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年来农业大省湖南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继续扩大。从来源看,尽管农民增收途径多元,但却面临耕地资源稀缺、劳动力转移艰难、农业结构调整矛盾、农产品价格不合理、土地财产权不完善和农业补贴不足等因素的制约。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产品价格,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等措施可实现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现有文献和回顾及展望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上,对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机制进行规范分析,从农业生产要素协调、城镇化产生劳动力需求与农产品需求三个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城镇化从增加未被转移劳动力人均产出、增加被转移劳动力工资收入和促进农产品市场规模扩大三个方面促进农民增收。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是长期效应,政府部门应根据三个促进路径,制定相应的长期政策以更好地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1-2019年山东省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等分析方法,从农业信贷的中介效应视角实证检验农业保险的农民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验证农业信贷在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所以,为了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制度体系,畅通"银保互动"和农村金融收入效应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国31个省份1978-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全面FGLS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农业主产区和非农业主产区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能显著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该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与非农业主产区相比,农业主产区的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效果更明显、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发挥的中介作用更明显;农业机械化是通过增加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通过增加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数理经济模型分析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农业机械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具体作用机制是,农业机械化会直接增加农村居民的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还能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增加,在二者共同作用之下,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得以缩小.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每下降1%可以促使农机总动力增长1.8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样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农户农机投入每增加1%,农机总动力将分别增加0.32%、0.18%;考虑南北方种植结构、地形差异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同样显著。  相似文献   

7.
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农业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目标重,难度大。通过153个国家农业示范区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生产、科技、制度和经营四个方面选取影响农民收入的14项指标构建模型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为保证粮食安全,现阶段提高农民收入不仅在于促进非农就业,更在于提高农业效率和产能,加快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革,推进农产品品牌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4~2017年中国大陆31省(市、区)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粮食价格、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结构效应、区域异质性和门槛效应.结果显示:(1)粮食价格和劳动力转移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其中粮食价格能显著促进农民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劳动力转移能显著促进工资性收入,但对经营性收入有显著抑制作用.(2)东中...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影响以及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产出效应,并考察该影响及效应在耕种收各环节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正向影响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机耕水平及机收水平;农机总动力对粮食产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中型农机动力及大中型农机机耕、机播及机收动力均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且其空间溢出效应均大于直接效应。研究建议加快突破粮食生产的薄弱环节,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推动农机资源在省际间合理流动与科学调配,加强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加速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1—2020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面板数据,通过DEA-E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实证检验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中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采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农业生态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控制变量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财政支农水平、劳动力质量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对农业生态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农业受灾率对农业生态效率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正向促进效应,门槛值为39.735 9%,这一促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之后有所削弱。据此提出,应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以促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从而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四川农民收入虽然实现较快增长,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速仍慢于GDP增速,不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探索四川农民增收的路径已是当务之急。影响四川农民收入的因素众多,主要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农业生产情况、国家支农政策三类。选取代表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家庭第一产业就业劳动力比重对农民收入有反向影响,经济增长率、城镇化率、农业补贴、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农产品生产价格、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农村居民收入都有正向影响,其中代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灌溉面积影响最大,且影响程度远高于其他指标。依据回归分析可预测,2020年四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17711元,能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借鉴日韩等国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加强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补贴和农产品价格调控制度、统筹规划城乡发展4项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利用DID模型研究了我国主粮价格支持政策对农户收入增加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主粮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只对政策实施省份的农户种粮收入增加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但与其他收入增加对农户总收入增加的带动效应相比,种粮收入增加的作用相对较小;从影响因素来看,通过主粮价格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已经效果甚微,农户增收仍主要依靠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因此,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行主粮价格支持政策,提高其对农户种粮收入促进作用的基础上,需要将农民收入问题纳入宏观经济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协同考虑,通过与其他政策措施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相结合来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和2016年的混合截面数据,运用超越对数SFA方法估计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农机服务、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技术效率三者的互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农机服务可以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制约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劳动力向服务业部门转移对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效应,但未发现女性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向效应。(2)农机服务在劳动力结构变化影响技术效率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农村劳动力流失、女性化、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转移促进农机服务使用,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3)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在农机服务影响技术效率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农机服务的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造成技术效率损失;农机服务的使用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女性化程度提高、加速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但三者对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因此,农机服务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抓手,但是需要处理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可能为粮食生产带来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5.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首先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农村和城市两个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阐释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渠道和影响效应;其次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动力,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业保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农业规模化水平和农地流转程度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在非粮食主产区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更显著的影响效应;城市就业机会越多,农业保险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劳动力转移在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7—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论证农业现代化、劳动力转移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并检验劳动力转移在农业现代化对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与劳动力转移均能显著促进二元经济结构优化,其中农业现代化既可以直接作用于二元经济结构,也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作用于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直接作用于二元经济结构,而非粮食主产区的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进一步挖掘劳动力转移潜力,是二元经济发展阶段有效缓解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阶段及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减缓是近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民收人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转移劳动力获得的较高收入,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直接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二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降低了农业劳动力总量的增长速度,甚至直接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总量,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间接地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一)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重要地位。农民收入按收入来源的性质分,可分成生产性收入和非生产纯收人。生产性收人进一步又可划分成第一产业收入和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2013—2019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情况,揭示了2020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当前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政策环境明显优化,为全方位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增加农民收入仍然面临若干风险挑战。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要注意加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民工流动的供求衔接和配套服务;面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求,创新农业和乡村产业支持政策,拓展农业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路径;鼓励加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营销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畅通农业、乡村特色产业产销衔接和价值链升级路径;鼓励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成为联结财政与金融的桥梁,在加强乡村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带动作用;加强对脱贫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的政策支持,强化对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3—2019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实证分析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对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即农业生产性服务不仅能提高本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也能对周围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有正向影响,且空间...  相似文献   

20.
3~4 K温区热阻法温度波动抑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 200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直接 影响和要素配置的间接传导机制。主要结论:农业保险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种渠道提高农民收 入,其相对贡献分别为 61.19%和 38.81%,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整体影响为正,但作用力度较小。要 素配置的总体中介效应显著为正,其中,农业投资和技术进步是农业保险助力农民增收的关键传导机 制。农业保险对不同保障水平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