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光明日报》“哲学”第109期发表了庞长富同志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一文。文中的现点早在一九七五年北京市一些高等学校编写的《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教科书中就见到了。随后,我们在哲学教学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深感有开展讨论的必要。庞长富同志说: “在能否揭示事物发展  相似文献   

2.
波浪式发展规律与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如同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与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一样,是表现形态与内容实质的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唯一的根本规律。它具体地表现为平衡不平衡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这三条一般规律,这三种表现形态,相互之间也不是一种并列的关系,而是一种由里及外、层层展开的关系。依据现在已经达到的认识成果,我们可以认为,在当前条件下的科学的唯物辩证法规律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很不够, 因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需要大家共同来进一步深入研讨。我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九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一文中,曾试图找出区分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的标志,说“在能否揭示事物发展动力源泉这个问题或标志上,把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明确地区别开来了”。随后,有关报纸和刊物就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究竟是一个还是三个的问题,进行某些讨论的同时,对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的关系也进行了一定的讨论,而这种讨论的特点之围绕着论证唯物辩证法的规律究竟是几个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指导我们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今天,如何以科学的态度来进行学习和探讨,对于当前的经济工作,特别是正确认识正在进行的经济调整与改革,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摘要发表几篇不同观点与论证的文章,以期引起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列宁把对立统一规律视为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这充分说明了它在辩证法理论中所具有的极其重要地位。但是 ,只要留意一下国内理论界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现状就会发现 :不仅各种哲学教科书对这一规律的解说普遍存在着深度不够和缺乏逻辑严整性的通病 ,而且就连给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的正确提法以一个合理解释 ,似乎都还是一件尚成疑问的事情。举个例子说 ,有人就曾针对《矛盾论》中关于“差异就是矛盾”论断 ,不恰当地主张 :“存在着不是对立的差异”、“矛盾是普遍的 ,差异也是普遍的 ,而且差异比矛盾更普遍”、“矛盾是差…  相似文献   

6.
郭嵩焘在晚清以通达洋务、洞察时弊著称.他作过第一任出使英、法两国的钦差大臣,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一位值得注意研究的人物.肃顺在晚清朝廷大员中,以延揽人才为重,能泯除满汉门户之见,放手任用汉人,在满人亲贵里头,算得上庸中佼佼.《清史稿·肃顺列传》称他: “睥睨一切,而喜延揽名流.朝士如郭嵩焘、尹耕云,及举人王闿运,高心夔辈,皆出入其门.”  相似文献   

7.
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研究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要研究积累问题,必须首先搞清积累率问题。马克思说:“在积累中,首先要考查的,是积累的比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588页)只有弄清积累率的问题,才能对积累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算。 积累的比率即积累率,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指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在全部剩余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这个思想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明确表述出来的。该卷第二十一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中,马克思用公式来说明积累,其中所举两个例子,均假定第Ⅰ部类的剩余价值的一半被积累,马克思说,在这种情况下,第Ⅰ部类的积累率=1/2mⅠ。如果用公式来表述马克思给积累率这一概念下的定义,则为:J(积累率)  相似文献   

8.
围绕“怎样区别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与范畴”这个重要问题,理论工作者已展开了一些初步的讨论。我个人的看法是,规律与范畴二者既有不同点又有共同点,既有差别性又有同一性。因此,我们决不能离开它们的共同点及同一性,把它们之间的区别绝对化,而应当全面地把握住它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差别性和同一性,即它们既区别又同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哲学界的不少同志正在对“合二而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有的同志还发表了既有丰富资料又有理论分析的论文。这是一件大好事。它说明由那个“理论权威”、中央文革顾问和“四人帮”一伙所精心设置的哲学上的又一个禁区被冲垮了,说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学术界正在得到恢复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刘勰家世的一点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利器先生在《<文心雕龙·校证>序录》(以下简称《序录》——笔者)中说:“据《彦和本传》,我们知道他的祖父灵真是宋司空秀之的老弟,他的父亲尚是越骑校尉。由是可知,彦和的家庭成分是地主而兼官僚。”似成定论,但我却认为它难以令人信服。《序录》的这个论断很有代表性,因为它唯一的根据是《梁书·刘勰传》中的一句话:“祖  相似文献   

11.
一、自觉性和自发性概念的层次性自觉性和自发性有不同层次的含义,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中使用。1.广义的自觉性和狭义的自觉性,广义的自发性和狭义的自发性。自觉性和自发性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觉性是指主体的活动具有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论这些意识、目的、计划是否反映了客观规律。显然,自觉性只是具有意识的人才能具有,它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马克思说:“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通过意识不仅能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别开来,而且能把人自身同他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把“他自己的活动作为自己意…  相似文献   

12.
徐志远  张丰清 《理论界》2007,4(6):113-114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和规律之间既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又是互相区别、各有特点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大变革。这是崭新的无比优越的社会制度,它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曲折,总会不断前进,并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很长历史时期的实践过程,创  相似文献   

14.
业余常爱浏览过期刊物,颇有所得,也偶有所疑。前些时翻阅1978年《诗刊》,读到第二期《谈诗歌的韵律》一文,感到写得简明扼要,基本观点是正确的,行文也较生动,对青年诗歌爱好者是有好处的。但通读以后,也感到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主要是文章讲到双声叠韵时,有些例子(均为杜甫诗)举得不准确。比如,谈到“双声对双声”时,例句为:“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作者认为,“泛泛”对“飞飞”是“双声对双声”,我认为,并不是。因为双声只要求两字声母相同,并不要求韵母也相同,更不要求字形  相似文献   

15.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规律本身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辩证法范畴。规律范畴揭示的是客观事物发展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然而,长期以来在辩证法的范畴体系中,规律范畴没有自身的对偶范畴,由于现实世界本身固有内与外对立统一的客观关系,使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通过现象就可以直接认识和把握规律,似乎现象与规律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理论上严格地说,通过现象我们认识的是事物的  相似文献   

16.
确定中国古代美学、文论范畴,有一种由其史、论合一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根本性的困难。哲学范畴论的一般原理、具体学科的范畴系统完备性原理和该学科的特殊性,都对其范畴的确定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因而同时考虑范畴的系统性和历史实然性,逻辑与历史结合,才是确定中国古代美学、文论范畴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再加上中华民族思维和理论表述的特性,决定了中国古代美学、文论范畴体系只能是研究者基于自身的深入研究而作出的体系建构,而非有一个客观范畴体系被描摹出来。一般所谓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体系的“体系”,其实包含非常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吴鹏同志的《质量互变规律质疑》一文(见《河北学刊》1986年第6期,以下简称“吴文”),对质量互变规律提出质疑,有助大家对唯物辩证法的这一规律展开深入地讨论,这是有益的.但他的观点有片面性,我们不敢赞同,特和吴鹏同志商榷.恩格斯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吴文说:“量与质的相互转化,实质上是一物的某种质的‘量’与另一物具有一定量的另一种‘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它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量与质的相互转化.显然,这种转化与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状态之间的相互交替,是完全不能相互等同的两码事.”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05方案",是以"概论"为中心,包括"原理""纲要""基础"组成的完整课程体系。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既要认识到各自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又要明白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做到合理分工,有机协调,共同发挥思政课的整体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19.
至今,国内的一些哲学教科书中认为:本质“是构成一事物的各必要要素的内在联系.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的.”(肖前、李秀林、江永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288页等)笔者认为,这类“本质”定义不是黑格尔、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有关思想的正确表述.因为,黑格尔曾说:“某一方只有在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己的(本质的)规定,此一方也只有在反映了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凡一切实存的事物都存在于关系中,而这种关系乃是每一实存的真正性质.因此实际存在着的东西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只是在一个他物之内的”(《小逻辑》254—255、281页)等.即黑格尔所说的“某一方”与“另一方”实际上代表的是彼此有必然联系的两个不同事物,而并非是指一个事物内部的各构成要素.“某一方只有在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己的(本质的)规定,此一方也只有在反映了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实际是说:只有通过反思某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看某事物是个对他事物有何作用的东西,才能确定某事物的本质.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说:“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正是较确切、精辟、通俗地阐释了黑格尔的上述思想.  相似文献   

20.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论》中有专门的一节谈到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阐述列宁的下述两段话:“辩证法是这样的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又怎样成为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下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对立的统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同一性和斗争性,历来是有争论的领域:究竟什么叫同一性,什么叫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对于这些问题,历来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