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在当代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以激进的方法和策略质疑和批判西方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概念范畴,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学和文艺理论。我们在分析和论述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及其解构策略以及对传统的审美理论的解构的同时,还必须具体分析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是如何消解艺术真理的。  相似文献   

2.
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在当代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以激进的方法和策略质疑和批判西方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概念范畴,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学和文艺理论。我们在分析和论述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及其解构策略以及对传统的审美理论的解构的同时,还必须具体分析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是如何消解艺术真理的。  相似文献   

3.
诠释学的当代价值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诠释学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它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自然科学的实证性、因果性方法的“理解”方法,从而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划分开来;其次,它使自然科学诠释学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使普遍诠释学真正成为可能,从而为弥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科学主义哲学与人文主义哲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鸿沟提供了可能性;第三,诠释学的理论和视野可以使我们对一些重要的哲学概念和问题获得新的理解,使我们的认识发生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先验诠释学将交往共同体与语言交往的先天性视为知识的前提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补关系的前提.它所寻求的规范性与沟通性不仅看到了在当代社会理论中诠释学路径的不充分性与因果说明的局限性,并且试图超越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观研究中的客观性与相对性,实现其诠释与科学理论的结合,以达到拓宽认识论与改造哲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解读是激进的,他要创立一种“结构主义”的意识形态.他的“激进解读”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方式、意义与功能三个方面对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两者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和异同.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的姿态是反叛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呈现出一种狂欢、非理性和不确定的景象.就其实验性、激进性、解构性而言,是对西方现代性的一种"反叛",但实质上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巅峰状态,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后现代艺术作品在注重技巧的精深细腻方面,与传统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关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习惯见解,本丈旨在指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是“经验”问题,而不是“理解”问题。文章通过探究《真理与方法》的写作体例与表述方式、伽达默尔同海德格尔的关系,阐明造成这种“理解”倾向的原因。并总结、评述“诠释学经验”范畴。  相似文献   

8.
伽达默尔诠释学的“语言转向”开始于《真理与方法》的第三部分.转向使其诠释学实现普遍化并可能成功应对招致的指责,即认为他的诠释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实用主义哲学阵营中罗蒂十分重视伽达默尔的哲学.麦克道尔的哲学明显有来自伽达默尔诠释学和语言观的启迪,由此形成了不同于笛卡儿传统的关于知识、心灵与世界关系方面问题的分析理路.这可以说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实用主义哲学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界把总括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之哲学思想的“ontologische Hermeneutik”翻译为“存在论诠释学”或“本体论诠释学”,其必然在汉语字面意义的阅读上构成误读的语言陷阱。事实上,西方诠释学源语理论被翻译为汉语译入语后,其中隐藏着多种不可通约的语言陷阱。在西方诠释学发展史上,拉丁文“Ontologia”是德意志学者路哈特于1597年至1606年之间“coined”(创制/杜撰)的一个崭新术语,其产生得相当晚。在印欧语系词源及其意义逻辑的追溯中,我们清理与分析“Ontologia”和“Metaphysica”的共同本质属性,是为了提示研究者们:海德格尔的诠释学在其解构与重构的形而上学的逻辑之间,存在着一脉通贯历史的概念结构及词源系谱,即诠释学与形而上学、存在论或本体论在学理的概念结构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前端是以巴门尼德的“Sein”为起始,后端是以海德格尔的“Dasein”为终结。我们通释这一词源系谱,更是为了拨开遮蔽于中国学界诠释学研究的误读性迷思。  相似文献   

10.
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往往交织在一起.20世纪初,实证主义运动和现象学-诠释学运动,分别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产生了重大影响.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通过对实证主义和以现象学为立足点的诠释学的彻底批评,为当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转型提供了契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可视为维特根斯坦后期有关语用学的思想在社会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拟宏观地考察这一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