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历史过程。目前学术界对此尚有一些模糊认识。要弄清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西方教育对它的影响,首先必须解决"三个如何"的问题,即如何界定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与现代化;如何划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界限;如何认识教育交流与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这是探讨问题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中国在内外交困和举步唯艰的发展中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近代化,但这只是停留在“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而“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在大学里相对充分的实现,将是中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以往学术界也多有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从产生那天起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课题。值得肯定的是 ,经过清末到民国 ,我国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近代化 ,但这只是就“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而言 ,而“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国大学要想获得根本性的发展 ,其理念近代化的完成 ,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在大学里相对充分的实现 ,将是其发展中一个不可超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中西文化失衡的产物,它经历清末的"探索期"和民国前期的"成型期",在学科、学制和学位制度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西方文化取向。这些变革既是传统高等教育制度的转型,也是民族文化传统的蜕变,由此产生的文化裂痕至今难以弥合。当今国内高校"国学热"的兴起,是对长期以来片面强调专才培养,忽视通识教育传统的一种矫正与文化回归。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曲折历程表明:文化创新是高等教育变革的原动力,国际文化交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1840年的鸦片战争尽管将内发而迟滞的中国近代化之路置于开放的世界潮流中,但中国内部各系统的稳定性与惯性却仍抵抗着外部的强力催化.因此,在19世纪后半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对西方近代化的学习基本限于技术层面.不过,由于中国旧有制度所引发的内生性矛盾难以自解,国人对近代化的渴求乃逐步由基层知识分子的理论探索开始转变为政府主导下的各层次的实际操作,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与发展即是这一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中国传统法律近代化的复杂多样性,以丧服制度在近代的变迁为考察中心,采用历史文献学与法律社会学等方法,认为丧服制度作为传统礼制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在中国传统法律近代化过程中,作为传统法律重要内容的丧服制度经过了一个由修改到逐步废弃的过程,是传统法律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丧服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东方与西方等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凸显了中国传统法律近代化的复杂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华相继创办了一批教会大学,传播和实践近代西方文化,力图对中国进行文化教育侵略,但在客观上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衔接,顺应了近代中国变法维新和社会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要求,引进了近代西方新兴的教育模式,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提供了样板和推动力,开中国女子高等教育之先河,刺激了中国新式公私立高等教育的兴起,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早期现代化、人才培养及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教育近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变迁过程。清末民初的留学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探讨了这一时期安徽留学教育的演变历程及归乡的留学生对地方教育近代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中国发展的逻辑──从农村包围城市到乡镇冲击城市肖杰安基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视角,本文区别于中国通史关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分期,即近代中国不是指1840—1919年,而是指1840—1949年的整个资本主义近代化过程;现代中国不是指1919—...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由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各类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等组成的庞大体系,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可以说,成人高等教育汇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堪称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11.
岳麓书院的外语教育开始于戊戌变法时期 ,是湖南新政事业的一部分。由于有专家执掌 ,其组织实施皆有较高的水平 ,符合语言教学尤其是非母语教学的规律。它是千年学府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北洋大学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先河,堪称后起各大学之典范,为国育才,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资送留学生,谱写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在16~18世纪欧洲高等教育发展与政治近代化相互作用的背景下,政治与教育显示出相关性。本文将从高等教育发展对政治空间的需要及欧洲政治近代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所奠定的制度基础这两个方面,来对这一时期的欧洲高等教育之政治前提作一番考量。由此可以发现,政治近代化的核心是世俗化程度的加深。随着世俗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日渐显性化,欧洲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时机便愈益成熟。  相似文献   

14.
教会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传统观点,西方差会在华创办的教会大学因其宗教与政治目的而不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源流。本文认为:教会大学为其生存与发展计,必须面向中国而解决它所面临的两大矛盾与冲突:即中西文化心理之间,教会大学政治目的与其教育内在规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由于历史的合力作用,解决的结果只能是前者以自由、平等、博爱、科学与爱国主义溶为一体;而后者之政治目的却不断为其教育内在规律所冲淡和排挤。因此,教会大学被迫性的自觉和不自觉地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推进工具,从而也就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源流和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5.
书院在我国大陆高校的复兴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深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代表着中国古代书院精神与具有西方古典大学传统的住宿学院制的融合,以解答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而带来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大学生管理和通识教育以及大学内部治理等问题,可以视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一次实践尝试。但新型的书院制度如何应对科研导向下的大学发展环境则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的书院制研究》一书对这些问题做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时期,欧风美雨在飘打了中国社会各个角落的同时,也把中国教育逼出了中世纪,开始了近代化的过程。成立于192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承继着民国以来近代教育的发展势头,在现代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自己用心与实践的痕迹。从教员的聘任与管理,到生源的保障、经费的落实、就业辅助等,南京国民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系列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那么戊戌维新则可说是中国近代化的继续、扩展和深化,是中国近代化的新探索和新尝试,它在背景目的、道路方向和结果影响等方面都与洋务运动截然不同。从近代化的新视角、以与洋务运动比较研究的新方法重新审视戊戌维新,无疑有助于深化对戊戌维新、洋务运动及二者关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方近代化发展的考察和对中国以往改革的反思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入剖析,五四时期的先进思想家认识到,近代化的本质在于人的解放和人的精神状况的改变。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将人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高扬了人的自主性和自由平等的权利,导致了近代化的大发展。中国若想实现近代化,也必须有一个人的启蒙、人的解放的过程,由此他们发出了思想启蒙的号召,指出,国民价值准则、伦理道德观念的更新和国民性的改造就是近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卓越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孜孜以求中国近代化的伟大先驱。他不仅对中国近代化从理论上作了大胆而又深入的探讨,而且在实践上为扫清中国近代化障碍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学术界对孙中山关于近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尽管有不少文章论及这一问题,但多局限于孙中山...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努力奋斗,探求救国真谛,寻找中国近代化道路,为振兴中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孙中山全集》(1—12卷)则从一个方面记录了孙中山的中国近代化理想和实践,对进一步研究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孙中山的一生育相当大的帮助,本文拟就此作一述评。一、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为实现中国近代化所作的斗争。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近代化国家,是孙中山矢志奋斗的目标。青年时代的孙中山经历了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