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论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新时期一位深受读者欢迎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 ,其作品吸引读者之处乃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 ,分别探讨了汪曾祺小说在语言运用(即文体 )上的四个独特之处 :“小说是回忆”、“小说是随笔”、“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以及“气氛即人物”。文章力图从这些方面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创新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与阐发。  相似文献   

2.
比较赵树理和汪曾祺小说艺术风格,指出二者虽均系中国味的小说,但其风格迥异,并从文化的大视野探讨二者小说风格形成的根源,考察赵树理小说的入俗美和汪曾祺小说的素朴美在结构、语言、人物形象等层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是新时期小说语言观从工具论向本体论转变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理论话语、评论话语与创作实践互相支持,在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汪曾祺有关"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观念包含了"语言即内容"、"语言即文化"、"语言即风格"等不同认知维度.剖析汪曾祺的小说语言观,可以管窥语言学转向背景下小说语言观念变异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黄灵红 《学术研究》2001,8(10):95-98
汪曾祺小说的抒情现实主义特征表现在情感构成和抒情方式两个方面.仁心、乡心和童心,是汪曾祺小说具有抒情特征的情感基础;而非情节故事化的结构形式所构成的疏朗的抒情空间,平凡真实生活细节中所蕴含的诗意,以及朴素清新、气韵生动的语言表现则构成汪曾祺小说独特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是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很注重小说语言音乐性的作家,他小说的语言如同一曲清丽诉音乐。与他常用清丽之词短句子有关。小说中,汪曾祺穿插了多种能造成音乐性的手法:或多用对偶、对仗、比较松散的对比性的词语、句子以及排比句、叠音:或者有意使语词进行参差与平仄的排列;或者使有着特殊用意的词语或句子隔一段距离重复出现。上述手法使小说语言具有三种音乐效果: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这种效果与汪曾祺的艺术自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是新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在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笔者认为,汪曾祺的语言风格与他的语言本体观念直接联系,他的语言本体观包括语言是文学的本体和语言具有文化性特征这两方面,前者确立了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后者成为他语言风格的深层原因.从他的创作实践可以验证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作品的语言具有独到之处:一是语言质朴、恬淡、平和、舒远;二是感觉化的鲜活语言。汪曾祺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树立了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相似文献   

8.
刘程程 《理论界》2020,(4):80-87
小说与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看似迥异,实则有着内在的相通性。汪曾祺通过变换的节奏、奏鸣曲式的叙事风格以及复调技巧的应用,在小说与音乐之间实现了"会通"。本文通过对《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文本的解读,探讨汪曾祺小说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小说语言的音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很注重小说语言音乐性的作家,他小说的语言如同一曲清丽诉音乐,与他常用清丽之词短句子有关.小说中,汪曾祺穿插了多种能造成音乐性的手法或多用对偶、对仗、比较松散的对比性的词语、句子以及排比句、叠音;或者有意使语词进行参差与平仄的排列;或者使有着特殊用意的词语或句子隔一段距离重复出现.上述手法使小说语言具有三种音乐效果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这种效果与汪曾祺的艺术自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文学史中,汪曾祺发现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存及其审美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关于人和谐、欢悦的生存的图景,从而迥异于主流小说的风格.汪曾祺温暖而独特的小说,既是中国20世纪历史变迁的产物,也是他从个体知识分子走向民间的产物,是知识分子文化与民间文化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屈原及作品进行了多层次的评价。在这些评价中,我们发现其间存着许多分歧,每位学者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褒扬和贬责各有不同。认真寻求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缘由,对进一步研究屈原及作品会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毛巧晖 《兰州学刊》2006,19(1):82-85
延安时期对民间艺人的改造,使得延安文艺界出现了一批艺人创作者,新说书运动中的杰出代表韩起祥成为典范。他创作了大量的新书,作品公开出版,被冠以“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这使得后人对其说书的民间文学性质产生了质疑。经过对韩起祥说书进行剖析,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具有口头性特征,这对民间文学而言具有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3.
巴金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和 《社会科学》2006,21(8):166-173
在对巴金晚年思想和作品的评价中,人们附加了太多的意识形态成分,离他的实际思想和创作状况甚远。巴金生命的最后年月里,围绕着他的议论越来越尖锐。这只能说是一种巴金研究现象,而不是一般学术意义上的巴金研究。我们现在重新研究巴金,阅读巴金,阐释巴金,把巴金作品的意义引向多元的复杂的当代理解,应关注到一大批被原来的文学史意识形态所遮蔽的作品,重新来阐释和挖掘其中的思想意义和艺术内涵,使巴金的作品与青年人的当代生活理念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巴金作品在当代生活中的作用。这是对巴金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普罗文学和朝鲜新倾向派文学的代表作家蒋光慈与崔曙海的早期小说作品有着相似的社会内容和精神追求,但同时又有差异.崔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抵抗精神是体验化的,而蒋的则是观念化的;崔的作品倾向于现实主义,笔触自然,而蒋的作品则趋向于浪漫主义,过于观念化.两者因生活实践的局限性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缺乏,在创作上都有公式化、概念化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曹尔堪是清初一位重要词人,其词作风格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曹尔堪词作的认识研究明显不足,对曹尔堪所论较多的是他在清初三次大型词作唱和活动中所起的组织倡导作用,而对于其词作本身对当时词坛的影响则所论甚少。其实,曹尔堪词作风格对明末清初词风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玫 《齐鲁学刊》2005,(1):76-80
所谓效果史,即历史地描述以普通读者为主体的读者群体对作家作品的反应批评。魏晋南北朝是曹 植效果史上的黄金时期,具体表现有三:拟作盛行;理论总结;入选《文选》的作品数量较大。唐代是曹植接受史的 第二个黄金阶段,但与六朝读者注重模拟学习曹植作品有所不同,唐人则对曹植的相关史事或前人评价表现出更 大的兴趣。渐至后代,曹植及其作品更多的是作为某种典故而为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孙新峰 《学术探索》2008,(6):102-107
西部著名作家贾平凹及其文学已经成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毁誉皆有,纷争不断。然而,饱尝艰辛和辉煌的贾平凹,对文学的热望始终不改。贾平凹及其文学多年来一直引领着中国寻根文学、三农文学、先锋文学等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作家的世界水平。贾平凹及其文学激发起了陕西、西部乃至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人们对文学的关注热情,提升了中国华文文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贾平凹及其文学的研究(简称贾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坛一门显学,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创作的艺术作品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本质的孤立的主题,描写现实的荒诞、非理性和人的存在的苦痛和窘困。他的散文化的作品寓讽喻于象征、夸张,貌似荒诞不经而含有新意,因此其作品富有寓言色彩。他所把握的一些带有本质性的社会现象或问题和对现存观念和概念的质疑与颠覆,又使其作品带有预言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北山移文》新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稚圭的《北山移文》所批评的是假隐士、真官迷,不一定针对周颙一个人。因此没有必要以与周氏事迹不符合而指责孔氏失真,并贬低孔文的意义。艺术典型不能以历史真实来要求。孔文的艺术特色王要在于假托神灵谴责世俗,不同于一般的动植物拟人化。孔文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于讽刺先贞后渎的变节者。  相似文献   

20.
胡适早期诗文创作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改平 《河北学刊》2001,21(3):52-55
胡适研究多集中在探讨胡适的文学理论的得失和新诗集《尝试集》上。然而胡适的诸多思想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萌芽。因此 ,研究胡适的早期诗文很有必要。胡适在上海期间所做诗歌基调多悲愁沉痛 ,初到美国后的部分思乡诗也有悲愁 ,但胸怀已渐宽广 ,终于以乐观代替了悲观 ;留学前的文章是受梁启超影响为“新民”而做 ,重在说教 ,故艺术性差些 ,留学期间的文章多偏重于学术 ,也有部分体现胡适思想的长篇大论 ,如《非留学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