均思想有丰富的论述,是中国古代平均思想的源头.研究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对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启发意义.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经济平均、政治平均和社会平均三个方面.社会平均的核心是社会公平.先秦诸子在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上,分为不同的学派,但在平均思想上却没有明确的思想分野,这是一种文化共生现象;它更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历史的发展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和社会两大方面分析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与我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尤其是儒、道、佛三家的哲学思想和中国人特有的山水思想。  相似文献   

20.
民俗学被引进中国之初,包括此后一段时间内,对于民俗的界定一直没有脱离民间文学、民间古俗甚至传统历史学的影响。以钟敬文先生为代表的新时期中国民俗学界对民俗的界定大大扩充了其内涵和外延。近年又有人提出了泛民俗的观点,这是对传统民俗界定的拓展。不管怎样,只有将民俗内涵的界定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潮流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凸显出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才会促进学科理论的完善,也才能使其在众多学科中争得一席之地,而不被相关学科淹没与吞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