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诗评家大都给杜牧及其诗歌以很高的评价:“杜牧之晚唐翘楚”(清薛雪:《一瓢诗话》),其才“自王右丞后未见其比”(清翁方刚:《石洲诗话》),恃才纵笔,力矫时弊,“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清洪亮吉《北江诗话》),“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李调元诗话》)。翁方刚更是把杜牧与杜甫并驾齐驱:“樊川真色真韵,殆欲吞吐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诸多诗评家都关注到了中唐诗人李贺诗歌中具有"艳"的风格特征,并构成了李贺诗歌创作中的一种主流风格。然而在众多的批评观点中褒贬赞毁各持己见,有的盛赞为天地奇彩,有的大加肯定,有的不乏贬损。本文在历代诗论中擘肌分理出各论主旨,耙梳厘清出其诗"艳"所具"侧艳"、"幽艳"、"古艳"、"怪艳"、"冷艳"等内蕴,明确"艳"之风格乃李贺风骚独领,历久不衰,成为了一种艺术典范,为后世所宗。  相似文献   

3.
《桃花扇》问世之后,称道其语言者,不乏其人。有言其词新韵幽者:“新词不让《长生殿》,幽韵全分《玉茗堂》”;有赞其香艳者:“浓香绝艳知多少,不及兴亡扇底传”;有称其清妍者:“阙里文孙正乐年,新声古调总清妍”;有夸其新奇者:“所谓‘全秉巧心,独抒妙手’,关、马能不下拜  相似文献   

4.
杨雨 《云梦学刊》2002,23(5):59-61
温庭筠的诗词创作实践清晰地展示了晚唐由诗入词的线索与途径 ;作为唐代第一个“专力于词”的文人 ,温庭筠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畛域 ,不仅是晚唐艳情诗坛的重要诗人 ,更以他的艳词创作直接开启了晚唐五代香艳的词风 ,并且奠定了词以婉约为正宗、词为艳科的正统地位。温庭筠的功绩就在于将中国文人诗歌的接力棒从诗传递给了词 ,开启了宋朝一代文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5.
诗至晚唐,几无大家,李商隐仿佛是一枝独秀。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想象丰富,设彩繁艳,构思缜密,音韵铿锵,历来以诗风的绮丽香艳著称。李商隐的艳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评议时政的托古讽今之作,又有感伤自己平生不遇的咏怀之作。元好问《论诗绝句》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  相似文献   

6.
相传为韩所作的《香奁集》 ,确属一部声情并茂的“声诗”选集 ;它的传世 ,为后人全面考察词体文学经历“声诗”阶段并逐渐演变为成熟的长短句的复杂过程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文本依据。本文通过对《香奁》诗和《云谣》《花间》词的综合考察 ,描述了晚唐五代合乐曲词的演进轨迹以及声诗对提高长短句的艺术品位产生的内在影响。《香奁》和《花间》的比较研究 ,不仅勾勒出唐五代声诗的体裁种类 ,更揭示了以《香奁》诗为代表的声诗作品 ,最终要被更加协律的长短句所代替 ,这也是晚唐五代倚声文学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7.
晚唐的诗歌创作,向来为不少的论者所鄙薄,被贬为唐诗末流。如严羽所谓:“汉、魏、晋等作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沧浪诗话·诗辨》)这个评价是不公允的。诚然,唐末社会动乱,政治腐败。作为这一特定时代的反映,晚唐诗作再也没有盛唐时期的雄浑气象和博大胸怀,直面人  相似文献   

8.
论宋初诗坛     
唐宋诗之争,曾是历时千年的公案,孰优孰劣难有定评。近代以来,门户渐消,多有公允持平之论,如缪钺《诗词散论》云:“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这该是唐宋诗之争最有意义的成果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唐宋诗研究,大多立足于它们的差异,而对它们的联系、对唐  相似文献   

9.
论杨万里诗风转变的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万里焚弃其学江西体的诗作后,曾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改奉晚唐诗歌作为主要取法对象。其《答徐子材谈绝句》说:“受业初参且半山,终须投换晚唐间。《国风》此去无多子,关捩挑来只等闲。”《读笠泽丛书》也说:“笠泽诗名千载香。一回一读断人肠。晚唐异味同谁赏,近日诗人轻晚唐。”师法对象的改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导致他后期诗风带根本性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0.
对于晚唐绝句,历代诗论褒贬不一,褒之者认为晚唐绝句艺术极大丰富,所谓“法莫备于唐人,中晚尤妙”。①贬之者则认为晚唐绝句之失恰在过于工巧,刻露而失浑成意味,明人胡应鳞批评晚唐绝句“大露筋骨”;所谓“愈工愈远,视盛唐不啻异代”;②又云晚唐绝句:“书情则怆...  相似文献   

11.
论"晚唐体"与张籍诗的共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唐体”是唐代诗坛一个比较大的流派。因时代浸染 ,“晚唐体”诗人以“苦吟”为创作手法 ,形成“轻浅纤微”的风格。整体把握唐诗风格流变 ,发现“晚唐体”诗风和中唐张籍诗有共通性。张籍在中唐儒家思想演变中得风气之先 ,其心态与晚唐诗人相似。他以“苦心觅句 ,专意为诗”为近体诗创作方法 ,诗歌风格具有哀婉纤柔色彩。张籍与“晚唐体”诗人“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乃“晚唐体”之始作佣者。这一现象表明 ,我国古典诗歌风格的形成和流变有其内在的承传关系 ,而不是断然孤立的。  相似文献   

12.
黄庶诗简论     
诗歌发展到了唐代,“勃兴得李杜”,蔚为两大奇观。韩愈继起,推他们的诗“光焰万丈”,而把当时谤伤李杜的群儿斥之为“蜉蝣撼大树”。从此李杜诗大行,特别是杜甫的诗作为优良传统不断为后人所继承,就在唐代已出现像杜牧、李商隐那样杰出的学杜作家。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情况,另一个方面,淫靡的齐梁作风并没有断绝过。无结曾屡次指出,“近世作者,拘限声病,不知丧子雅正”。“时之作者,烦杂过多,歌儿舞女,且相喜爱,系之风雅,谁道是邪?”到了晚唐,有变本加厉之势。作为艳科的词,乘时而兴,它又影响着  相似文献   

13.
<正> 小招隐馆谈艺录卷二论宋代诗派宋初之诗承晚唐,格调为西昆体。杨亿、刘筠、钱惟演、李宗谔以下凡十七人,有《西昆酬唱集》,负其博丽之才,求工巧于字句、对仗,剪彩雕虫,砌石补衲,有色无香,有形无神,一题一诗,足了斯义,无兴观群怨之可言。盖砌贴多则性情少,典故多则寄托废。闰扑地,歌吹沸天之场,必无高人韵士涉足其间。此之谓力尽于外,精竭于内。苏、黄最忌此种。所  相似文献   

14.
晚明诗论家许学夷以精于辨体著称,其《诗源辩体》通论先秦至晚唐诗之演变。所论汉魏六朝诗部分,力求调和七子派宗汉魏黜六朝与六朝派嗜好“偏奇”、公安竟陵“诡诞相尚”之间的理论对峙,通过对诗歌体制中俳偶、声韵等因素的详尽考察,把握汉魏六朝诗歌的流变轨迹,并对此前“诗溺于陶”的辨体命题予以修正,为该段诗史研究确立了系统的辨体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的一个重要开创者。对于他的诗歌,前人有不少评述。钟嵘说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诗品》)。胡应麟说,“康乐清而丽”(《诗薮》外编卷四)。钟惺也说:“灵运以丽情密藻,发胸中奇秀,有骨,有韵,有色,有香。”(《古诗归》卷十一)这些评述都谈到了谢灵运诗歌的新和丽的特色。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在晚清诗坛由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得益于报刊诗话的推崇.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的诗话栏目中,高度评价黄遵宪的域外诗和感事诗,视其为“诗界革命”的最高代表.狄葆贤、潘飞声与陈衍也在报刊诗话中推崇黄遵宪“每饭不忘君国”的感事诗,视其为诗学传统的传承人.黄遵宪诗作独特的新旧两重性,使其同时获得新旧两派诗评家的认可.黄遵宪作为晚清爱国诗人、民族诗人,其诗歌在民国以后走向经典化.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六一诗话》说:“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这个诗评不符合历史事实。可是,直到现在,它在我国文学史某些研究领域还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认为:唐末杰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两首菊花诗,可说是晚唐诗坛的一声春雷,不但前人咪菊诗难于企及,就其“豪放之格”也是前人所少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18.
陈清云 《船山学刊》2009,(1):155-158
历代诗评家大多认为郑谷诗“格卑”,本文试图通过溯源郑谷诗“格卑”的评语及缘由,辨析诗评家认为郑谷诗“格卑”的实质.得出郑谷诗恬淡格调观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他对宋词有较影响:一方面,他的诗与“词为艳科”和“要眇宜修”的词体特质相近,对词体形成有潜在影响。另一方面.他和他的诗句本身成了特定的文化符号,不断地出现在宋词中,是宋词构成意象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20.
时少章是生活于南宋宁宗、理宗时期的一位诗评家。他看重诗品与人品、创作和时代的关系 ;从拯救民族危亡的高度出发 ,推崇盛唐诗风 ,抑制晚唐习气 ;注重师承 ,更强调独创 ;一方面激赏盛唐诗 ,但也不排斥中晚唐诗中那些清新流丽之作 ,表现了博大的胸襟和持论的公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