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元培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哲学家.他比较早地接触与研究现代西方哲学,并注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国内进行介绍;同时,运用西方哲学方法,从事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在论理学、美学、伦理学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对20世纪中国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坎坷的历程,可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充分反映了哲学对自身权利的诉求及其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融合。当代中国哲学正在逐步摆脱某些不必要的干扰,竭力恢复哲学的本来地位;同时,中国哲学家们也打开了对外交流的窗口,力图重塑传统哲学的形象。西方哲学进入中国以及由此带来的现代中国哲学的形成,正是以哲学的特有方式演绎着中国百年来的现代社会的风云变幻,表达着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作为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哲学表达,在现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充分表现为三个不同的纬度,即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思想的传播和接受、学术自身地位的迷失和寻求。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对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具有方法论维度的启发意义。冯先生先引入逻辑分析法整理中国传统哲学,而后转向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总括出"负的方法",力主形成"正负整合"的与未来世界相称的哲学。虽然冯先生对西方哲学的把握存在明显欠缺,对不同哲学方法也没有进行足够的前提澄清和界限划定,并且在价值领域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常被视为方法论意义上的僭越和先验幻相,但这次转向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4.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哲学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有世界三大哲学传统,即发源于古希腊而盛行于欧洲的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以及印度哲学。作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之一的印度哲学与西方哲学及中国哲学相比,无疑具有许多相同点与差别点。本文侧重探讨后者,力图通过对照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哲学来找出古代印度哲学的一些重要特点。1.发展的特殊性在西方哲学中,某一时期的哲学作为一个派别在历史上一般都持续有限的一段时间。后代的哲学家对先前的哲学思想虽然也有继承和吸收,但在哲学体系上一般不完全套用先前的形式。这些哲学家一般都成立新的学派,构造新的理论体系,研究新的哲学问题,而且经常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哲学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转型的重要个案,是中国哲学转型的重要部分。其理性省思的主题表现为在近现代全球性现代化运动中,不仅传承和阐释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城市与乡村的多重冲突中接受和阐释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近现代西方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从而体现出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家对“中国向何处去”问题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大卫·休漠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经验主义哲学家,他的怀疑主义对他以后的许多哲学家都有重要影响.休馍以其所提问题的深刻性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全面影响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发展.它不仅奠定了康德批判哲学的基本框架,还开创了现代西方诸多哲学流派的先河,全方位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超越传统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通创新过程中,通过从时代的高度用科学的方法总结了古代哲学家的思维经验;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知行观、阴阳学说、和谐统一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某些主要命题进行新的诠释;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某些成语、文学典故、民间格言解释现代哲学原理等途径,创立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开创性哲学,处于西方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的交界区。处于转折时期的叔本华哲学,既有西方传统哲学特点,更具西方现代哲学的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叔本华哲学的特色。分析和研究叔本华哲学特点对于准确确立它在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9.
中西哲学最重要的差别乃在于中国传统哲学没有产生西方哲学的概念形而上学观念,即中国哲学没有西方哲学所特有的"本体论"。中国哲学具有"受指主义"的精神气质,这对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乃至人的精神气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语文教育的哲学气质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缺乏奠基在语言的逻辑性之上的独立的理性精神。现代语文教育应呼唤健康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0.
莱布尼茨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不仅对近代西方哲学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他对现代分析哲学—科学哲学思潮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著名的数理逻辑学家和分析哲学家罗素实现的,而他对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意志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叔本华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海德格尔实现的。莱布尼茨的哲学并不是那种完全过去了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