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覆野 《理论界》2014,(6):160-162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媒介环境的改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本文详细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的重要现实意义,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众参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春梅 《天府新论》2013,(4):97-100
公众参与认知、态度与行为是公众参与最为重要的三个变量,然而三者的关系却一直没有清晰的界定和整体的考虑。以成都市城镇居民为样本,通过1359份有效问卷的实证分析,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等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公众参与认知对公众参与态度有显著影响作用,公众参与态度对公众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作用,而公众参与态度在公众参与认知和公众参与行为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化只是现代化的低维表象,不是现代化的高维本质,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具备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向上发展的能力,那么这个国家就拥有了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上的理想化、技术上的进步化、发展上的绿色化、外交上的和平化。相较于西方以“资本至上”为逻辑的现代化指导下的割裂对立的人与自然关系,中国式“人民至上”逻辑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解决了发展和生态的冲突,为众多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方案。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指导下,只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整体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观,才能真正克服资本主义逻辑的缺陷,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   

4.
马奔 《山东社会科学》2006,(10):132-134
环境正义已成为全球性的议题,环境正义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的实现有赖于公众参与。在现有决策模式忽视公众参与的情况下,协商民主理论重视公民的参与,并为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5.
PX事件的频发反映我国现今环境保护领域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的激烈冲突。如何规范政府行为,明晰政府环境责任,做到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的统一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途径。深入分析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不足及其根本原因,从公众参与角度改革完善我国政府环境责任,是控制规范我国政府行为,加强环境保护,促使政府主动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省生态环境状况的日益严峻,整合和发挥环保NGO的巨大潜能,己成为倡导全体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得力举措。在过去的几年中,环保NGO成为普及环境教育的重要力量,但在参与环保决策、影响环境措施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很微弱;环保NGO的自律机制尚未普遍建立,内部管理无章可循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放眼未来,环保NGO应当争取稳定的经费支持并注重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拓宽参与环境治理的途径和方式,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NGO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和本质要求,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依附论”和“历史终结论”。具体而言,在理论层面,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表现在三个向度:现象发生学向度力图重思从“西方式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变;历史发生学向度旨在呈现从西方“全球殖民”到中国“全球治理”的世界图景;系统发生学向度重在超越资本主义“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范式,在马克思主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进路中,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在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突破资本主义局部现代化困境、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问题、资本主义物质与精神发展不平衡问题、资本主义生态破坏危机、资本主义侵略剥削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基于此,我们要以数字经济为现实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示范性方案;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局统筹,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样本;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布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开放路径。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实质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的实践形态和“具体化”,体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发展的个性特点和特殊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选择,更是系统的理论,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念、目标、发展战略、制度基础、文化蕴涵等多重内容的总结提炼。本文试图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系统的理论分解,从中国智慧、中国自信、中国理念、中国战略、中国方案五个角度,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以便中国更好认识自身,有利于世界正确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0.
王先俊  苗笛 《学术界》2022,(11):5-13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原创的、独特的理论命题,是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理论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一系列具有重大原创性意义的思想观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国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是对“西方中心主义”“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的创新和超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现代化实践的理论宝库,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11.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诸多变化正以古今未有的方式袭来,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发展进程中,中国资本账户有序开放、人民币跨境流动增加、汇率波动频繁,伴随国内金融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市场化发展和各项政策推进,跨境资本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变动。中国跨境资本流动面临巨大人口规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中国式现代性的要求。其近期特征是资金结构从“双顺差”到“一顺一逆”的格局演变,流动方向由单向流入转为双向波动。目前中国跨境资本流动面临金融外部性、资产负债表效应和金融放大效应、资本项目开放下跨境资本流动汇率的高估等风险,应从以下方面防范和化解风险:以独立自主的现代化为前提,统筹经济政策全局,不断完善资本项目开放的外部环境;以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根本,抑制非法洗钱,严防资本外逃;以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为出发点,统领多边合作,推动跨境资本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创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新型现代化理论范式,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缺乏主导引领力量和失去共富发展动力的内生缺陷。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带领全体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合力,建构了“领导-发展体制”“使命-责任体制”与“决策-执行高效互动模式”有机融合的现代化兴党兴国体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通过进阶式发展目标的引领与接续性奋斗行动的落实,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并呈现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社会协调均衡发展、世界共建共荣发展”等多目标一体化发展的实践特征。政党引领国家现代化理论范式的建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共同富裕、开放发展、命运与共等目标引领下,致力于创造美好生活与美好世界的价值取向,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超越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崭新选择,推动了世界历史的整体进程,创造了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主线,这同时也对全社会各领域提出了基本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备内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决定了中国金融现代化的基本使命,也勾画出了金融现代化的基本框架。中国金融现代化既有与世界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相同的特征,也具有党的领导、普惠覆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安全为要等自身特色。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通过加快金融现代化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信力反映了司法机关及其成员与社会公众之间良性互动、动态均衡的信任与相互评价的话语内涵.缺乏广泛的公众参与导致民众对审判公正性的怀疑,这是我国司法公信力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生成的重要原因.网络环境下公众广泛参与形成的司法民主倒逼机制、开放性司法运作机制及司法公开-反馈-回应机制,对有效促进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司法公信力生成的路径应当从实行裁判文书上网、推行庭审网络直播、构筑网络主流民意搜集、甄别和反馈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放眼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为人类贡献了全新的文明形态。近代以来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也证明,只有中国式现代化才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所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本不会产生争议。但是,海内外却有学者提出了所谓“现代化等于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等于‘现代化在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等于‘中国模式’”等谬论。针对这些所谓的“等式论”,我们必须进行辨析和回应,才能以更为清醒的状态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资本在空间中的无序扩张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空间维度的资本批判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命题。在空间维度,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要求空间治理必须深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正义。在空间规划方面,我国强调空间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增殖;在空间界限方面,我国强调劳动者的权利而不是资本权利;在空间解放方面,我国强调差异化空间而不是同质化空间。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 ,但传统现代化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 ,也使人类文明面临新的危机。传统现代文明陷入历史误区的根本特征是人在现代化中的错位。要实现现代化的全面创新 ,就必须从人本发展观出发 ,促进人自身的现代化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进化和升华 ,实现由物质财富增长为中心的物本现代化向以人的幸福的增进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人本现代化的转向。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 ,具有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8.
对于国家治理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既应成为话语建构的基本方位,也应成为思考内在传统的价值入口。此兼具全球与本土语境的视域首先表明国家治理话语应包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这意味着对普遍性风险的判断、对智能变革的预测,和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恪守。其次,视域的本土性勾勒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另一重内涵,这意味着对有序合作的倡导、对技术变革的内化和对基层社区的聚焦。为了构筑起放眼全球、扎根本土的共同体话语,需秉承群众路线这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行之有效的价值传统,通过党的统筹布局来实现对动态场景持续有效回应,在防控风险中保持深厚的人民情感,使优秀的传统内化于成熟的国家治理话语体系中。  相似文献   

19.
责任是政治生活的基本伦理与核心规范,责任政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秉承并建构的重要形态。基于儒家思想精华,中国责任政治建设的逻辑起点迥异于西方,在责任优先于权利的思路中,形成了从“责任社会”到“责任国家”的路径。在“仁”和“礼”的基础上,儒家思想中的责任贯通了观念、结构与行动,协调了人与人以及人与秩序的关系,彰显了责任社会与责任国家的相互嵌套,在道德与政治的深度融合中提升了传统中国政治秩序的稳定性。中国式民主的发展应以传统的责任政治观为思想资源,结合时代进行扬弃,嵌入在责任政治之中。中国式民主以责任和制度规范民主程序中多元主体的关系和交往,不断形塑植根于政治场景与生活场景的两种民主模式,整合“作为政治的民主”和“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赋予民主以社会性与伦理性,在融合现代文明要素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传统的超越,构建出了独具特色的政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重点解决供需矛盾和价值失衡的问题,推动基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衡提升的供需两侧双向升级。在文化供给质量升级方面,应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聚焦文化质量提升;开发文化原创资源,助推优质产品供给;重视人才教育培养,促进文化雅俗共赏;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加大文化金融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文化消费需求升级方面,应实施消费激励政策,释放文化消费潜力;重视文化素养教育,厚植文化市场土壤;创新数字消费形态,拓展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文化评鉴功能,搭建消费认知桥梁;促进文化营销推广,助力文化走向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