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讯乡情     
业留扶桑功名不朽 心系故里德泽永存——南通市举行旅日华侨邢鉴生先生追思会 2月22日上午,南通市侨界、教育界、文化界人士在钟秀公墓共同为旅日侨胞中的杰出代表邢鉴生先生举行追思会,缅怀邢先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并迎接邢先生的骨灰魂归故里。  相似文献   

2.
以“侨日共济会”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成立原因、对旅日下层华工商的支援活动以及最终消亡的历史发展进程。20世纪初,中国的大批穷苦农民和手工业者赴日谋生,在日本受到来自政府和民间的种种歧视,旅日中国留学生为了改变这些华工商的困境,于1922年创办了“中华民国侨日共济会”,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由于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的屠杀华工事件,旅日下层华工商或遭杀害,或被遣返回国,共济会会长亦被日本军队秘密杀害,因此共济会也随之走向衰落,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群像扫描     
《华人时刊》2011,(11):38-39
旅日华人作品入选日本最高级别画展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旅日华人女画家王培作品《春之邻》最近被选入"日本美术院第96回院展",并成为授奖作品。日本美术院是日本美术家的最高团体。该团体举办的"院展"代表了日本画的最高水平。本届"院展"的主题是"再兴",寓意日本将在地震后重新振奋。王培此次获奖作品《春之邻》勾画的是三个抱着报纸的小女孩。王培认为,儿童代表着未来,更能让人看到希望。  相似文献   

4.
南社诗人高旭,在20世纪初的留日潮中曾东渡日本留学,他在旅日期间创作了大量与日本相关的诗歌,这些诗歌记述了他在异国生活的见闻、感受,表达了他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展现了其在晚清知识分子中相当典型的日本观。  相似文献   

5.
群像扫描     
《华人时刊》2012,(3):36-37
旅日新华侨获日本皇家大奖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东久迩宫文化褒赏奖"受奖仪式最近在日本东京明治纪念馆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天津市侨联副主席、新华侨潘庆林在日本成为首位获奖者。在日本,天皇勋章、国家褒章、皇家奖被称为荣誉最高的"三大奖"。而"皇家奖"中的"东久迩宫文化褒  相似文献   

6.
一位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从中国福建随家人东渡日本的孩子;一位在日本侨居60余年仍保持中国国籍的华侨老人;一位拥有“中央实业株式会社”、“中央建物株式会社”、神户“中国百货公司”、大阪“林商店”,年营业额30亿日圆的华人老板;一位担任著神户华侨总会会长、神户中华总商会会长、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名誉理事长、旅日华侨青年支流促进会会长等要职的华侨领袖;一位在日本社会享有盛誉,荣获过兵库县“国际功劳奖”、“菊花莲”和社轮社拨予的“世界和平奖”的知名华人……旅日华侨林同春会向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香港回归前夕,我们在林…  相似文献   

7.
<正> 经过精心筹划,《潮汕侨批萃编》终于问世了! 众所周知,我国侨胞遍布五洲四海,他们尽管背井离乡、身居异地,仍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前途命运。孙中山在领导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时,就得到侨胞的多方支持,故他由衷地称赞:“华侨乃革命之母。”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满腔热忱地支持祖国、家乡建设,为此.邓小平深情地说:“我们还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  相似文献   

8.
广州沦陷后,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批华侨从居住国辗转返回侨乡广东后方。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不仅组设了广东省振济会、广东省紧急救侨委员会等救济机构,还努力督率所属各机关救助受难侨胞、侨眷和侨生。李汉魂救护侨胞的工作是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李汉魂及各有关机构为救护侨胞、侨眷和侨生所做的主要工作,既有重要意义,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中国籍旅日作家杨逸成为日本芥川文学奖首位外国人得主,她的获奖作《时光渗透的早晨》以及其它作品描述了当代在日华人真实的生存状况。杨逸作品语言生硬、结构粗糙、对中国民族文化理解浅显,而要博取日本主流文化认同的倾向却十分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作品中的语言应用、对迷信和无知等"中国特色"的有意渲染以及对主人公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的立场及行为的描述上。杨逸笔下的人物对日本和中国的态度都充满矛盾,但作者对这一矛盾未做任何解释。杨逸获奖的原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旅心》和《红纱灯》是穆木天和冯乃超旅日生涯的结晶,不仅情感特征更多地带上了日本"物哀"色彩,而且在朦胧幽玄的情调,对自然界声色的高度敏感,对音乐美的探索以及其象征主义中包孕浓厚的唯美色彩等等方面,都表现出对于日本文化的广泛吸收与交融。  相似文献   

11.
侨讯乡情     
南通市邢氏教育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第十次颁奖大会最近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隆重举行。邢教授的夫人滕村和子女专程从日本赶来参加庆典和颁奖大会,并亲自为来自全市的20名品学兼优的初、高中毕业生颁发了奖励金和证书,为24位特困生颁发了助学金。 邢氏教育基金会是由旅日华侨、日本大阪学院大学经济学教授邢鉴生博士于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我国一大批学者东渡日本,从那里吸收学习各国的艺术理论,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艺创作中,对我国艺术学理论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学相关基本概念的移植和引进,以及艺术的起源、分类和本质等方面我国学者对日本艺术理论的吸收、借鉴和发展。另一方面是留学背景对旅日学者审美观念的改变以及日文艺术论著对译者审美理论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扬州市广陵区侨联在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侨服务两大重点工作领域成果突出,近期获评江苏省首批双"五有"侨联组织("双五有"即有组织、有队伍、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和服务侨胞有真情、凝聚侨胞有载体、团结侨胞有骨干、  相似文献   

14.
3月10日下午,在南京市溧水县天生桥公园,日本植树使节团成员8人和南京市民一起,举行了中日民间友好樱花园第六次植树活动,并启动了下一个五年2001棵樱花树的种植计划。中日民间友好樱花圆植树活动是2006年由旅日华人韩  相似文献   

15.
李晨,北京人,1984年职业高中毕业后入北京海关工作,1988年自费留学于日本武臧大学电器电子工学和自动控制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任于日本先锋公司。1995年任日本先锋公司上海工厂副总经理,1997年创建日本ANS软件公司,2002年创建北京昂思高科技公司,2003年与其他五名旅日人员共同创建软件企业中新型经营模式的东联华兴公司,任董事长至今。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同处东亚文化圈,中日文字之交,源远流长。20世纪下半叶,华人写作开始在日本逐渐形成气候,出现了一些重要作家。60年代到90年代间,陆续从台湾和大陆旅日或留居日本的华人作家创作了不少作品,"想象扶桑"与"记忆华夏"双管齐下,为华人文学提供了异于产自西方文化语境的另一类文本。  相似文献   

17.
正意大利是欧洲温籍侨胞旅居最多的国家,随着当地新冠肺炎疫情的加剧,温州人民牵挂着他们的安危,各界尽自己所能纷纷伸出了援手。由温州市慈善总会、温州爱心屋网络公益宣传服务中心、高温青年社区等单位联合发起驰援意大利侨胞抗击新冠肺炎行动,筹集的1000套防护服,5000个护目镜等物资,于3月10日到达杭州萧山国际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的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今年6月下旬,我和温州博物馆王亦武、金柏东两任馆长及市侨联秘书长陈晓军4人组团,奉命赴法国、荷兰、意大利三个欧洲国家开展为期10天的展品征集活动,收获了许多侨胞感人的家史故事和实证藏品……一、百岁侨胞的中国心翁正存,大概是年岁最大的一位旅法温州侨胞了,出生于1919年。17岁时只身从温州瑞安仙岩出来,漂洋过海到了法国投靠亲戚。时值世界二战,在欧洲纷飞  相似文献   

19.
侨讯乡情     
●江苏省邗江县在深圳召开’94联谊会暨经贸洽谈会,邀请了45位港台侨胞及他们介绍来的客商,共签订了12个投资项目协议书,总投资额14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57万美元。(邗乔) ●位于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市新海发电厂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与东海县碱场村小学结对助学,以车间、班组、家庭、个人等形式结对资助二十名少年儿童,承担  相似文献   

20.
有清一代,日本书籍西传中国的规模巨大,数量空前,参与其中者有商人、驻日使节、赴日考察官绅、留学生、旅日文人墨客及政治活动家、来华日人等.而清末赴日考察官绅的日本访书活动是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不仅参与人数众多,携归书籍数量巨大,而且所访求的书籍不局限于从中国东渐的典籍及日人著述的和汉书籍等"旧书",还包含了当时中国人所关心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新书",对中国文化典籍的回归及中国近代化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