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本文结合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的发展变化,围绕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关于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精神,通过对"有序流动"、"相互嵌入"、"保障权益"三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展开分析与探讨,得出三者在城市民族工作中互为作用,缺一不可,且三者合力必将有力促进各民族在城市交往交流交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我国现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在我国民族关系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矛盾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3.
民族关系是民族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国内民族理论界提出的各种"民族关系"的定义;并将民族关系定义为:民族关系是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人类自从有民族分化以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民族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在一定的社会意识指导下形成的民族之间的共生关系,即民族之间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在物质生存资料上互通有无、精神文化上取长补短的相互往来的联系和影响,或在相互对抗中,敌对双方民族之间的封闭隔绝状态,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历史现象,并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研究民族关系定义的基础上,系统地比较研究了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这一对民族理论基本范畴之间的理论逻辑关系,并实证性地分析了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4.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言,民族之间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体现出的和谐民族关系应该是各民族之间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在促成中华民族日趋繁荣昌盛的同时,使各民族自身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具有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基础,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理解与认同是实现民族关系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民族关系是人类社会自出现民族以来就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民族关系是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相关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及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民族关系是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民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关系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关系事象、民族关系过程、民族关系发展规律,以及协调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途径、方式和方法等.由中央民族大学马列主义学院院长金炳镐教授撰著的<民族关系理论通论>,已于2007年10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系统研究民族关系理论的专著.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私营企业主的行为是"嵌入"在民族地区政治、社会、文化领域之中的.呈现出私营企业主向政府部门嵌入--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化;与政府官员向市场领域的嵌入--政府行为的经济化、企业化,建构一定的关系网络有助于私营企业主愿望与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各民族关系中,既存在相互差异、隔阂和矛盾,也有相互交往、联系、融合、互学、互助、互爱和友好相处的一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在甘南州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该地区民族关系的主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推进,社会在全面进步的同时,各种矛盾也在增多,甘南的民族关系在总体和谐中又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着该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分析了甘南州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当前影响甘南民族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青海新型民族关系形成述略孔祥录新中国成立后,青海同全国一样,在毛泽东民族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创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时代,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这种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在我国...  相似文献   

9.
民族关系是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相关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联系、作用和影响的关系。民族地区良好的民族交往和民族互动,会使各民族之间形成较高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民族关系的调查,以各民族之间的社会交往、当地民族与外来人员之间交往的包容性、民族身份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利性、各民族对于当地及国家民族关系的主观评价以及民族冲突状况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全面真实地反映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关系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内,开始了各民族真正的平等团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时代,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的民族关系。这种新的民族关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各民族在经济上的相互帮助。而各民族在国家统一计划下的相互帮助,正是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各民族应尽的光荣义务。建国十三年以来,党和国家在可能的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共政策决策机构识别和建构的民族政策问题,与社会现实的族群关系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离.这种偏离使得民族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受到了较大影响,其政策目标也相应地出现了偏离.在社会多元化环境下,民族政策中存在的这些情况,若不能得到调整和改变,将会对我国族群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克服民族政策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纠正对民族问题的泛化理解,将涉及族群因素的政策更多建立在市场、公共服务基础上,在族群间建构多维联系纽带.  相似文献   

12.
宗教在前现代化、现代化和后现代化进程中分别对应着宗教的世俗化、反世俗化以及多元化转向.这三个阶段的民族关系也随着宗教变迁衍生出各自的特点.文章探讨了三个阶段世界民族关系各自呈现的特点,认为宗教在后现代化阶段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更为让人担忧,其明显的多重化、星团化、不确定化使得未来世界民族关系的走向将会是一幅更加复杂、更加扑朔迷离的图景,单凭一国之力制定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将举步维艰.这也为我们积极寻求全球范围内推动建构新型民族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模仿性的现代国家建构以传统疆域内各族各群凝聚为统一的国家民族为基础.内忧外患压迫下中华民族的构建直接以爱国主义为表征;同时,中华大地诸族文化、利益熔融的一致价值观使中华民族既是现代中国认同政治的直接载体,也是现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现实目标.现代中国的中华民族主权国家属性,决定了在现代中国堪称为“民族”的实体只能是“中华民族”.然而,国家全面建设阶段中华民族的虚化及中华民族理论的缺憾使得国家崛起与中华民族复兴事业面临极大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国家族际政治整合,须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战略下构建、完善以“中华民族”国族理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族际话语体系与行动逻辑,通过加强中华民族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强国基石.  相似文献   

14.
政治智慧源于人们对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集中体现在社会组织的建构、权力系统的运行和政权组织的维系.在施政过程中彰显政治智慧,有利于国家强盛、社会稳定、民族和谐、文化昌明和民众幸福.新中国的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以及相关民族政策的实施,超越了“原生论”和“建构论”的范式,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以确认民族身份和民族地位为核心精神的政策和理论,体现了正义性、公平性、合理性的原则,以民族大义和人文情怀凝聚人心并赢得民心.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有必要基于中国民族“确认论”的正确方向,以政治智慧明察关于中国民族政策的不同认知、不同视角、不同立场和不同动机,遵循多民族共生的文化法则,确认中国各民族不只是“作为问题而存在”,完善权益、责任、义务并重而适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民族政策,构筑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5.
民族工作的对象就是渉及民族关系、 民族发展、 民族问题等的事务.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民族工作的主要内容,宏观概括了民族工作的三个维度,即从民生建设着手、 从文化认同凝心、 从民族团结立命.民生建设是民族工作之基,文化认同是民族工作之根,民族团结既是各民族的生命线,更是民族工作之本.按照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过程和动力学说,民生建设、 文化认同与民族团结的正效合力是民族工作基本职能,其能促进社会和谐、 秩序稳定;而民族工作三维度的出发点则在于凝聚多元文化,使中华各民族和睦相处、 和衷共济、 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南方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民族之一的仫佬族族称、族源和民族关系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从历史学、民族学和语言学等学科角度重新论证和探讨上述问题,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学术史虽然记忆甚少,但仍有回顾的价值,更有述评的必要。本文从广西民族关系整体评估研究、广西古代民族关系研究、广西近现代民族关系研究、广西当代民族关系研究四个方面述评了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现状,认为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学术价值重大,但纵观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学术史,总体印象是作者队伍弱,学术成果少,学术水平低,与"国家样本"的实际价值极不匹配。因此,必须大大加强对广西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为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为中国民族的团结,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有价值、有份量、有水平的学术成果,这应该是我们这一代广西民族研究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8.
概览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利益保障和维护相关研究领域,笔者发现,一些研究者著述中存在易于混淆“民族利益”“民族地区利益”的观点.鉴于“民族利益”“民族地区利益”等相关问题往往是引发民族矛盾冲突的主要因素,也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分子进行蛊惑煽动、制造民族冲突、实施民族分裂的切入点,因此,在切实保障和维护我国少数民族利益的同时,明确认识“民族利益”与“民族地区利益”,正确引导社会民众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民族教育的发展存在诸多系统内不和谐以及与外部生态系统不和谐的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民族教育,以培养和谐社会需要的人才,如此,方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有无生态思想已在中外学界掀起激烈论争,国内学者基本上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持肯定态度.人与自然辨证统一、人与自然对立导致生态异化,生态异化最终反映在生态危机上是其生态思想的基本意蕴.民族旅游在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存在对民族旅游内涵认识模糊、对民族旅游活动潜藏生态危机认识不足两大误区.发展民族旅游要根植文化与自然的互动适应意识,制定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