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政伦理建设既是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行政伦理的建构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和谐社会。本文简单阐述了建构行政伦理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行政伦理建构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政治环境、文化历史传统以及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等,最终尝试提出构建行政伦理应遵循合公益性原则、合法合理原则、服务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以及他律和自律相统一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强调社会经济条件对良心的决定作用,同时也肯定良心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在人的道德活动中的作用.社会转型期出现良心异化,其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负面影响造成的道德滑坡现象;要想提升良心在人们行为中的作用,必须要以共产主义道德良心为主导,强化职业道德良心和社会公德良心的内化,不断实现道德良心的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诚信问题与大学生诚信教育没有制度化、"自律"与"他律"失衡、检测评估系统缺失相关.必须建立一套长期运作且行之有效、"自律"与"他律"相互协调、评估检测跟踪到位的诚信教育制度,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使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扎实效果.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和谐的内在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和谐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在发展民族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民族和谐的内在要求.发展民族和谐要求我们注重各民族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要求我们尊重、传承与繁荣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要求我们以民族平等为原则,以促进民族团结为纽带,以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为途径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作为新疆第二大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以其聪明才智创造出了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敬畏自然、热爱自然、善待生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并通过习俗、宗教信仰、禁忌等形式具体表现出来,达到从内心到行为、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保护环境,形成哈萨克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生态理念。给当今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立法体制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民族立法体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民族立法在遵循国家统一立法原则的同时,民族区域自治立法有权变通上级立法主体的立法内容.这既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又有利于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自治权.但民族立法的质量低与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条例难以出台,阻碍民族法制建设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明确并坚持民族立法的基本原则,早日出台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条例;民族立法既要针对本民族的具体实际,又要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乌江流域各少数民族习惯法虽各有其民族特色,但蕴含着大体相同的伦理精神.在生命意识方面,体现出乐观豁达的生命情怀,敬畏生命、淡然生死;在族籍归属上,具有强烈的民族自我意识,以族内婚制度强化民族自我识别标志,以血缘凝聚制度增强民族凝聚力;在生活意识方面,凸显出浓厚的和谐共生精神,提倡尊老爱幼以实现家庭和谐、注重互帮互助而实现社会和谐、强调天人合一而达到人与自然共生.这些伦理精神不仅是本地少数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对当下的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祖国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的回族在新时期也应该而且能够为祖国作出新的贡献,这些新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上结构性的贡献如义利统一、理欲平衡、公私兼顾;二是经济上的贡献如多元并举的产业理念、市场伦理;三是政治上的贡献如和谐理念和协商政治等等。  相似文献   

9.
礼仪伦理是中华各族人民在修身、行事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准则,是各民族共情、共享、共生的隐喻纽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视阈下实现礼仪伦理的现代价值再创造,通过理论逻辑中蕴含的文明共同与“古今通理”、社会交往与“形神统一”、民族互嵌与“美好生活”,并以“礼”为核心在历史逻辑表达中构建了各民族在生活礼仪上的“互联共同体”、人生礼仪上的“纺绳共同体”和生产礼仪上的“命运共同体”,在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交织叙议中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伦理中的礼仪伦理理念、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礼仪伦理维度、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礼仪伦理实践以及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礼仪伦理价值,呈现出礼仪伦理价值效能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0.
民族习惯法作为民族地区适用的民间法具有丰富的生活意蕴和伦理内涵,并表现出鲜明的生活伦理特性.主要体现在:与习惯法主体的民族性相对应,民族善恶观念表现出生活化多元性;与民族法渊源的习惯性相吻合,习惯法规范作用模式呈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与民族习惯的法律化相联系,民族习惯法体现了丰富的道德生活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