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闽越,是古代南方百越民族中的一个强大集团。据《尚书·禹贡》记载,夏商时期,闽越先民居住在“扬州之域”;在《周礼·职方氏》中,被称为“七闽”地。战国时期,由于地处浙江北部的放越被楚所灭,其“走南山”的一支亡八闽地与闽人融合,遂称闽越。秦代属闽中郡。汉立闽越国。结合考古资料考证,其分布地域大抵北达浙江南部,南抵福建九龙江流域,西跨武夷山脉与赣越毗邻,东临沿海诸岛,并达台湾、澎湖等地。”’‘’即今浙南、福建及台湾的大部分地区。在闽越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具有历史悠久的捕捞业、种植业、制陶业、造船业和建筑业…  相似文献   

2.
李卫东 《天府新论》1997,(2):95-95,F003
南昌大学历史系教授俞兆鹏先生的新著《谢叠山大传》(以下简称《叠山传》),近期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谢叠山,名得,号叠山,江西戈阳人,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与民族英雄文天祥历来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两座爱国主义丰碑。文天祥已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而谢叠山则鲜为人知了。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作者积三十年之功,经过认真反复研究,以纪传文学的形式,推出了国内第一部反映谢叠山生平的力作,填补了宋代历史人物研究的一个空白。《叠山传》的显著特色是其思想内容积极昂扬,品位高雅。它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叙述了谢叠…  相似文献   

3.
《福建论坛》1984年第3期发表彭文字同志《关于闽越王冶都的刍议》一文(以下简称《刍议》),认为汉代闽越冶都应在今福州市,对于这一传统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现从几个方面列举例证加以比较和论证。一、闽越军事重镇在闽北而不在福州。闽北山区地连浙赣,武夷、仙霞贯穿其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入闽必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的名家研究极具成就,众多的学术论著构建了一座令人瞩目的丰碑.当然,任何一段历史都不可能尽如人意;任何一座丰碑.都不会是十全十美.当我们即将告别二十世纪之际,总结这一段历史,指点这一座丰碑,是应尽的责任,也是迎接新世纪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汉书、律历志》所转载的《世经》,在用《三统历》解说《春秋》之前,先用它解说三代;在论述周武王克商的年代时,曾经引用了《周书·武成篇》的两段文字。《世经》的作者是刘歆,他曾主管过整理中秘图书的工作,所以这两段文字,向来被认为久已亡佚的《尚书·武成》的再现。《逸周书·世俘篇》关于西周开国的记事中,有两段文字,除了个别日辰以外,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用了不少篇幅讲述历史。其中《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香港基本法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等文章将“历史”二字置于标题中,可见邓小平同志对历史这门科学是何等重视。通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认为邓小平同志讲历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于:1、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3、以史为鉴,制定现行政策;4、正确评价历史人物;5、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不忘历史,永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在《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7.
拙作《“屈原——爱国诗人”之我见》发表后,某些大专院校的学报,已先后发表了九篇争鸣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认为,先秦或屈原已具有明确的爱国观念,与我的观点正好是针锋相对的。我认为考察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是考察与屈原有关的楚国历史上的典型事件,深入解剖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培养学生爱国为国荣国,是教书育人的根本使命。我们作教师的常说,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这“有用的人才”,就是能忠诚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民族、服务于人民,有爱国为国荣国勇于牺牲一切乃至生命的精神。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主渠道。我是美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的主要作法是:一、深入系统地讲授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创造的悠久历史和光辉业绩,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并为此,在我的《审美学纲要》中专辟“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等专章,主编了《中国少数民…  相似文献   

9.
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简称《正处》)的光辉著作,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标志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论一次新的飞跃。虽然这篇著作带有难以避免的不足和疏漏,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已达到了产生它的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大大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无愧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丰碑。《正处》发表至今已有40周年了。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现在,很有必…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东越列传》说:汉高祖刘邦于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封立越王勾践的后代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这是史籍上有关福建历史的最早记载.但是,闽越王都治的"东冶",指的是什么地方呢?近人有不同的看法,是个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它是研究古代百越民族史和福建历史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无诸的冶都当在浙江境内.其主要的根据是《后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研究是一门显学。新红学差不多走了一条考证的道路,主要研究曹雪芹和贾宝玉的关系。《红楼梦》主题很复杂,而不应该只有单一的解说。《红楼梦》主题研究应该是本体研究,前人给我们做了很多论述,这些论述值得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刘屹 《西域研究》2024,(2):56-70+170-171
《洛阳伽蓝记》中的“宋云行记”,是杨衒之根据《宋云家记》《惠生行记》《道荣传》等材料剪裁统编而成的。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了一些错简误植的情况。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不深入。本文对“宋云行记”中关于从钵卢勒至乌场的一段道路,以及宋云到底在何地觐见了哪位嚈哒王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13.
<正> 爱国思想,古已有之。《诗经》中就曾收入多首反映抗击外侮入侵的爱国诗章,如《六月》、《采薇》等是其代表作。俟至春秋前期,有许穆夫人写的《载驰》,也是这一类抒发爱国情怀的诗什。这都可算古代爱国思想的嚆矢。然而只有屈原才真正够得上称为爱国诗人。我认为其爱国思想,主要包含有忠君、恤民、怀土等三点内容。实由于这三点的溶和汇合,便构成屈原爱国思想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中华的历史丰碑──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武菁,吴寿祺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给予人们的教育是非常深刻的。他从多方面启示作为中华民族儿女,应该怎样为祖国的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的确,这部光辉著作的本身,就是一座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列宁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二座丰碑,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两座丰碑。这一座座巍峨的历史丰碑,是一脉相承、不断创新的。认清这些历史丰碑的继承性和独立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指导性和应用性,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我研究《金瓶梅》的内驱力,是为《金》进行辩护。对其小说美学的研究,是我研究《金》的正式开始。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先后写了多篇为《金》一辩的文章,而《说不尽的< 金瓶梅> 》则是一次小总结。主持《< 金瓶梅> 小百科丛书》,重新校注《金瓶梅词话》。我选择了回归文本的研究方法。将考据和理论都纳入到历史和方法的体系之中加以科学的审视  相似文献   

17.
赵荣达 《晋阳学刊》2002,(4):99-100
于2001年4月18日出版的《社科书目报》在推荐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张建平等人撰写的《孔氏家族全传》时,以《孔祥熙曾准备刺杀慈禧》为题,节录了书中一段: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孔祥熙与同学李进芳出于爱国义愤,曾谋刺慈禧未遂。也许办报人以为这是《孔氏家族全传》中最生动、最鲜为人知的故事,可他却没有想到,这段故事,纯属子虚乌有。凡略有近代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义和团”被清王朝出卖后,慈禧丧权辱国的结果。而早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一年,孔祥熙谋刺的这位“老佛爷”就因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而逃…  相似文献   

18.
在大庆,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是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最实际的行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大庆二次创业的新任务面前,如何发扬大庆精神,是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关键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爱国和爱岗敬业、创业和守业、求实和创新、奉献和按劳分配这四个关系.(一)爱国和爱岗敬业的关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升的一面旗帜.”大庆人历来讲爱国.大庆油田开发建设36年来,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其中有大庆每个职工的一份辛…  相似文献   

19.
每一时代,爱国都有它特殊的具体内容,同样,每一个爱国者哪怕他们同处于一个时代,其爱国的方式和追求的内容也显示着不同的个性特质。作为现代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闻一多曾被朱自清先生誉为“唯一的爱国诗人”,现代史上和闻一多同样具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成千上万,爱国作家也很多,那么究竟是何种意义上闻一多受到如此推崇呢?这不能不归究于其爱国诗歌独树一帜的特质。闻一多曾经这样剖析他与郭沫若的不同:“我个人同《女神》底作者态度不同之处在: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女神》之作者…  相似文献   

20.
传:赋之变体     
赋与传,彼此间可谓泾渭分明:前者属文学,后者或入经学,或归史学。但在先唐文献中,二者确乎有过一段文字姻缘,结出的果实虽不算丰硕,却堪入精品之林。我们不妨循着语义递嬗的轨迹,在严格的文体分类之外,接续上这一失落的历史谱系。一首先从一桩历史公案谈起。《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说:“初,安入朝,……(上)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颜师古注:“传,谓解说之,若《毛诗传》。”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九》“离骚传”条第一次指出“传”为“傅”字之讹。他认为:“‘传’当为‘傅’。‘傅’与‘赋’古字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