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面向多学科整合的路径,以心理语言学研究、学校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社会传播机制研究和教育数字化研究等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采取全面、系统、立体式的推广普及策略。心理层面,应培育积极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态度,遵循语言文字学习规律;学校层面,要抓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把国家通用语言作为主要教学语言,建立科学的语言文字学习监测与评价机制;社会传播层面,拓宽国家通用语言的传播路径,建构多元主体深度参与的语言传播体系;数字化层面,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国家通用语言环境建设,打造数字化语言文字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数字化赋能民众语言文字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2.
“推普兴乡,语党同行。”推普志愿者服务团队致力于推广普通话、提升群众普通话水平、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立足高校,依托国内首座语言文化博物馆,从校内到校外,从市区再到农村,通过在桂东北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了解桂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种类,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推普方案,做好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语言文字使用技能的培训与推广工作,缩小城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差距,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字的多维属性,决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重要的宪制意蕴。从权利保护视角出发,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对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就业工作的权利、文化权利、经济社会权利等基本权利的真正保障和长远利益考虑。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心理基础之夯实,是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法治统一的必然要求。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公民权利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之国家建设的国之大计。  相似文献   

4.
按照《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在全社会基本普及。实现这一目 标,有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难点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转变思路观念,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搭建 平台,努力寻找载体,整合两种力量,完成推普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在国家扶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应顺 势而为,与旅游扶贫联动共进,在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以“普通话志愿服务”为手段,直接与示范村对接, 对农户实施精准帮扶,形成旅游扶贫与普通话普及“双赢”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语势是语言自然传承势力,可以从母语人口和词汇量两个方面对它进行量化。在边疆民族地区,民族语言因母语人口多而在村寨里具有较强语势;在乡镇、县城范围内,汉语方言(西南官话)作为区域通用语言,因使用人口多而拥有比民族语言更强的语势;从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来看,无论是使用人口还是词汇量,普通话都拥有民族语言或任何一种汉语方言无法比拟的强大语势,这种强语势承载着古往今来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加之使用人口多、通用度广,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交际工具和思维载体。文势是文本形成的传播势力,汉文文势以汉字为载体,汉字在中国乃至东南亚都具有强大的文势。新时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需要语势和文势并重,使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充分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和作用,转变少数民族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学习的内生动力。同时借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语势和文势,实现与内地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健康和谐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6.
从最早的民族产生开始,语言就是它最贴身的特征、最鲜明的“族性”,“语言本身就是这个共同体的存在”。早期人类随着移动群体不断分蘖,形成了一个个庞大而不规则的树状网络,所谓种族、民族就成了这些树网上的不同枝丫。这个过程也在人类语言格局中留下了印迹,语言学上的语系、语族、语支等就是各自使用群体之间“族序”关系的反映。语言的融合与民族的融合一样,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人类语言的减少并向大的语种集中意味着语言和民族的分离,意味着语言作为特定民族特征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动摇。这是民族的分合交融在语言现象上的连带反映。民族语言的交融,共同语使用人口的增多不但是趋势,也是人类社会的当然需要。尊重语言规律要有辩证意识,一方面要明了语言融合和集中的大趋势,主动顺应这个趋势,另一方面又要明了语言多样性的重要,努力保护处于不利地位的“小众”或弱势语言。所以,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的一体两面,都要做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从今年 1月 1日开始施行。其中规定普通话、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国家教委在“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用普通话教学是合格教师的一项必备条件。”这就明确告诉我们 ,普通话是一个合格教师的职业语言 ,不使用普通话教学的教师 ,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在学校里 ,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几乎每时每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国策,促进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也给推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86年1月中央制定的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要求:在本世纪内,应该努力做到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以及不同方言区的“通用语言”。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用语言不可能突变,“普通话的普及只能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关键在于学  相似文献   

9.
推广普遍话工作,是五十年代中央确定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之一。1982年新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遍话”,充分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需要,1986年1月,国家教委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规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其中主要任务的第一项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遍话”,把推普工作和汉语规范化工作提到了语言文字工作主要任务的首位。30多年来,我们比较重视中小学的“双推”工作,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0.
论语言民族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在语言文字立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在加强语言文字立法工作时 ,应当正确处理有关的民族关系问题 :要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原则 ;要依据宪法规定 ,坚持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要依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执行职务时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权利 ;要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吴萌 《人生与伴侣》2022,(47):67-69
<正>目前,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开展尤为困难,尤其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更是困难。现阶段针对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在课程教学领域探索如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成果较少,现代汉语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性必修课程,必然要担负起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及推广的大任,这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专家联名拯救汉字教学》(以下简称《拯救》)和《“汉字难学”否专家有新说》(以下简称《新说》)这两篇文章错误百出,破绽百出,完全不符合语言文字科学。汉字难学还是易学应该是不同文字体系之间的对比;汉字记录语言的途径、方法注定了汉字是繁难的文字体系;二文严重混淆“文字”、“语言”、“文化”、“民族魂”等一系列概念,违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宣扬夜郎自大、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心理。为推动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语文现代化建设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对这两篇文章所宣扬的错误认识予以严肃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唐代汉字、汉籍在丝路传布的情形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商贸经济、政治、宗教与生活文化等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接受与发展的历程,明显与其现实环境对汉字、汉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汉字早在汉代便开始传入高昌、龟兹、于阗、朝鲜、日本、越南等地,而后来汉字在这些地区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总之,凡官方语言文字与该地区民族语言文字或其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相一致者,汉字传播易于形成文化而长存;而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者,又与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契合,则其官方语言文字传播的文化不易形成,且难以长存。一旦官方语言文字更替,宗教信仰改变,造成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汉字文化必定衰落而逐渐消退。但只要当地还有汉人,就仍旧会保留汉字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汉字曾是东亚地区的国际通用文字,先后有十几个民族借源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汉字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适应、调整,造成了各种变异现象。其中不但有官方的、宗教的,也有民间的;不但有借用,也有变体、改制;还有的由表意变成了表音。不仅有记录汉语的汉字,也有记录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苗语、壮语等非汉语的汉字或准汉字,形成了一文多语的汉字系文字大家族体系。汉字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功能变异、形符变异、体制变异,大致经历了这样几种形态:汉字汉文(照搬)———汉字某(民族)文(假借)———某族汉字(转注仿制)———改创民族文字(变异)———新“书同文”和大字符集建设。考察研究汉字在外部传播的规律,有助于研究汉字本体的标记功能和结构体制,以及汉字的历史作用和传播文明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决定了其能够在乡村振兴伟大工程中发挥效能、施展作为。以此为理论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主要体现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产业效益、人力资本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治理效益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在具体实践中,应在做好相关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聚焦现实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和文化繁荣的有机结合为工作切口,依托高校智库作用的发挥和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凝心聚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为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强大语言之力。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的现实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民族语言是民族存在的象征,是构成民族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表达、显现与传承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语言是民族共同体形成、聚合的基础,因而增进民族语言认同是建构民族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要坚持语言平等政策,全面、科学地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和使用,以达到少数民族语言认同与国家通用语言认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语言政策。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学教师的基地,推广普通话工作(以下简称“推普工作”)的成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各类中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因此,推普工作在高等师范院校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乡村国民语言能力提升和国家通用语能力建设是民族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观察等方法,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乡村居民语言生活状况进行考察。调查显示,当前乡村国民语言能力总体状况良好,推普工作成效显著,国家通用语在青壮年和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较高,“双言”现象普遍。研究进一步表明,国家通用语能力对个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面效应;青壮年语言能力与受教育程度、择业、经济收入关联度较高。然而,当地仍存在一些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语言问题:州内语言呈碎片化;民族语衰微,呈老龄化态势;国家通用语普及存在不平衡现象,学生群体整体缺乏国家通用语普及对国民语言能力提升重要性认识等。本文建议以“通语”为核心任务,制定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重视以语言能力为基础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扎实助推巩固拓展当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重以国家通用语为基础的多语能力的提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地方语言文化科研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当地语言文化产业,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各族人民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民族外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除回、满几个民族已使用汉语外,大多数都有自己通用的语言,有十几个民族还有自己通用或比较通用的文字。我们党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一贯采取尊重的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反映了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对接的新发展趋向。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既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下国民教育的基础工具。文章以我国西南地区藏、彝族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R 4.3.0统计软件,使用LSD多重比较法,对四个学段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声韵母、声调、语调、变调、儿化、轻声等实施偏误计量检验分析,发现藏、彝族中小学生虽已基本达到《课标》所设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要求,但其语音偏误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学段差异,第一学段学生虽没有表现出民族间差异但却呈现出明显的城乡间差异,随着学段的升高,其偏误均值渐趋降低。要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质量和语言能力,应正视不同学段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特征及差异反馈,要特别强化提高第一学段学生尤其是乡村学校第一学段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