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嘉 《当代青年》2021,(4):71-77
中国青年政策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最终目标,兼顾青年的福利获得和青年作为能动主体的作用发挥,更注重"青年优先"理念的传达和青年群体的动员引导,各个层级政策制定主体具有较大创新空间.政策的传导并非简单执行,而应被界定为"政策扩散".作为青年政策主要推动者的共青团,同样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对青年工作的更高要求.青年政策扩散是以党政意志的制度"保障层"、资源汇聚的"吸纳层"和强大动员"驱动层"有机结合并相互转化,这三者共同作用于政策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青年运动此起彼伏的背景下,以青年或青年学生为主体的违法"占中"等事件给香港社会各界敲响了警钟:香港青年出了问题。种种现实和数据统计表明,香港青年也确实面临着一系列有形无形危机,主要表现为:持续递减的人口危机、前景不明的职业危机、难以脱贫的贫困危机、日趋延迟的过渡危机和迷惘模糊的认同危机等。这些问题给陆港关系的深化融合、香港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青年个体的信心提振都带来极大隐忧和冲击。鉴于此,建议政府尽快出台青年发展战略、加大青年帮扶力度、广开青年民主言路和畅通青年晋升通道,以期消解青年危机,促进青年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年作为一种社会承前启后、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代群,是未来社会的主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梦"和青年梦是相辅相成的,青年梦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青年对国家认同度上升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应将青年优先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4.
"五四"以来,伴随传统文化的式微,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裹挟着西方文化模式削弱了中国青年的民族认同.本文认为2008北京"奥运会"为唤醒中国青年的民族认同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挖掘和传播具有普适性和现代性的传统文化,以及动员青年人将中华民族复兴的情怀与日常生活工作中扮演优秀中国人的角色意识紧密关联起来,是强化青年民族认同的两大"迎奥运"活动主题.  相似文献   

5.
1949--1977年,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在有计划地动员中经历了迅速增长、缓慢停滞和恢复发展三个阶段.团员人数从90万人增长到4700多万,这一组织也发展成为全国青年的组织核心和青年运动的领导核心。这一时期共青团青年动员的成功策略主要表现为动员政策、动员结构和动员方式三个方面。在计划经济和阶级斗争的社会氛围下,团员不仅是政治身份的标签,还是稀缺的政治资源,对青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共青团通过建立从中央到基层、层次分明、覆盖全国的动员结构,结成了完善的动员网络;通过采用自上而下的政治宣传教育,保证了动员渠道的畅通和动员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域外青年政策依据不同的制定主体和适用范围可分为国际青年政策、区域青年政策和国家级青年政策.其中,国家青年政策主要由各国政府部门(行政部门)制定的青年政策及立法部门颁布的青年法组成.由此,国家青年政策的发展模式也呈现青年政策先行和青年立法先行两种.从域外青年政策的发展规律来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青年政策的制定具有相对优先性、青年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青年政策的内容逐步细化精准和青年政策的类型逐步完善.在借鉴域外青年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可从制定《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细则》、在青年发展的重点领域再行制定专门的青年政策或青年发展项目、重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立法转化三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政策执行是政策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而指导政策执行的实施机制则是重中之重.得益于俄罗斯联邦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当代俄罗斯国家青年政策历经20余年的发展,已衍变成为具有以公平为立足点保障青年发展、以联动为切入点激活政策内部发展机制、以引导为生长点形成合理社会秩序特点的两级动态协作和线上线下联动执行机制的国家级战略性政策.与此同时,当代俄罗斯国家青年政策仍存在行动主体间协作系统性与协调性不足和评价机制维度缺失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与粉丝亚文化的兴起,由青年群体主导的粉丝公益成为我国公益慈善领域的一抹亮色。文章基于对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立的“百家粉丝团公益联盟”的经验观察,从心理动机、行动主体、活动领域、活动空间、资源动员五个维度系统梳理了当下粉丝公益的主要特征,分别为:以情感表达为目的的行为动机、多元化的行动主体、虚拟网络为主的活动空间、追随偶像或政策注意力的活动领域、偶像与社会的双重动员机制。在新媒体技术给公益领域带来结构性变革的当下,不断增进对青年粉丝公益这一新兴公益形态的现实了解与理论认知,对思考如何有效引导青年粉丝公益朝着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青年就业问题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作为东亚发达国家,日本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制造业神话"的破灭和随之而来的"就业冰河期",青年就业问题严峻。近10年,通过实施综合性的青年就业政策,日本青年就业状况重新改善。考察近几年日本青年就业状况和就业政策变革,并对青年就业政策效应进行评估,有助于总结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并为我国青年就业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青年与青年运动既伴随着近代社会的进程而诞生,同时也是作为近代社会的对立、对抗的一方而存在。"青年"理念的产生并不是一个由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孤立现象,或者是政治运动的权宜之计,而是近代化过程中一种新型思想的诞生,是一种以"青年"理念为核心的概念群的产生。这类概念体系在充满着形形色色"主义"的19世纪可以被称之为"青年主义"。到了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知识界、舆论界将近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理论进行了翻译与再创造,构筑了汉语范围内有关"青年"话语的原生系统。自此,"青年"作为一种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贯穿整个20世纪,并且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的政治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青年"汉服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已有10多年的时间,在这10多年当中,汉服运动在各地青年当中蓬勃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诉求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形态。以广州为例的实证调查发现,"汉服文化"爱好者中"80后"、"90后"已经构成了绝对的主体,且以女性、汉族青年为主,文化层次较高。其主要目的是:汉服文化的传承、传播与普及;汉服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与汉服相关联的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深化。而青年"汉服文化"的兴起主要有以下原因:全球化的持续推进所激发的民族认同的觉醒;国内少数民族政策对于民族身份的强调所引发的民族意识的增强;服饰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直观标识往往成为青年时尚流行文化的先锋。为此,我们要准确研判汉服运动中的青年及其组织的不同诉求,并对之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自21世纪初启动"国家青年政策"等一系列青年发展政策以来,南非侧重于积极青年发展观,确立了内在赋能的青年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由内至外"赋予青年内在发展潜能的发展道路,颇具特色。在这一青年发展模式下,南非围绕内在赋能青年发展而形成了多元路径,坚持强健体魄这一基本性前提,遵循教育育人与经济参与的内外双重路径,实现赋体之能、赋智之能、赋行之能,合力发挥南非青年的内在潜能优势。总体而言,南非"国家青年计划"对我国促进青年发展有较大启示,应以内在赋能为牵引,打通多元施策领域;以整体框架为统领,打磨青年发展方法;以青年发展为本位,统合多维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90年的青年运动历史证明,青年始终是中国社会最积极、最活跃、最有朝气的力量。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一道前进。当务之急,是需要我们从青年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当前青年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切合实际的青年社会政策,通过大量、深入的工作去落实青年政策、维护青年利益、倾听青年的心声、解决青年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青年政治意识作为社会政治现象中的一个特殊方面,对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社会主义公共意识为基础,以主体性、发展性为一般属性,以政治性、积极性和行动性为特殊属性的政治行动意识作为主体政治心理走向政治人格的重要中介,是中国青年政治意识发展的未来取向,以政治参与意识为中心的青年政治行动意识培养是中国青年政治意识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下"佛系青年"现象成了一个被过度解读的标签,背后映射出部分"90后"的价值观正从追求以物质财富为核心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向追求以自由为核心的幸福价值观。让"佛系青年"成为"奋斗青年",呼吁青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中明确奋斗目标,从知行合一的实践中重塑奋斗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卢杨 《当代青年研究》2014,(1):15-18,25
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快速时期,青年价值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态势。青年价值观的整合,需要多维的视角,而"中国梦"的提出,则为青年价值观的整合提供了现实的途径。作为主导价值观的表现,"中国梦"可以引导青年自觉地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结合起来,从而达到青年价值观整合的目的。青年应在"中国梦"的引领下,成为身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7.
徐海波 《现代交际》2014,(10):184-185
党的十八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更长远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每一个青年学生的梦,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要把"中国梦"教育切实有效的落实,本文将主要研究和探析高校以"青年梦"托举"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厦门市城中村M社博物馆建设项目为例探究在城中村"口述史行动"中青年参与社区活动情况发现:组织动员是社区动员开启的引擎,需求整合是社区动员促进青年人参与的基础,需求整合下促进青年社区主体性的实现是青年由最初观望态度到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村庄精英的经验和意识动员、专家的知识权威动员、青年人参与中形成的内化动员,这三大主体互动形成的行动逻辑是促进青年人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9.
道德性是青年志愿服务与生俱来的天然特性,"道德体验"也是早期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最为朴素的精神追求。从青年志愿服务的主体动机或客观效果的演变来看,青年志愿服务萌芽、探索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从追求"道德体验"到追求"社会效益"的发展演变过程。青年公益创业就是青年志愿服务"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益尝试。青年公益创业不仅能繁荣社会企业,扩大社会就业,推动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治理创新,而且在促进社会公正,改善社会风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不断演变为一场具有传染性的全球社会危机,对世界青年群体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2011年9月爆发的美国纽约“占领华尔街”运动成为危机时期经济与社会互动发展的佐证。本文以世界青年人的发展为视角,以“占领华尔街”运动为对象,分析青年发展要素提出完善青年政策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