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逐步改变“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各地区及高校随之相继开办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组织毕业生与一些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通过竞争落实就业单位。为此,对于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调整好就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的迎接挑战,在就业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薛松 《现代交际》2011,(11):164+163-164,16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就业就是“出口”,就业工作能否较好地落实也会直接影响学校的“进口”。因此对职业院校来讲,如何加强职业教育从而更好地推进就业工作的稳定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密切。根据国家未来人事制度宏观改革的趋势,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模式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归纳了“学校主导型”、“学生自主型”、“用人单位订单型”三种就业模式,研究了其性能和特征。为大学生规范就业行为、更新就业观点、形成科学的就业理念、提高就业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创业VPE模式解读 VPE模式,就是将大学生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实习和顶岗锻炼(Practice)、促进就业创业(Employment)者融为一体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区委、人事、民政等相关单位在总结大学生“义工学分制”、大学生“人才实验室”等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的推动新时期解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茹平  张力群 《职业时空》2008,4(8):123-123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最终靠的就是高素质的人才。近几年来,在人才市场上,一个现象愈演愈烈,一方面企业慨叹”招聘难“——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慨叹”就业难“”—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的矛盾,必将促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也就必然从“精英就业”迈向“大众化就业”。为了实现这样一个重要的转变,必将建立一种旨在体现当前社会、大学生个体、高校等多方面的综合需求的就业接口训练模式,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高等教育模式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教育”阶段,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更多大学深造机会。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急剧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如何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周永 《职业时空》2009,5(3):81-82
高职院校的发展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行业企业,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道路。本文主要介绍了鄂东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全方位合作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全面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对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金明 《职业》2008,(9):62-64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大地上发生了一场伟大的变革。在这个背景下,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模式从原来的国家“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模式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毕业前的阶段性指导变为对大学时代发展的全程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应从“成品包装”转向“产品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式可以为我们带来一种“三赢”的结果——不仅高校的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学生个人的潜质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社会还能获得大批高素质人才。只要合理运用这种指导模式,我们就能够在有效提高大学生“可就业性”的同时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最积极有效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   总被引:157,自引:0,他引:157  
中国人似乎好走极端 ,从 2 0世纪 5 0年代初到 80年代初 ,中国在城市里曾创造了一种超强度的“正规”就业模式 ,通常被称为“铁饭碗” ,即由政府劳动部门或学校分配工作、终身在一个单位中就业的体制。然而 ,自 80年代初改革以来 ,中国城市中却日益增长着另一种完全相反的就业模式 ,这就是“非正规”就业。根据以往的研究 ,我国非正规就业主要由三部分劳动力构成 :1.被旧体制抛出的失业下岗工人 ,2 .流入城市的农民工 ,3.重返劳动力市场的阶段就业女职工和老年“补差”职工等 (金一虹 ,2 0 0 0 :93)。本文则是对于第二部分劳动力 ,即流入城…  相似文献   

11.
当下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择业、就业模式,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使毕业生的择业更自主化,但是毕业生成功就业几率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密不可分。金融风暴引发就业机会显著减少与求职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使得毕业生需承受比以往毕业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能否正确认识自我,如何适度设置就业期望,加快调整好个人的就业心态,是当前经济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
王瑞贤 《职业》2016,(9):139-140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从目前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如何将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双重培养目标上,是当前职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职业院校食品相关专业教学为例,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探索就业导向的实践实施。  相似文献   

13.
杨生文 《职业》2014,(21):11-11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毕业生三年后收入翻番,六成左右实现了职位晋升;校企合作呈现合作单位多元化、合作模式多样化趋势;当前就业与生源供需变化挑战高职办学模式;“升本”诱惑挑战高职院校层次定位;应用本科转型发展挑战高职院校独立空间。  相似文献   

14.
青年失业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现实课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具有多重因素。经济增长方式不协调和高校教育模式的计划性与就业的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成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由于就业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和大学毕业生沦为边缘群体事件频发。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就业市场,未来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是“90后”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发展问题也就是“90后”的发展问题。因此,要研究“90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与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就业社会政策和创业教育制度等相关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杜明 《现代交际》2013,(12):210-211
高校就业工作事关学校生存发展,事关学生成长成才。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学有所用、学生受用、学以致用?这需要全面加强高校就业工作实践的改革与创新,坚持“以生为本、质量立校、立足行业、全心服务、全程指导、科学发展”的就业工作指导思想。紧密突出“三个结合”,即“招生、培养、就业”相结合,“毕业教育、就业教育、思政教育”相结合,“校园市场、网络平台、行业资源”相结合。全面实施“五个促进”,即“有力保障促就业、全心服务促就业、创新创业促就业、全程指导促就业、科学管理促就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今天,如何使学生更具有竞争实力,如何让毕业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为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摸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其中“先实习再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就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蔡进 《职业》2014,(24):27-28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本文阐述学校在示范校建设中积极探索新型的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创建新型“工程项目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事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深圳市盐田区委区政府从2012年初开始,将辖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了全区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提出了“全员、全程、全心”的工作理念,通过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整合各方资源、推出系列创新举措,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面初步探索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深圳盐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已逐步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此背景下因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制度、就业观念等尚未完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变化,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缺乏就业竞争力的事实,并由此造成“供需”矛盾。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与人才培养过程密切相关的,是贯穿大学教育始终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某一时段某一时点的教育。“大众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道路和必经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20.
孔春艳  陈发 《职业》2011,(6):71-72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人有谋生的本钱,也有了就业的能力。在今天的这个就业负荷加重的社会,就业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让不诘世事的青年找到理想的职业?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对于那些没有条件继续深造的技校生,如何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引起了我的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