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但逐渐形成了庞杂而丰富的思想体系,而且其慈善主体也实现了从最初单纯的国家慈善到以国家慈善为主、宗族慈善和宗教慈善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化发展过程。另外,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轨迹还明显具备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兴衰相表里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朝慈善事业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朝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主要表现为官方主持的慈善事业、个人行为的慈善事业和佛教寺院的慈善事业三个方面。该时期的慈善事业有深受佛教思想影响 ,产生了中国古代已知最早的官私慈善机构———狐独园和六疾馆 ,施行慈善者遍及社会各阶层 ,慈善活动形式多样等自身若干特点 ,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做慈善不待富而后行、重视募捐活动并率先垂范、倾资办学、设立慈善基金会等是陈嘉庚慈善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思想的形成受到家庭、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追求慈善事业的高效率(益)是慈善资本主义的核心思想,其做慈善的方式类似于资本家的投资行为,不同的是慈善资本家投资的是从事慈善事业的社会组织,追求的是慈善事业的高效率(益)。陈嘉庚慈善思想和慈善资本主义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总体上来看,两者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慈善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项高尚的公益事业,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思想的日趋活跃,一度沉寂的慈善事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关注,各类慈善组织蓬勃发展、参与慈善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慈善事业的影响不断扩大。尽管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仍存在不少差距,然而其蓬勃兴起的现象表明,慈善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实,慈善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慈善事业在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是西北地区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常态慈善和灾荒救济作为传统慈善的延续和发展,仍然是这一时期慈善事业发展的主流。教会慈善的传入为该地区传统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客观上推动了这一时期慈善事业的近代化转型。尽管西北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同时期京津地区和江南地区,但它在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方面,仍然起到"安全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慈善文化在思想渊源和制度实践上存在不同。西方的慈善思想以基督教的"博爱""罪富"文化为主,个人主义传统和互济、志愿精神也影响着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慈善积极活跃,政府对民间慈善的作用主要是制度支持和法律规制。相对而言,我国的宗教慈善资源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受儒家传统的家族和家庭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慈善组织具有官民二重性的特征,民间性不足。因此,应该汲取传统慈善资源的精髓,借鉴西方慈善文化的优点,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佛教慈善事业应从弘法利生、组织制度两个方面去拓展。在弘法利生方面,要强化佛教慈善的理念,扩充佛教慈善的内容和采取"授人以渔"的方法;在组织制度方面,需探索"本土化"的慈善模式和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为创建新型的佛教慈善文化奠定扎实的基础。未来可从佛教慈善理念系统易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佛教慈善事业的动员力以及佛教慈善实践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等方面创建佛教慈善事业,以为进一步推进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张謇的慈善活动对比他在实业领域的成就而言知名度较小,但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却非常深远。对张謇慈善活动的研究与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探讨是当今南通地方史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张謇的慈善活动分为以创办传统慈善机构为主的早期和建立新式慈善机构为主的中晚期,张謇投身慈善活动的思想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儒家"仁爱"思想和西方博爱思想,并在其慈善活动中有具体体现。张謇的慈善活动总体而言历时长、涉及领域广、模式新,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张謇的慈善活动不仅造福了当时的南通社会、推动了南通的近代化进程,更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代山东慈善思想是传统齐鲁慈善思想在与西方慈善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逐步嬗变形成的,蕴含着教养思想、工赈思想、公益教育思想、慈善法制思想、慈善医疗思想等丰富内涵,具有公民性、彻底性、预防性、公开性、平等性、科技性的精神特质。在当今社会,近代山东慈善思想在构建正确的慈善价值观、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健全国家慈善事业、促进慈善文化传播等方面彰显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论慈善理念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对慈善事业的认可,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培育国人的慈善理念,使国人从内心深处接受慈善理念,继承中华民族的仁爱思想和乐施好善的传统。慈善理念的确立需要完善慈善事业的立法,加强慈善事业的研究和宣传,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慈善理念培养,使慈善变为一种自觉行为,立法允许私人慈善基金会的成立,同时严格加强慈善机构自我治理和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对捐助者给予税收激励。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教育基本框架的形成与确立,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其中儒家的"仁学"思想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从孔子到董仲舒,"仁学"一以贯之,可以说儒家的"仁学"思想开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以"仁学"为正统的先河,确立了我国封建社会中封建政权和伦常秩序,从而也就完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结构的构筑.本文从教育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其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对中美慈善思想及现状的比较研究,对正确认识中美慈善事业,加强慈善事业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借鉴,加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慈善事业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一项崇高而又有生命力的事业,加快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公民慈善意识的一个子系统,大学生的慈善意识问题既有其特殊性,又与整个社会的慈善事业密不可分。本文将结合目前大学生对慈善事业的认知不足,尚未形成自觉慈善意识等问题,探讨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路径选择,从而使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倡导者、宣传者和参与者,保持我国慈善事业的稳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佛教慈善事业可从理念文化、政府政策、社会民众认同、佛教自身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在理念文化方面,海峡两岸皆以人间佛教思想为核心理念。在其他三方面,台湾地区因为社会经济转型先于大陆大部分地区,因而在政府政策对佛教慈善事业的支持、佛教界在推动民众对佛教慈善的认同和参与、佛教自身的慈善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已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有效的运行模式,如慈济"会员→委员→会长"的劝募模式;善款善事公开、善款专项专用、产业与管理分离的慈善管理模式等,能够有效地调动民众的捐款热情,推动佛教慈善事业的拓展。大陆佛教慈善团体则存在专业化不够、对志愿者的培训和引导不足等局限。两岸佛教慈善事业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有利于促进民间慈善和整个社会福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仁学思想是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司马迁通过历史研究,认识到了"仁"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于是对先秦仁学,特别是孔、孟仁学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改造,孔子的仁学思想更是成为了他撰写《史记》、品评历代帝王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将从《史记》入手,论述司马迁对先秦仁学的扬弃,并分析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嘉庚先生一生胸怀国家社会福祉,关心公益,同情弱势,倾其所有捐资助学,进行了众多的慈善活动,其慈善精神与传统的慈善思想有一定的区别,体现了近代社会的公益观念,即重教乐捐、重义轻利、重募重理的时代特征。梳理与挖掘陈嘉庚的慈善思想,对于继承与发扬其慈善精神,对于发展当前的慈善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救济妇孺会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救济妇孺会是在民国期间成立于上海的民间慈善组织,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专以救济妇孺为目的的新型慈善救济组织。这一慈善组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慈善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救济、教养那些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而且还通过侦缉等手段来破获拐案以营救被拐的妇孺,从而打击了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使众多妇女儿童得到解救,获得新生。它的某些慈善举措和慈善救济理念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世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在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明星慈善是我国慈善事业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娱乐圈和体育圈的很多明星都在慈善活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但是明星参与慈善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要使之继续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与明星们不断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慈善事业是弘扬互助友爱精神、建设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的有效途径。然而,近年来在一片慈善繁荣背后,"慈善丑闻"层出不穷,致使慈善事业公信力大为下降。本文以反思近年来慈善事业失范现象为切入点,提出造成我国慈善事业失范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体系与监督机制的缺失、政府的全面渗透与定位不清、慈善文化与慈善公信力不足、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治理慈善事业失范现象的途径可归纳为完善法律监督体系、明确政府定位、营造慈善文化、促进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20.
蔡勤禹 《东方论坛》2023,(6):83-92+165
慈善事业是社会团体、民间人士等志愿进行的服务他人的公益事业,但其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政策引导和制约。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经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受到国家政策的极大影响。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30年,这个阶段受到“左”倾思想影响,慈善被定性为资产阶级的“伪善”而遭到否定,慈善组织解散或撤销,慈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被迫中断。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家放权和“社会福利社会办”政策指导下,一批基金会次第建立起来,中断了30多年的慈善事业开始复苏。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2010年,慈善得以“脱帽加冕”,得到“正名”,社会主义慈善事业成为主流话语。中央对慈善的作用和评价日渐升高,慈善被纳入到国家制度设计体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慈善事业发展进行支持、鼓励、倡导。第四个阶段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慈善事业被赋予重任,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独特作用。为了加快慈善事业发展,国家废除了慈善组织“双重管理”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系列配套法规条例和办法,慈善事业在法制的保护下加快发展,在未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