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中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在文化自信的生成路径中,文化认知是前提与基础,直接影响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文化自信的实现。依据认知理论及其发展趋势,文化认知是在批判传统认知范式基础上对认知活动的重新界定,可以为合理解释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一种令人信服的解释模式和分析视角。在文化认知理论的关照下,认知活动凸显了人文主义的话语形态,既强调人的主体性要素,也包含社会文化环境要素,正是这些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才能使文化自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坚持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现文化自强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文化创新是实现文化自强、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在当代中国推动文化创新,实现文化自强和自信必须立足基本文化国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科学借鉴西方优秀文化;并实现对中国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文明在迈向全面现代化的步伐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的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自信,根本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作为在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取得伟大精神成就的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突破的内在动力,能够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深厚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育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经历自主的文化适应,实现本土与现代的共生。农村教师是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文化自觉的主体,其文化自觉对于破解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难题、增强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自觉、树立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国内已有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师文化自觉相关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其基本内涵、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及培育策略四个方面。今后相关研究要厘清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师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聚集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师文化自觉的研究主题,整合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师文化自觉的研究方法,以促进这一研究的专题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某种程度上现代化就可以理解为文化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体现了对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继承发展,尤其与“和合思想”高度契合,集中展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三个层面。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传统,这与中国式现代化所规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本质要求也是相一致、相符合的,是文化自信自强的真实体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本质上必然要求人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人的现代化的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包括三个方面:凸显现代化背后的文化支撑、提高全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体现中国文化的持久生命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文化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及民族发展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也是文化自身不断批判、继承和改造,不断适应世界变局发展、经济社会演变及科学技术变革的同步过程。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凸显,文化现代化必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构成,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涵的阐释也必然离不开中国式文化现代化。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文化现代化以文化自觉为认识前提,以文化自信为立根之本,以文化创新为发展动力,以文化自强为建设目标。同时,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外延形态也包含了理论与意识形态现代化、文化产业现代化、文化公共服务与文化治理现代化、文化传播与交流现代化及文化技术现代化等多个层面。从文化向文明延伸来看,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所秉承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明观,将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一种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可持续性的世界文明互鉴与共融的新形态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精神要素的民族形式,也是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必然产物。中国式文化现代化道路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应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出场、当下立场和未来现场的时间线索中,把握其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的价值逻辑。立足历史自信,应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史和发展着的文化实践成就,发挥历史主动,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根植文化自信,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以中华文明特性为根本,以“两个结合”为方法,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指引,扎实推进中国式文化现代化建设进程,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力量和底气。聚焦文明自信,应处理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传统和现代、中国和世界、一体和多元、系统和要素四组关系,实现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时代升华。  相似文献   

8.
刘举  庞立生 《天府新论》2014,(2):133-139
文化的现代化不等于反传统,而是立足于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从文化变迁理论看,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灵魂和根基,因此,现代化应该为“文化保守主义”留有一定的空间。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合时宜与现代化的被误解同时并存,以至于形成了现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必须首先激活并点燃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也是推动现代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现代化不等于反传统,而是立足于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从文化变迁理论看,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灵魂和根基,因此,现代化应该为"文化保守主义"留有一定的空间。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合时宜与现代化的被误解同时并存,以至于形成了现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必须首先激活并点燃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也是推动现代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发展起来的。文化自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始终重视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和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文化篇。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对人类生活重大问题的根本把握,文化自信涵盖文化内容、文化解释力、文化表达和文化传播等方面。文化自信必须考虑文化中包含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本质与灵魂。通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认同,应对文化挑战,促成文化交流,引领文化创新,凸显文化解释力,才能逐步增强、实现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阐释为原有三个自信后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一定要与文化自觉、文化自强联系起来。文化自信必须以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强力为支撑。文化自信必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恢复文化自信应是传承发展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所有的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种既有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有待提升和实现的自信.提升文化自信是一个系统性任务,做的成效"依智不依识",唯以智慧为主旨方为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本质是要确立独立的民族精神自我,提炼中华民族在复兴过程中为世界贡献的先进发展理念、先进制度精髓和有影响力的先进价值观,建立新时代中华文化主体性.我们应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基础上,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其打造为支撑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内因",盘活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资源,提升中华文化的内在统一性,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上,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时代主题下,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交锋,向西方学习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主旋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力的增强,中华文化走向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延续。以文化自觉为基础的文化自信不是简单盲目的自信,不是妄自尊大,而是一种崭新的姿态、开放的胸怀,是漂泊已久的中华文化的回归,是荒芜已久的精神家园的重建,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6,(9):217-222
将"文化自信"提升到与"三个自信"同等重要的位置,表明中国共产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彰显了提高共产党员修养所必需的信仰和心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次理论完善和升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理解和把握文化自信,挖掘文化自信的内涵,认识文化自信的重要战略意义,进而塑造并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勇气和力量,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是创造中华文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这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厚实基础,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主体,共同构成了文化自信的内容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基础条件,文化繁荣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直接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文化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同一性,同一性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具有可比较性以及文化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别。文化自信要基于文化的特殊性更要基于文化的先进性,先进性是文化自信最坚实的基础,是否承认文化的先进性是衡量是否真正具有文化自信的标准,判定文化先进性的根本尺度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总方向和总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中国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论述,探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问题。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的意识形态中必须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化在未来的文化格局中必须居主体地位,而马克思主义又通过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有深度的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有所担当;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对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有理性的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有所包容和借鉴。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与自强,首先表现在文化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就要树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础的理念,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同时,推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广泛融合。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2-29
近代以来西方扩张引发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空间的剧变,不仅导致了中华民族的深重危机,而且瓦解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中国意识出现了空前的危机。中国现代化在不同政治文化空间的抉择中经历了西方化、苏联化、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开辟了根植于中华传统并创新的中国道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意识的自觉和自信。在世界政治文化的激荡中,需要审视政治文化空间重组背后的实质,以清醒的历史观、文化观、价值观重建当代中国意识,增强中国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价值自信,重建中华民族的主体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