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英汉或汉英翻译中,常常注意到的是差异比较明显的词汇或语句,而一些看似熟悉的词往往被先入为主的印象误导,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成为翻译中的陷阱.结果在不考虑文化差异、上下文关系和词汇色彩细微差别时被错误的理解与翻译,影响了译文的质量.本文从认知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强调整体把握原文精神,再对细节,特别是涉及文化、上下文、词色等细微之处仔细推敲,努力使译文贴近原文,反映出原作的风貌.  相似文献   

2.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针对原文的内容正确地选择汉语词义,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关键.翻译时可以根据词性确定词义、结合上下文确定词义,也可以根据词的褒贬性确定词义,切忌孤立地理解一个词,以免出现误译.  相似文献   

3.
翻译工作一般要经过两个程序:理解原文(英文)与译成汉语。在实际操作中,这两个程序不是单向的。译一个句子,往往耍从英语到汉语,汉语到英语仔细推敲,反复研究多次,直到这句话的译文与原文意思完全符合。一篇文意译好以后要再作润饰,这两个程序才算完竣。在英文翻译中,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笔者认为应掌握以下三方面的要领。一、译文时要注意再上下文看上下文就是看原文的词(或词组)与词、词与句子、句子与句子、文章的这一部分意思与其它部分意思之间的有机联系,了解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及逻辑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表达…  相似文献   

4.
英语翻译首要的难题是如何确定词义。在翻译实践中,我们总会遇到些词或词组,在词典中找不到对应适当的词义。如果根据词典所给的字面意义直译出来,不是用词不当,就是意思含糊不清,进而造成误解。那么要使译文意义准确,用词合乎所翻译语言的习惯,一般的办法是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和用词搭配上的需要,把这些词或词组的字面意思加以引申,再翻译出来。因此,我们把这种改变原文字面意思的翻译方法就叫词义引申。  相似文献   

5.
任何语言,都有内容与形式统一或矛盾的问题。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情况则更为复杂,主要是解决原文的内容和译文的形式之间的矛盾。经验证明,引申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所谓所引申,是指根据上下文,不拘于词的字面意义或词典上提供的词义、释义,而对词义或做必要的调整变动,或另辟蹊径。从翻译角度看,引申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英语本身对所用词的本义所做的调整或变动,对于译者来说,主要是理解的问题;二是原文基本词义确凿,而用译文表达时需做适当变动。词的含义是复杂的,不仅有直接、表面的、一般的意义,而且还有比喻的、内涵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交际中,语境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翻译活动中,正确分析和理解一个词、词组、句子、段落,往往需要根据其所在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语境在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语境的内涵、种类和功能探索,试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阐述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得出语境在理解原文时对确定词义、解读句意起促进作用,在表达译文时对译文文体风格、遣词造句和篇章修饰起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功能翻译理论对汉英颜色词翻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能动性;"连贯性法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基础之上,根据译语读者文化,采取直译、转译或意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了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内涵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由一则误译看语境分析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离不开语境分析,如果忽略原语赖以产生的特定语境去进行翻译,则往往会导致误译。从分析一则误译出发,运用语用学理论,探讨如何在翻译中进行语境分析,并阐明语境分析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语境分析中最重要的是上下文的分析,在分析上下文仍不能确定原语的语用意义的情况下,还应该分析其文化语境。做到了这两点,原文的字面语义和语用语义就能准确地传译到译文中,使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得到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得到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从泰勒(C.H.Brewitt-Taylor)《三国演义》英译本第一回可以看出,泰勒对文化负载词、专有词汇、度量词的翻译以直译为主,同时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增译、音译、改译等技巧。分析其得失,有助于我们寻找一条既能在译文中准确再现原文信息及其所负载的文化色彩,又能巧妙地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介绍给英语译文读者的途径,为汉语翻译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技巧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翻译应以逻辑学为理论基础,开展对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的研究.尤其在翻译文章时,选用词语和组织译文,必须以上下文逻辑活动的分析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才能正确地选择词义从而忠实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英汉翻译时 ,我们会遇到某些词或词组在词典上找不到适当的词义。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根据原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汉语词语搭配的需要 ,从词或词组的基本含义加以分析 ,将词或词组的字面意义加以引申 ,从而得出合乎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新世纪国际趋势下,针对频繁出现的文化负载词,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双向心理愈发趋向一致:让译文读者感受纯正的异域风情并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阅读体验.译者应以此为依据,打破传统译法的局限性,更新翻译意识,选择顺应双向需求的最佳翻译策略,优先运用直接明示或双重表达的译法推介文化负载词.  相似文献   

13.
具有审美价值的翻译才是有用的、有意义的翻译.译者要以译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译文为目标,做有价值的翻译研究.对于英译散文而言,如何提升其审美价值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张培基先生英译散文为例,分别从译文的音美、词美、句美和意美四个层面,探讨有哪些翻译策略可以传达出原文审美韵味,提升译文的审美价值.从而为以后的翻译散文或者其他文体翻译提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语域涉及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 ,影响语用者对语音、词汇和句法的选择。识别语域是翻译的前提 ,语域的对等是译文忠实的重要标志。本文着重论述了原文的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对译文的制约。原文中的语域标志———语音、词汇和句法必须充分体现在译文中  相似文献   

15.
文化负载词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其语言词汇系统的影响和制约的产物。国内外译者以传播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为已任,帮助译文读者获得尽可能与原文读者一样多的理解;但是在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时,有些译作也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分析讨论这三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以对翻译工作者特别是汉译英翻译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语境视角下的汉译英措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在翻译选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语境制约词汇的意义和译文词汇的选择,并限制和促成言语活动效果的产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语境(原文语境及译文语境),译文就不能准确。因此,译者不仅要解读原文语篇语境,还要构建译文语篇语境。本文将以语篇语境为依据研究汉译英措辞取向。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视角转换、视角越界在构建语篇连贯方面的作用,及叙事诗词翻译中的视角转换、越界现象与所体现的翻译距离,指出译者的职责也应包含在语篇层次上把握原文,最大程度传递原文视角,使译文读者也能真正体会原文作者的意图,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用对等,缩短翻译距离,保持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18.
深入分析历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英译汉试题的特点,总结四方面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作为对策:(1)试题中的词汇难以见词明义,需根据上下文选择确定词义或对词义进行引申;(2)句子的理解与翻译对上下文的依赖性很强,需使用还原法对原文中的替代、省略、变换等表达进行还原翻译;(3)句子较长,结构复杂,需采用分译法;(4)很多句子的表意方式和语序体现出英美人的思维习惯和特点,需作语序调整。  相似文献   

19.
原型是范畴的平均特征或集中趋势,是一种认知参照点.一旦当代散文译文原型被揭示出来,可以给当代散文译者,尤其是经验不太丰富的译者,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在词汇等语言具体使用方面,译文具备更多的原创汉语原型特征;在句子、段落、篇章等形式方面,译文表现出对原文英语的模仿,再现了英语的原型特征.研究还发现,译文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杂合的特征,是"第三符码",而翻译的主要单位是句子.  相似文献   

20.
情态系统的恰当翻译是实现译文与原文功能对等的重要途径。从《京华烟云》两个汉译本中情态系统的翻译可以看出,翻译时可在汉语中寻求其功能对等词或是增加语气词,并且,在追求翻译对等的前提下,也要考虑语境和遣词造句,以保障译文自身的通顺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