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申诉权作为第二性的权利,其目的在于当第一性权利受到侵害时提供一种补救,这种补救构成权利保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对申诉权的保障问题就成为关乎第一性权利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在行政领域,申诉是行政救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独立价值,但也存在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过分倚重不利于整个行政救济体系协调运转。因此必须明确其在整个救济体系中补充性的地位,此外还应对行政申诉本身进行完善,加强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衔接与协调。  相似文献   

2.
自1982年我国《民事诉讼法》制定以来,我国民事申诉的表现形式、启动方式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演变。与此相对应,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从局部到全面的发展;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也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应对新形势下的民事申诉新挑战,人民检察院应调整内部工作机制,更新观念,以协同主义思想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指导思想,完善民行检察部门的考核方法,完善民事申诉案件的审查程序,创新民事申诉案件的审查方法,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论民事案件申请再审及申诉复查听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事诉讼法虽然建立了申请再审的再审程序 ,但并没有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是否符合引起再审程序的条件的审查过程作出具体规定。要革除传统申请再审、申诉案件复查程序的弊端 ,必须明确其听证程序的基本原则 ,实行全面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越来越多的涉及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案件中,专家介入诉讼不可避免,如何实现专家参与诉讼的公正性,专家陪审制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针对中国陪审制度的实践困境,可以通过完善专家陪审员挑选机制、保证专家陪审员裁判权行使,以实现对专业性案件审理的程序和实质公正.  相似文献   

5.
江永众  叶倩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40-42,107
目前国内外绩效申诉的理论研究比较少,而关于绩效申诉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则更加缺乏。绩效申诉是实现企业绩效管理公平性的重要保障,是劳动争议企业内部调节的重要机制,对企业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构建科学的绩效申诉处理机制,我国必须推动企业确立兼顾效率、公平和发言权平衡的劳动关系管理目标,建立科学的企业绩效申诉处理制度和流程,提高绩效申诉调解技巧。  相似文献   

6.
叶贵炎 《理论界》2006,(10):28-30
为了提高政府的绩效,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展开了绩效评估。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绩效评估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绩效评估申诉制度很好地为其提供了纠错机制,保障了绩效评估的顺利进行。因此,绩效评估申诉制度是绩效评估有效实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估申诉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琳 《兰州学刊》2008,(Z1):201-203
如果说诉讼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则是维系学校稳定最后的一道安全阀。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符合高校自治的传统,契合国人传统文化的行为心理,是学校内部自我检查、自我纠正的良好机制,有利于矛盾的及时化解。不过也必须认识到校内申诉机制自身存在若干缺陷和不足。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域外国家或地区的校内申诉制度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学校的校内申诉制度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学生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8.
专家证人制度是现代诉讼规则中一项特色制度,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诉讼案件有十分重要意义。医疗诉讼属于专业性比较强的纠纷案件,一般法官在认定案件事实和证据上往往存在一定困难,建立医疗纠纷案件中的专家证人制度有利于医疗纠纷案件解决,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本文就医疗纠纷中专家证人制度的一些具体问题及构建有中国特色医疗纠纷中的专家证人制度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快递的包裹被弄丢了,我与快递公司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我向邮政局申诉,他们告诉我已经将我的申诉转给了快递公司,让我等结果。请问这样合理吗?何铮根据《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处理办法》,邮政管理部门申诉中心应当在受理消费者申诉之后,于两个工作日内将消费者申诉内容转给相关部门或被申诉人。被申诉企业收到邮政管理部门转办的申诉后,  相似文献   

10.
法务会计专家制度的构建与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日益精细,公安司法人员和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在案件有关技术性或专业性问题上将越来越依赖于专家的服务,因此专家证据的采用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本文介绍了法务会计的含义及其核心业务,对英美法系的会计专家证人制度与大陆法系的会计鉴定人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我国鉴定人为主体、专家证人为补充的法务会计专家制度的构建与改进。  相似文献   

11.
西夏的审判制度主要包括审判管辖、判案期限、取证、刑讯以及申诉与终审等等。审判管辖主要是级别管辖 ,判案期限则根据案件轻重来定 ,人证与物证是判案的重要依据。刑讯逼供是在证人所言与告者同 ,但仍“不肯招承”的情况下使用 ,如果滥施刑讯 ,拷囚致死则要治罪。重大案件的终审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如果有司未奏裁而擅自判断 ,将依律承罪。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缓解性骚扰案件的举证困难问题,不少国家在性骚扰案件的审理中采信专家意见,专家证人依据心理学或精神医学的专业知识提供意见,专家意见对于法官通过正确的认知性刻板印象、合理女性对于性骚扰的反应、受害人为何不愿意报案等问题来判定是否曾经发生了性骚扰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美国法院对此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并对专家意见有着相当程度的尊重与采信,对受害人权利的维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中国对此经验的借鉴主要在于对专家意见的合理尊重与采信。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涉体育案件的诉讼程序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制,其司法管辖权问题、专家证人制度的引入问题常常被忽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涉体育案件诉讼制度非常必要.涉体育案件的司法管辖权分配方式应主要由案件性质决定.并且,因此类案件本身往往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应在诉讼过程中引入专家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科技的大力发展,导致运用于司法领域的专门知识逐渐增多。而法官作为案件事实的最终裁判者,本应仔细审核鉴定意见的可靠与真伪,然而现实的困境是,作为外行的法官往往无法对其有效质疑,故产生了法官裁判事实的认知悖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邀请专家陪审员参与审判。然而,专家陪审员的引入固然可以弥补法官科技知识的不足,但仍然带来诸多难题。因此,法律很有必要对专家陪审员制度进行合理的规范,使其良性发展,从而实现科技知识与法律知识的跨学科整合。  相似文献   

15.
申诉与上访是当事人面对终审裁判的两种策略选择.在"法内空间"中的申诉与法外空间的上访的竞合其根源在于"中国式正义"、权力格局的既定安排、"复制粘贴型"司法的作用以及国家政策的普遍适用等因素.由此形成了调整已决裁判的两种空间的交错与混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应当采用渐进的方式逐步缩小法外空间的范围,通过完善法律走出申诉与上访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王女士2003年6月下旬申诉: 她于1998年在某商店购买了一套家具,使用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商店每次都及时进行了修理。近来又有了问题,找商店时却没有了。她向省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我国需要将传统的民事、行政、刑事审判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环境司法"三审合一"。"三审合一"有利于统一环境资源案件的裁判尺度,实现环境资源案件的优质高效审理,维护环境资源案件当事人的权益,对环境资源形成全方位、综合性的立体司法保护。这一审理模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如诉讼程序的实质整合程度有待提高,案件审理的合法性与专业性不足,判决的适当履行存在困难等。为了完善环境司法"三审合一"模式,需要积极探索环境资源案件分类审理程序,合理设置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建立健全适应环境资源审判需要的法官队伍和专家队伍。  相似文献   

18.
新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首次在原有鉴定制度之外,补充了新的非鉴定专家制度。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但规则还有待完善。目前立法对专家的法律性质规定并不明确,在日后的实践中,专家对鉴定事项应主要履行辅助人的职责;专家在接受询问时应允许其阐述完整、独立的意见并作为证明参考;对非鉴定事项,允许专家发挥类似于专家证人的功能并将其提供的检验报告作为证据使用。在专家资格的审查方面,不设立回避制度,法院应在个案中确认专家证人的适格性并在专业性、重要性、争议性三方面审查专家出庭的必要性。同时,专家出庭适用鉴定人的规定亦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专家不同于鉴定人的质询规则、费用支付规则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苗俊玲 《理论界》2014,(3):176-178
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决策也变的复杂化。一项决策不仅事关某一领域,而且可能对几个领域都产生影响,这样就使决策的科学化变得尤为重要。为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最大化地保障人民的利益,我国建立了专家咨询制度。本文追溯了专家咨询制度的理论渊源,并提出了该制度中专家的局限性,最后对该制度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申诉权是受教育者的一项法定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2条规定:“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2005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21号令)以部门规章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当前,尽管对学生的申诉权有了一些相关规定,但在实体法立法上仍存有一定缺陷,即没有将受教育权列为申诉范围,没有对学生受教育权提出明确保护。因此,为了妥善处理学生申诉案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迫切需要对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加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