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复杂的内外政治环境,大为加剧了香港国家安全形势的严峻性,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工作亦面临巨大挑战,如何确保各责任主体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依法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职责,已成为新一阶段有效实现香港维护国家安全任务的关键.为此,本文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家安全法》)确立的"统分结合"(第44条)"协同联动"(第49条)国家安全制度和工作机制基本要求和原则为视角,对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制度的机制设置及内部机理讲行全面梳理剖析.从而能更好地推动香港国安法的执行落实.  相似文献   

2.
2020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票赞成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香港国安法》).《香港国安法》在第1条明确指出了该法律的立法依据,特殊之处在于其列明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宪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决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香港国安法》的核心内容是为了防范、制止和惩处在香港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普遍义务.2015年通过的新版《国家安全法》第11条第2款规定"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法律秩序上的规范空隙:从宪法与国家安全法角度而言,香港居民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同等义务,但从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具体进程来看,这一义务一直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没有同步转化为可实施、可制裁的法权模式.香港基本法第23条规定特区政府"自行立法"规制危害国家安全的七种犯罪行为.然而,香港回归23年来,香港本土极端势力不断以分离乃至港独方式从事颠覆宪制秩序的非法活动,外部干预势力如入无人之境地在香港进行持续性渗透和破坏.策划实施损害"一国两制"制度安全的一系列激进运动.  相似文献   

4.
2019年6月以来,乱港分子勾结外部势力肆意实施暴力活动,以游行示威之名、行打砸抢烧之实的乱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不断上演,严重扰乱了香港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暴露出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问题上存在法律漏洞和隐患。在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既符合维护国家安全立法权是中央事权的基本法理,又彰显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关键权力的责任担当。从具体制度设计上看,这部法旨在严厉惩治极少数实施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犯罪分子,切实保障大多数爱国爱港的香港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充分尊重香港特别行政区独立的司法权。事实证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该法的行为具有毋庸置疑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新论新语     
<正>饶戈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成功实践6月29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饶戈平在《光明日报》撰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成功实践。文章指出:史无前例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一)"一国两制"构想蕴含着老一辈领导人对维护主权、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谋篇布局时,把香港问题放在内外战略考虑,决定"暂不收回",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  相似文献   

6.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6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香港国安法》),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天签署第4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实施细则》作为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所做出的详细、具体的解释和补充,旨在维护国家安全,抵制敌对势力对我党、我军的窃密行为。文章分析了本细则的内涵、对我军反情报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落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和国际海洋形势的分析,提出制定我国《海洋基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我国《海洋基本法》应当包括的内容进行分析,提出立法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海洋安全,保障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提高海洋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国家海洋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海洋。"同时提出了我国的海洋基本政策和基本措施,包括国家海洋综合管理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规定,落实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实现了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公私法协同共治。依据《民法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是针对公益损害的新型责任,本质属于公法义务的私法操作,包含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和生态环境赔偿损失责任两种方式。在责任构成要件上,需要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违反国家规定"进行合理解释,进而在因果关系证明中由双方公平分担举证责任、降低证明标准。在责任承担方式上,应贯彻生态环境修复优先的原则,规范"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判断标准以及生态环境修复的主体、方式、目标,而生态环境赔偿损失责任主要适用于受损生态环境不具有修复可行性和侵权人承担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之后不能覆盖的损失和费用。  相似文献   

10.
香港选举制度的宪法政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港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选举制度与"香港基本法"所设计的高度自治地方及其政府体制的运行密切相关,即应受到"基本法"相关原理原则的拘束.香港政制发展中的争议涉及中央与特区关系问题,立法会、行政机关、民意、政党之间的复杂关系形成了香港选举制度和政制发展的背景,其最终布局必然体现出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同时对国家的发展作出新贡献.在迈向"双普选"的过程中,探访民意成为政治民主的必要元素,落实共识政治,以彰显香港对于国家所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被害人国家赔偿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学术界》2007,(5):248-256
当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进入"被害人时代"时,我国的被害人国家赔偿立法还没有建立起来.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被害人国家赔偿法立法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应该说,国家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作为国家的治理者和"守夜人",理应肩负起保障人民权利不受侵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责任与义务.被害人国家赔偿立法正是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法治,维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人权保障,维护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形成了以树立马列主义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的核心指导地位、采取人民民主专政和讨论批评相结合的方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确立人民大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制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开展防止"和平演变"和清除封建腐朽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文化安全理论体系,为维护新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也为当今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安全提供了有益借鉴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我们当前的对策应是:(1)加快制定《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法》《反垄断法》,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经济安全。(2)建立跨国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3)建立中国海外投资保障法律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4.
田飞龙 《天府新论》2017,(6):151-160
香港是中西文明冲突的独特产物,香港基本法是“一国两制”与中国国际化的独特宪制安排。“一国两制”内含丰富的国家理性,其宪制目标不限于香港本身的繁荣稳定和高度自治,亦包含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高位诉求。香港回归20年来,“一国两制”的内在冲突,显示的正是两种制度的文化冲突与价值博弈,但在国家发展与法治进步条件下也展现出国家整合的明确取向与路径。依法治港日益成为“一国两制”实践的最大共识。梁美芬博士的《香港基本法》一书即诞生于这一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段,以具有内地经历的香港法律人视角展现作为混合法的香港基本法之历史、现状和演变趋势,呈现香港基本法实施的主要宪制争议和制度细节,努力解释和沟通普通法与大陆法传统之间的法理差异和冲突。“一国两制”首先是国家制度实验,在香港面临某种结构性转型的发展难题,需要国家责任更加明确的确认与承担以及香港社会的共识凝聚与合力。  相似文献   

15.
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国在2006年制定、2009年修订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规定了对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由于对国家安全审查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的缺失,使得这些规定缺乏透明度且影响了其功效的发挥。国务院于2011年发布的《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但中国仍应借鉴美国外资审查委员会适用的相关规范,使中国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不但有章可循且具操作性,这对于捍卫国家经济安全和继续吸引外资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关于国家安全的理论、思想和学说,也是一种国家安全实践。这一国家安全实践形态开辟与创建了20世纪人类社会国家安全发展道路,改写了人类文明安全发展史。它所推进的国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塑造了20世纪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历史性特征和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本质属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家安全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历史总结与发展。文化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既被国际文化安全所塑造,也在参与塑造国际文化安全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在推动全球安全中塑造中国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新格局,由此推进和实现全球文化安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是对《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社会安全前景的全新阐释,是在全人类安全事业中实现《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道路的伟大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使用代表着对一种身份的认同。语言是身份形成的基础和表现形式,在确认和维护身份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身份制约着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文章对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1997-2009)中的语言政策进行定性研究分析,指出香港特区政府的语言政策在推广应用香港的"两文三语"的同时,参与塑造了香港人独特的身份;它建构了香港人身份的"中国性",也建构了香港人身份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18.
小思的散文,在香港作家中风神挺拔,别具一格。她用“卢玮銮”本名发表的一系列香港文学史研究论著,慎重与谨严的文风,同样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卢玮銮有关香港文学史论著和资料性著作共有五种。此外,还有不少散见于《香港文学》、《抖擞》、《八方》、《联合文学》等报刊上来不及结集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表明 ,机构投机者大规模的金融投机往往是促成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面临着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本文以香港金融风潮这个最为典型的事件为案例 ,探讨了国家金融安全问题的形成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11月16日,由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与中州学刊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国传统国家安全思想: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全球安全治理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两个时段进行了研讨。汪伟民《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基本特征》、刘鸣《王道、中道、霸道与大国战略》、高奇琦《国家安全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维》以及沈晓晨、张弛的论文都从传统安全防卫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