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陕西省岐山县G村社会调研数据为基础,对西部农村居民的政治关注度、参与度、满意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认为西部农村居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不高。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水平的人口学变量以及政治效能感因素,研究发现:人口学的关键变量、内在与外在的政治效能感均对政治参与有显著影响,为此提出通过有效的社会治理举措,以改善人口学变量中关键因素,提升农民的政治效能感,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数据,通过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作用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乡村治理参与行为;除数字金融素养外,不同层面的数字素养都对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在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既要注重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弥合接入层的数字鸿沟,也要完善对农村居民的数字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释放数字红利,提高村民的政治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经过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洗礼,回流农民在推动经济发展、传播先进文化、促进乡村治理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厘清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行为逻辑,对于应对乡村建设行动中存在的农民主体性缺失难题、缓解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约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鄂、湘、黔、川四省的回流农民调查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和机制分析模型,考察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等社会资本对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回流农民的乡村建设参与程度偏低,接近三成的回流农民从未参与过本村的公共事务活动;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对促进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具有积极影响,且呈现出明显的“组织动员”和“制度引导”特征。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通过增进回流农民的村社认同进而促进其乡村建设参与;主体意识的提升显著削弱了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对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动员与引导作用,而基于行动意义的主体价值表达在二者的关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则是人际信任促进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农民创业行为日渐活跃。基于安徽泾县和宁国市多个案例,采用差别复制与逐项复制的方法,从资源基础理论出发,将资源拼凑作为中介变量,建立并探寻创业者自我效能感、资源拼凑与农民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从创业者自身来看,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确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并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企业发展来看,创业者会更多地采取多重措施推动企业成长,实现企业绩效和创业绩效的提升。从多案例对比来看,创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创业者,能采取多重举措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且效果显著;创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创业者,虽然采取了若干措施,但达到的效果并不明显,仅能维持企业现有的规模或企业绩效提升缓慢。由此,建议采取培训、引导、政府扶持等措施,积极为农民创业者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要求构建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企业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过程是企业与农民、村集体以及地方政府的互动体现。通过长期频繁的互动,在文化、社会、政治方面形成嵌入机制,这是企业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形成机制。而要维持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稳定,还需要有动力机制。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企业会在组织利益与治理参与间建立交换机制。嵌入机制与交换机制相互强化,不仅促使企业有效参与村庄治理,也可维护企业利益,为其参与村庄建设提供基础。研究发现企业的治理行为与盈利行为有机结合才更具现实可行性,这为厘清企业这一主体如何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魏晋之际社会普遍存在感时感物之时尚,士人们的创作也就出现了许多感时感物的作品.这除了社会政治、文学思潮的影响外,还与文化传统的继承有关.士人们借鉴<诗经>感时感物的创作方法,化用<诗经>的意境进行创作,反映出<诗经>作为文学"基因"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 154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调查,探索累积生态资源、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与意向性自我调节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青少年拥有的生态资源数量正向预测意向性自我调节水平,而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于生态资源数量与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关系。这表明,累积生态资源既可直接对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产生积极影响,又可通过自我效能感对意向性自我调节产生间接作用。因此,在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中,需要凸显青少年在自身发展中的自主性以及多重生态资源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使用教育部直属A大学的新生基线调查数据,以1 107名大一新生为被试,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重点考察学生高中阶段父母参与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于男生;独生子女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参与以及自我效能感等方面都明显优于非独生子女;(2)父母参与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父母参与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4)独生状况调节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参与→自我效能感的后半段,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父母参与对自我效能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政治效能感是公民政治心理、政治态度的重要方面。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苏南地区村民自治过程中,村民的政治效能感总体水平并不高,处于中等水平。虽然苏南地区村民对于村委会、基层政府的外在政治效能感较高、施政评价较好,但村民的内在政治效能感偏低,对自身政治影响能力信心不足。因此,必须通过发展经济、重视教育来激发村民的内在政治效能感;塑造参与文化、转变治理理念来提升村民的外在政治效能感;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创新基层参与方式来完善村民的自治制度;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培育协商民主经验来拓展村民的参与空间,从而以多元的路径实现对村民政治效能感的有效调适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高校教师谦卑行为对大学生课堂积极表达的影响,并探索课堂心理安全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采用表达谦卑量表、心理安全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课堂积极表达量表对8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教师谦卑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课堂积极表达;课堂心理安全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教师谦卑行为与大学生课堂积极表达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教师谦卑行为能通过提升大学生心理安全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提升其课堂积极表达行为。  相似文献   

11.
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两期数据,采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劳动力回流对农民福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劳动力回流对农民福祉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回流通过促进创业对农民福祉产生积极作用;社会网络则强化了劳动力回流对农民福祉的正向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回流对福祉水平处于下50%分位数、中西部地区以及转出土地的农民的影响更明显。因此,开放村庄,疏通劳动力“城-乡”流动渠道;优化环境,激励回流劳动力开展包容性创业;搭建平台,健全回流劳动力的社会网络链条,最大限度地发挥回流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优势,并与本地资源禀赋有效对接,是保障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特殊儿童父母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 对221名特殊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特殊儿童父母的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 关;2)社会支持可直接影响心理弹性水平,也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作用于心理弹性。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与高自 我效能感对提升我国特殊儿童父母的心理弹性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职工培训中,职工自我效能感会直接影响培训迁移的效果。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职工对迁移内容的掌握、培训迁移的维持以及推广能力的提升。单位应重视职工的自我效能感,掌握影响职工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通过为职工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营造积极的团队氛围、树立先进榜样等途径提升职工的自我效能感,充分发挥培训迁移的效果,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水平,推动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民治理参与缺位是影响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障碍,解析农村治理中的农民参与不足对改善乡村治理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以C市Y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为例,基于"基层(乡镇)政府-农村-农民"整合分析框架解释农民公共事务治理中的"漠视"现象.结果表明:农民"漠视"本质是农民治理参与不足、意愿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政府层面,基层政府治理悬浮、功能缺位,导致行政动员能力不足;农村层面,农村转型期空心化,治理机制(利益、情感和规则)不健全,导致治理能力不足;农民层面,农民进城、精英缺失,缺乏收益分配和利益关联机制,导致村民参与不足.破解该问题关键在于夯实基层政权建设、提升政府权威及其行政动员能力,健全乡村自治体系、提升自治能力,培育治村能人弥合治理结构洞、构建村民利益联结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脱贫摘帽地区586份调查数据,从心理动力场理论视角研究社会帮扶对脱贫农民生计发展内生动力的影响,考察感知社会支持和知识吸收的中介作用,及其与主动性人格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社会帮扶对激发脱贫农民主动性人格、生计发展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感知社会支持和知识吸收的中介作用下,主动性人格在社会帮扶与生计发展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但感知社会支持与知识吸收在社会帮扶对主动性人格、生计发展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均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而且,感知社会支持和主动性人格、知识吸收和主动性人格在社会帮扶对生计发展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帮扶与脱贫农民生计发展内生动力之间关系的认识,拓展了二者作用关系的边界条件,丰富了内生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对增强脱贫群众生计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师范生的学业收获与其院校环境、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息息相关,研究师范生的学业收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师范院校进一步改善院校环境,提升师范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本研究基于安徽省4所师范大学1062名师范类专业学生就读经历的调查数据,构建了影响大学生学业收获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院校环境对师范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收获的直接影响,并分析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两个维度在院校环境与学业收获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院校环境支持的部分维度对师范生的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知识与能力提升、认知发展与价值实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课程与教学、服务与管理的作用效果不显著;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在院校环境与师范生的知识与能力提升、院校环境与师范生的认知发展与价值实现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其作用效果显著。研究建议:高度重视师范院校发展,提高师范教育的课程教学质量;优化师范院校内部环境支持结构;激发师范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促进师范生与院校环境的良性互动,实现内外联动机制对师范生学业发展的正向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7.
依据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将农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计量研究,发现中国农民的政治效能感影响其政治参与,内在政治效能感比外在政治效能感对于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了解型内在政治效能感比影响型内在效能感对于维持性政治参与和推动性政治参与均具有显著影响,具有“弥漫性”的特点.而重视型外在政治效能感也对农民高、低层次的政治参与有显著影响,但是影响的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心理和谐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自我和谐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为工具,采用心理测验的方法,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自我和谐属于良好水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能有效预测个体自我和谐的状况;大学生社会支持在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和谐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问卷调查了368名东北农业大学本科生的抑郁状况及其与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为男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一年级学生的抑郁水平较高,而客观支持水平较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对抑郁存在负向预测作用;增加大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15年的中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5),比较分析了城乡居民的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主观阶层认知对社会治理效能感有正向影响,且对城市居民的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大于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功能社会资本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社会治理效能感均有正向影响,且功能社会资本更有助于农村居民的社会治理效能感的提升,即农村社会信任程度对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大于城市。结构社会资本只对城市居民有正向影响,即社交频率越高,城市居民的社会治理效能感越高。主观阶层认知在社会资本与城乡居民的社会治理效能感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