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能否很好融入城市社会,是关系到城市社会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稳定的重要问题.他们在城市经历了"从流入到生存、适应再到融入"的过程,但从总体上说仍只是部分地融入城市社会.作为少数族群,他们的族群认同带有一种强烈的"选择性",极大地促进了族群内部的整合,但不利于城市社会各族群之间的融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不断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既遭到了来自社会的排斥,也在不断进行自我的限制,从而使其社会融入困难重重.应该大力构筑以融合为中心的社会政策体系,但不能对少数民族"一味"地实行保护政策,否则会形成"隔离"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史诗悦 《回族研究》2021,(4):94-100
作为城市新兴群体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其城市融入过程伴随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建构与支撑,实践方式呈现"个体—组织—圈层"的互动与拓展。研究发现,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个体经历了外来务工者、城市建设者和新的社会阶层的身份转变;组织形式经历了家庭核心化、行业特色化和社团多样化的逻辑转变;圈层关系践行了信任资本从疏离到聚合、规范资本从失序到均衡、网络资本从单一到拓展的整合逻辑。在美好生活需求和群体资本建构的双重推力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程度显著提升,并为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共同富裕先行样本提供实证参照。  相似文献   

3.
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融入模式对于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而言殊为迫切,族裔特色经济模式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本文梳理国内外研究,在界定族裔特色经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田野调查资料,总结族裔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融入中的现实表现,并基于此探讨族裔特色经济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实现城市融入的作用。本文认为以族裔特色经济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式对于他们实现城市融入确有其效且广泛适用,并且有助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实现城市融入中保护其民族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4.
5.
马雅琦  马素珍  彭谦 《民族学刊》2022,13(7):57-67, 144
中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活跃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城镇化与人口迁移过程中的新群体,其自发流动、文化差异、自主就业创业、分散居住等特点,对政府相关职能分散、多主体协同尚未完全达成的当下现实形成了新挑战,也成为当代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新课题。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推动政府职能整合、部门协同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个体间的跨界合作与良性互动,构建政府、社会、个体三 维一体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导流与城市融入机制,将有望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无缝隙公共服务,促进城市多民族互嵌式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宗教性、文化性等特点,因此,他们的流动兼具跨民族文化的意义。鉴于民族关系问题的敏感性与复杂性,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中的适应、融入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且极具现实意义。而融入意愿是流动人口融入流入地社会的前提与重要路径。本文使用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基于族群比较的视角,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城市融入意愿差异。研究发现:各民族流动人口对流入地都有强烈的融入意愿;与汉族流动人口相比,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融入意愿更为强烈,而苗族、土家族的融入意愿略弱。这一方面说明,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入意愿确实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也表明,民族文化因素已不是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区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正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社会支持理论,论述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的缺失,分析了社区支持在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与心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区支持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外来者"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其政治参与往往游离于主体之外,如何使之更快适应城市生活,积极地进行政治参与,关乎城市各个民族多元文化之间的共存与发展,以及城市民族工作的落实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本文引入移民融入这一概念,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中政治参与的类型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文章主要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对城市发挥的积极功能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作一概述,并从社会工作这一新的视角分析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就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此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东是全国外来少数民族人口输入最多、增长最快的省份,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分析广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的基础上,从政府、社区、流出地和流入地以及民间组织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广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的社会保障权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莹 《民族学刊》2011,2(1):59-65,86-87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从宏观上决定我国是一个民族杂居的大家庭。目前少数民族已遍布全国98%以上的县市,特别是对于一些大中城市,其区位优势、较快的经济发展都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然而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从西部边疆和中部山区进入城市之后,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权利常常得不到实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思想观念和体制上的因素不容忽视,本文在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社会保障权实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到城市经商、学习、工作.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3456”服务模式实地调研,了解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对做好民族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习惯法作为民族地区适用的民间法具有丰富的生活意蕴和伦理内涵,并表现出鲜明的生活伦理特性.主要体现在:与习惯法主体的民族性相对应,民族善恶观念表现出生活化多元性;与民族法渊源的习惯性相吻合,习惯法规范作用模式呈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与民族习惯的法律化相联系,民族习惯法体现了丰富的道德生活属性.  相似文献   

16.
17.
在社会变迁和人口流动影响下,蒙古族村落社会富余劳动力群体婚姻家庭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由男女比例失调引发的男青年结婚难、彩礼飞涨等现象已成为当今蒙古族村落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婚成家者也面临婚姻质量低下、离婚风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民族社会良性运转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吴雪丽 《民族学刊》2011,2(4):68-73,95
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寻根"中,少数民族的族群书写和身份认同曾经有效地参与了对文学史的建构,本文从民族书写对文学话语空间的拓展、少数民族作家的"自我表述"与被"他者"表述之间的悖论、作家自我身份认同与族群身份建构的困境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在这样的脉络上思考少数民族书写在"文化寻根"思潮中的独特价值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概览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利益保障和维护相关研究领域,笔者发现,一些研究者著述中存在易于混淆“民族利益”“民族地区利益”的观点.鉴于“民族利益”“民族地区利益”等相关问题往往是引发民族矛盾冲突的主要因素,也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分子进行蛊惑煽动、制造民族冲突、实施民族分裂的切入点,因此,在切实保障和维护我国少数民族利益的同时,明确认识“民族利益”与“民族地区利益”,正确引导社会民众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