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既是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同时又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部分大学生忧患意识的缺乏虽有社会环境因素的浸染,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方面存在问题。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具体事例,从爱国主义的培养、崇高理想的构建以及实践的观点对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一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同样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文章阐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实践教学必要性,分析了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而提出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孙海英 《南方论刊》2009,(12):104-1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大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国情,培养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要强调教师的作用,要求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为起点,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达到教学以质取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20,(1):44-48
中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以海洋意识为先导。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教育是海洋战略全方位实现的重要助推力。当代大学生作为引领国民思想文化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海洋认知、海洋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直接关系着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应借助于课堂授课、校园文化生活等手段,加大海洋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培养海洋意识教育的力度。这应是当前最有效、最持久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能够立足于国情、政治以及德育、创新等教育上面来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在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纲要”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评价历史,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马立新 《南方论刊》2014,(10):105-107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交通之要冲,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梳理融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对深化新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新疆大学生反分裂斗争意识和改进课程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建军  周玉 《理论界》2013,(5):59-6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使大学生从历史根源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但是告别革命论却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起着釜底抽薪的消解作用。《纲要》教学必须对之予以正面回应,深刻揭示其实质、危害。以坚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海洋文化"教育课堂是海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培养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拓展和发展海洋文化教育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海洋文化教育课堂内容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表现在依据海洋特色完善人才素质结构设计、追求海洋文化课堂的理想境界、海洋经济建设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海洋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构建朝气蓬勃的海洋文化课堂氛围以及加强海洋文化教育的人文元素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当代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纲要》教学中,由于理科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兴趣、爱好等方面与文科学生相比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敬军  白燕 《理论界》2013,(6):106-108
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课程建设意义重大,它将全方位地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支持;同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课程建设又将推进"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建设,从而进一步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功能和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本科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同样担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责任。政治导向和价值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的时代主题,具有鲜明的政治特征与丰富的政治价值内涵,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充分的理论逻辑,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与架构、教学思路建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设计则为实现融入提供了足够的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问题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进行讨论以厘清历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讨论《纲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课何以能成立,历史教育是否能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对《纲要》的教学思路进行若干探讨,以期对《纲要》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把握普遍性,尊重特殊性是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不同类型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应该探索一套适合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话语体系。构建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体系,对于把医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准确分析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困境,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语境三重维度建构教学话语体系,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实效,进而提升医学生对“四个选择”的认同度,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闫亚平 《南方论刊》2012,(12):107-108,76
近代以来,广东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有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是一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因而,正确整合和利用广东近现代史资源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把"问题意识"培养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能增强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围绕该课题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教学活动:提出了专题式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纲要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技术,开设网上课堂;编写课外辅导读物,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注意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发表了一系列教研教学论文,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这些教研教学活动在校内外和学术界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一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它也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历史知识的基础。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理解"纲要"课的性质和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提高"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才能使"纲要"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优秀课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深受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离不开与世界历史的结合。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背景分析、阶级分析和事件分析与世界历史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深度、分析问题的力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争议问题指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进行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近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问题日益突出.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应以1949年为界,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1949年以后为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840-1911年为第一阶段,1912-1949年为第二阶段;中国现代史的下限应当定在2006年.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争议问题,广泛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