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育人的战略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回答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培育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新人","时代新人"思想理论在历史进程中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也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时代新人,在素质构成、精神状态和使命责任三方面深刻地继承了自马克思以来不同时期关于"新人"的思想理论内容,并根据新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立德”“育人”功能,坚持以“立德”为本,着眼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努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政课在新时代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  相似文献   

3.
时代召唤使命,责任需要担当.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及未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在新时代肩负着新的使命与责任.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有了新的内涵及要求,推动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完善高校思政工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重要作用.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是从"知"到"行"的不断升华的过程,相应的培育需要系统化、全面化,这就要从高校、家庭、自我及社会生态环境方面全方位出发,将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陈小芳 《南方论刊》2022,(8):106-108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这是党在新时代的育人目标,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空间逐步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新阵地。网络空间中的时代新人应是政治立场坚定的爱国者、头脑清醒的理性者、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生力军;当前于网络空间中培育时代新人遭遇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一些青年沉迷网络,注意力分散,谣言、冲突也因网而起、随网而发,因此,在网络空间中培育时代新人至关重要。要从教育、媒介、宣传、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考虑,拓宽时代新人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深化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全局性、本质性的理论指导价值。茂名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质量振兴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青年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工作与会谈交流中逐渐发展并走向成熟的理论.从逻辑来源上看,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和毛泽东青年观为该理论提供理论参考,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为该理论的发展提供历史依据,习总书记个人成长经历为该理论提供现实启迪.对当代青年成才观、价值观、生活观、工作观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时代的青年如何成长成才,才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习近平青年观回答的主要问题,习近平青年观主要有爱国、求是、创新、斗争四个内涵,激励当代青年做一个有担当、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育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日益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红色育人理念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育人思想的当代创新。红色育人理念生成逻辑内蕴着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三个方面;理论特质体现在生成背景的时代性、理论品格的创新性和根本来源的实践性等三个层面;时代价值主要包涵有助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党的接班人,有助于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有助于创新新时代红色育人实践载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德育在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过程中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既提供了科学指南,又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做好如下主要工作: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之间的融通转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贯彻新时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发展,增强话语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贡献;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伟大历史进程和重大历史成就,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慧,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揭示了深刻的历史规律,是讲好"大思政课"的重要育人资源。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恢弘篇章和重大成就蕴含着厚重的历史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鲜明的实践逻辑,为讲深、讲透、讲活"大思政课"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和深厚精神滋养。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重要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应从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中国精神、弘扬志愿精神等方面着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肯吃苦、能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1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坐标,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领大学生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从价值维度来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锤炼担当精神、磨砺坚毅品格、厚植人民情怀;从理论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内容上具有耦合性,在育人目标上具有同向性,在育人优势上具有互补性;从实践维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等方面着手,确保伟大建党精神全方位、高质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2.
立足中国大地,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办好思政课,这是由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新时代,高校要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解决"培养什么人"的目标问题,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始终紧紧围绕科学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解决"如何培养人"的教师队伍问题。始终紧紧围绕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探索满足大学生获得感的"桥"和"路",在守正创新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打造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环境的改变直接导致了人才培养要求的改变,进而对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专业化要求逐渐提高.大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当依据大学生的时代使命,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使其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效率观念与拼搏精神,成为经得起时代风浪的新人.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呈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特点,要全面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嵌入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迫切需要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效能。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加快构建一体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最为关键的是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内含的整体性与层次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衔接性与差异性、协同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进程,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还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的诞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近代的觉醒有着相近的历史起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目标、内容、主体相契合,针对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现实问题,面向世界、未来、现代化三个维度,通过提升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力与增强红色基因话语影响力相结合、激发大学生红色文化创造力与激活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内驱力相结合、建设红色教育协同育人团队与建设家校协同育人环境相结合的红色路径,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客观追求,是提升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建设卓越高职院校的内在呼唤,是实现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思想保证。高校需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需要,运用符合学生倾向的教学方法、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途径、创新富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好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教科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铸魂育人的最好营养剂。在“史·著·论”视域下,党史教育和高校“原理”课在教育目标、内容以及载体层面具有互通性、契合性和一致性。将百年光辉党史融入高校“原理”课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原理”课教学成效的有效举措,是培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和强化政治担当,又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文化自信,也有利于从思想和行动层面为民族复兴事业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基于此,高校要从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优化融合型育人课堂,从物质、精神和行为多层面形成融合型育人文化氛围,从学校、社会和家庭多方面发挥融合型育人主体的作用,从内容、形式和方法多维度打造融合型育人模式,推进党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原理”课。  相似文献   

18.
朱娅琴  孙迎光 《学术探索》2022,(11):135-142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九大基于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正式提出的“时代新人”育人思想,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重大命题,成为中国培育人才的主方向。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新人观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但也必然遵循着一定的育人规律。只有对时代新人观的学理内涵、历史演进进行探析,分析出其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科学地把握新发展阶段时代新人观的丰富内涵,为我党继续发展和深化时代新人学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青年“巨婴”现象是现实社会迫切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巨婴”现象频繁发生,其折射的却是现代社会环境下青年群体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过度突出竞争的教育与社会氛围、缺乏法制意识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克服部分青年的“巨婴”现象,引导青年塑造新人生,必须立足于青年群体的成长发展规律,建构德育与劳动教育全过程相互衔接、全域功能互补的教育空间,可从青年教育入手,倡导合作学习,强化奋斗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加强德育和劳动教育,塑造新时代家庭养育文化;推进法治教育深度融入,进而营造知法守法的社会氛围,造就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论国民素质的文化模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何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课题。文化繁荣才能造就时代新人。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应有赖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着眼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落脚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