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政治转型带来整体社会政治架构的变化,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因子——人的情感取向与行为选择。青年作为思维活跃、求新易变的一个群体,其政治参与行为受外在行为环境变化的影响,凸显出许多问题。尤其是受校园生活社会化与就业压力、文化多元化等多重影响,非理性政治参与在青年的政治参与中占有较大比重。对青年群体非理性政治参与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对青年群体的非理性政治参与进行疏导,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年文化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很大的影响。青年文化中的消费文化、网络文化、浅阅读文化潜伏着削弱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因素。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青年文化建设,形成建设青年文化的合力,遵循青年文化建设中的客观规律,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年网民数量的剧增,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呈现了新的特征,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具体因素也随之变化。对47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班级的选举的积极性远远高于参与人大选举的和一般政治参与;在网络政治参与方面,大学生群体并不是一群积极参与群体,而是相对的政治冷漠群体;政治效能和政治兴趣是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青年政治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个国家青年价值取向发展方向的重要构成要素,本文通过考察俄罗斯青年对待改革、对待政治制度、政治思潮、领袖人物的态度以及参与共青团和青年联盟组织的活动等问题,以期较为全面和准确地把握俄罗斯青年的政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2014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太阳花学运中,台湾青年由政治冷漠群体走上台湾政治舞台,他们的运动诉求具有明显的"反中"倾向,出现"中国认同"危机。从世代政治视角分析发现,"趋左"的青年政治生命阶段、历史上特殊的群体成长经历和经验以及现实中两岸和平发展的利益分配问题等三方面导致了学运中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异化。后太阳花时代,应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台湾青年、务实的方式与他们分享发展利益、用中华文化软实力引导他们认同中国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经历了"反服贸""白衫军"等一系列社会运动之后,台湾青年的政治参与发生了显著变化,集中体现为2014年"九合一"选举与2016年的"总统及立委"选举中青年的踊跃投票参选现象。目前,台湾青年政治参与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政治参与广度与强度的提升;从动员参与走向自动参与;青年政治参与从体制外走向体制内,呈现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并存状态;网络新媒体成为组织参与的重要媒介。台湾青年政治参与新态势势必对台湾政局以及两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对台湾传统的政党政治产生一定冲击;其次直接推动与加快台湾主要政党的革新化与年轻化转型;最后,台湾青年政治参与的扩大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的社会化与再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网络现已成为公民政治关注和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青年作为网民的主力军和国家的未来,他们在网络中对政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国家未来的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当今,中国青年网民对网络政治资汛关注度高,信任主流媒介.但他们的政治参与度与政治关注度形成强烈反差,这需要从法规制度的健全、网民政治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和网络政治参与途径的拓展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切实解决问题.从而在总体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英国和法国的穆斯林群体均已发展成为两国国内最大的少数族群。不同的移民模式和政策导致英、法两国穆斯林群体政治参与的机会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在英国宽容的"多元文化主义"模式下,穆斯林获得了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诸多自由。英国穆斯林通过政党政治、选举政治、社团政治、媒体政治等手段积极参与英国的政治生活,政治参与效果显著。法国穆斯林受制于该国严苛的"共和同化"模式,其政治参与主要通过政党政治和选举政治来实现,而在社团政治和媒体政治方面与英国穆斯林均存在着较大差距,其影响力和政治参与效果较为有限。在对中东问题的关注上,英国穆斯林对英国中东外交的诸多领域都积极参与,而法国穆斯林对中东问题的关注度和对法国中东政策的影响力远低于英国穆斯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台湾青年在政治态度上呈现出对政治问题冷漠的倾向;在政治行为上,表现为对政治生活的疏离与逃避。台湾青年之所以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冷漠倾向,有着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台湾当局政治统治合法性相对不足,台湾青年政治效能感及政治信任感低下,个体生存压力影响及群体利益诉求的边缘化,"非权威化"的价值取向及主体意识的凸显,以及台湾政党组织力量衰落及主要政党竞选政纲趋同化等。只要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台湾青年族群的政治冷漠倾向还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代际研究方法对青年群体的整体政治认知,基于社会结构理论下的"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发现,经济因素主要影响贫困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和"90后"大学生政治效能感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农村户籍的"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高于城市户籍大学生;文科背景"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高于理科生。政治认同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政治制度得以巩固的基础,需要建立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微时代"的到来在改变传统青年政治社会化范式的同时,也为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现代转型带来了冲击。"碎片化"、"去中心化"导致青年群体政治选择困难,"指尖决策"加剧了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非理性","手机依赖"导致青年群体政治角色认知失调,"把关人"角色弱化加剧了青年群体政治行为失范。要规制和应对这些不足,必须要从"外在引导"与"内在形塑"两个方面入手,要注重"微空间"中的政治治理,加强现实政治环境的优化改善,建立网上网下和谐共振的双向引导机制。同时,也要注重青年群体的"内在形塑",提升其"微素养",完善其"微道德"。  相似文献   

12.
青年政治意识作为社会政治现象中的一个特殊方面,对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社会主义公共意识为基础,以主体性、发展性为一般属性,以政治性、积极性和行动性为特殊属性的政治行动意识作为主体政治心理走向政治人格的重要中介,是中国青年政治意识发展的未来取向,以政治参与意识为中心的青年政治行动意识培养是中国青年政治意识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漫游者"是青年亚文化在城市空间场域下所呈现的视觉形象。城市塑造着亚文化青年观看世界的方式,同时影响着大众观看青年亚文化的方式。"城市漫游者"的观看实践最终路径是引发视觉政治。视觉政治,是对视觉表象和视觉文化的空间生产、占有和压榨的政治活动。在青年亚文化"城市漫游者"这里,它是私下的、个人化的,是无意识的表征实践。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是我国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命题。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在保持主流积极健康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政治认知感性化、浅表化、概念化,政治价值取向个体化、多元化、功利化。政治参与知识与技能薄弱、政治心理不成熟等不良趋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应立足现实,坚持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相统一,优化信仰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激发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科学把握价值主导与价值多样的辩证关系,引导多元化的政治价值观;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政治参与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探索多样化的政治实践活动,营造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过程中,青年农民工面临着身份危机。为了实现身份认同,青年农民工需要进行身份重塑,经由身份重塑实现身份认同是青年农民工个体获得明确身份地位的一次飞跃。除了实现身份认同,青年农民工还应通过政治参与的方式来融入社会,获得社会认同。由身份认同到社会认同是青年农民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在国家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积极的政治参与对其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但在现实中,大学生政治参与还存在政治认知缺乏、认知和行为脱节、政治参与愈发带有功利性、政治效能感偏低、网络政治参与缺乏理性和有效性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应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参与制度化和法制化方面、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网络建设方面入手,正确引导学生的政治参与活动,帮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认知和价值观,提升实际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时代的进步,青年的思维比以往更加活跃,采取有效措施、发掘新载体来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年来说唱音乐受到青年人群的认同和喜爱,已演变为青年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逐渐成为影响当代中国青年精神世界的重要元素。发挥说唱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和实现说唱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有效性,对于提升青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琴琴 《现代妇女》2014,(5):308-309
网络政治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新学科领域。它主要研究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中,影响政治体系成员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它具有多元性、全球性、平等性、自由性、开放性、交互性等显著特征。凝结的政治资源为政治民主提供契机;身份的平等为政府创建"阳光政治"提供平台;网络的民主空间提高公民政治表达自由度;非理性行为造成其政治态度畸形和行为失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台湾、香港地区相继出现"占领立法院"和"占中"事件,而参与者大多是青年。人们不得不反思,政治参与是民主化的成果,但这种成果的极端化却肆意地破坏着民主。台湾和香港青年学生的非理性政治参与事件,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党派斗争和各种境内外政治势力的明争暗斗。但为何青年一再成为类似事件的主角,大陆是否存在青年非理性政治参与,这很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青年非理性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导致非理性政治参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大学的政治认同是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观念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归属和情感倾向,并在政治实践中对政治体系的运作给出一定的心理评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对我国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民族文化和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还存在政治认同偏差,还需坚持以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传统为基本前提、营造良好的政治认同教育环境为社会根基、拓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实践为关键途径,逐步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行政治体系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