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10月9~11日,由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分会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03年汉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及韩国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 “汉文化、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的主题,提交了学术论文27篇,着重讨论了以下问题:   1.保护和发展西部多元文化,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民族文化始终处于不断变迁的历史进程中,今天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由于受到全球化等浪潮的冲击,变化的速率是空前的。很多民族文化都在新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2.
年例作为一项地方特色浓厚的民俗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茂名年例文化有了新变化,但同时茂名年例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研究茂名年例文化,一方面为了解变化中的年例文化提供素材,另一方面为引导年轻人积极参与年例文化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民族认同"问题的困境是如何实现既不能通过民族的"同质化"来强化"国家认同",又不能因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削弱"国家认同".为此,本文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入手,分析"民族认同"问题困境的原因,思考建构公民化国家(社会),探索"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的路径,即在承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依据我国的国情,通过诸如:深化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改进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整合民族意识、提升民族素质;不断发展民族地区文化和教育等途径来达成.从而,实现发展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缩小民族之间的事实上不平等的差距,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强化"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影响云南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之间发展难兼顾、人与人之间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难平衡、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协调、多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任务重、人与自然的关系难处理等五个方面。因此,云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关键是如何保持经济与社会、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多元民族文化以及人与自然这"五个和谐",使五个方面的和谐因素得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不和谐因素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  相似文献   

5.
卓金明 《南方论刊》2012,(4):88-89,87
茂名"年例"是茂名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的一种古老的区域性民俗,它埋藏在茂名本土的众多独特区域文化中,以其生动、形象、复杂的物化形态,堪称"粤西文化奇葩"。本文将通过挖掘茂名"年例"的成因,探究其在建设文化强市和幸福茂名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建设领域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就必须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以文化民生来检验文化发展成效;"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景气指数"评价体系,对各地文化生产的发展成效进行可加验证的量化评价,具体检验文化消费民生需求增进的真实效应,保证纵向年度之间和横向地区之间在同一标准下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宁夏生态移民规划,使得那些居住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西海固地区的大量回族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生活文化必然要在迁入地有所变迁,一定存在着文化适应的情况,由此,才能更好地融入迁入地的社会生活之中.宗教文化是广大回族移民群众需要调适的生活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宁夏泾源县搬迁到银川市"芦草洼"地区的回族移民为例,采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讨了自愿性移民在日常宗教信仰以及伊斯兰教教派等方面的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8.
由于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内容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学校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并没有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在民族地区的学校中增加地方性知识的内容,可以使学校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但这会导致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竞争能力的下降.在面临保留传统民族文化和享受现代生活的选择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变成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民族地区表现地更为明显;但近年来,旅游业面临着自身发展过程中与民族地区文化不和谐的问题,因而威胁到旅游业与民族地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论述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分析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文化问题,进而探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的转型:从"物"到"心"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文化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和水平,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与基础。随着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性的提高,在城市结构以及产业结构也随之向知识化和情报信息化的转变中,人的追求目标也朝着精神的、知识的、人文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大庆市图书馆为例,通过分析其文化讲座品牌"大庆讲坛"的发展现状,探究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创建文化讲座品牌具备的独特优势,以及品牌讲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吴文化即吴地文化,也称"太湖文化",从一万年前诞生至今,一直是吴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凝聚力之源.在以"知识经济"和"人地和谐"为主要内涵的太湖时代,吴文化具有"融合"、"创新"、"务实"和"崇文"等精神特质,成为长三角地区"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最重要营养源.随着历史发展,吴文化的价值增值对于太湖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当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自实施五年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今后向纵深领域迈进的过程中,区域文化形象的建构、传播与认同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发展引擎。影像作为直观的艺术形式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以现象学为理论视角来探索区域文化形象的影像塑型、传播与群体认同的建构途径,以期在影像的本质直观中打造一个活泼泼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营构一个脉脉温情的影像空间,在诗意空间中享受一个开放而自在的文化氛围。由此让我们获得京津冀区域文化形象影像传播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大众化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晞 《社会科学家》2002,17(6):35-38
当今“大众化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既有积极促进也有不少负面影响,如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传统遭到异地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文化设限”宽松化,旅游犯罪率上升;旅游地“仆从性”文化加剧,居民的媚外或排外情绪直接影响当地文化的健康发展等。这类负面影响给该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和中华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展现其丰富多样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文化和谐发展、中国经济繁荣发展整体。因此,区域文化软实力是体现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重要维度。经济全球化及不同区域文化的交融发展在给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注入了活力的同时也带来的挑战。边疆民族地区崇左市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在机遇与挑战的环境下提高本地区的文化影响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任务,研究崇左市区域文化建设的路径,有利于全面挖掘和推进边疆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路径和进程。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具有政府主导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本土性和群众性等特性.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播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多元文化快速传播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正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17.
赵旭 《北方论丛》2004,(1):127-130
中华法系是一种把成文法与判例法有机结合的法制,二者相得益彰.当代学者对宋代判例法的性质和意义往往认识不足,宋代的法制中已经产生了成文的<断例>.北宋的历史情况清楚地说明了判例法在中国的传统渊源.宋代"例"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判例法及其实践步入成熟的关键时期,具有立法上的成文化和实践上的自觉因循之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云南巍山、巍宝山山林繁茂,溪水萦绕,繁衍了成千上万的名贵动植物,为历代道人修真、祭拜神灵提供了极好的自然环境,是以道教文化为基础、交融了南诏历史文化、少数民族等多种文化的洞天福地.研究巍宝山的道教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新世纪民族工作,集中体现了党的历史任务与民族发展主题的统一,它为新世纪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着力研究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社会生产力问题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现代化进程,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为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胡义成 《人文杂志》2002,(6):118-124
过份凸现阶级斗争的侧度 ,完全否定地缘因素在人类社会和地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并非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明确承认地缘因素在地域社会及文化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远因 ,陕西岐周与古希腊爱琴海岸地缘条件十分不同 ,堪为一例。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的“东西”、“南北”模式 ,也根源于中国特有的地缘条件 ,它是中国任何地域文化研究都不能不注目的两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