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网络零售(线上)和实体零售(线下)的效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从商业基础设施的视角出发,利用DEA方法对2010-2012年中国16家零售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企业的综合效率高于实体零售企业,源于其规模效率处于较高水平;网络零售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高于实体零售企业,这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提高。因此,提升规模效率和加强技术创新是提高中国线上与线下零售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关键。商业基础设施的规模大小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零售企业提高其效率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零售业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伴随经济水平进步的重要体现。电子商务的兴起,首当其冲的是传统零售企业。本文就中国零售业现状,目前我国网络零售规模大幅增长、网络零售用户数量较快增长的现状,结合电子商务特点,分析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市场进入"电商淘汰赛"。提出了传统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必将是品牌电子商务化、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经济融合(O2O模式)的广阔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3.
关联交易是隧道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以往的研究认为公司治理是决定关联交易的主要因素。文章以市场结构影响绩效,绩效决定公司价值,公司价值影响关联交易的成本,从而影响关联交易规模为逻辑线索,实证分析了市场结构对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模的影响,发现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市场结构也是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盛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按照入世协议规定,中国零售业享有三年过渡期。2004年12月11日,《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正式实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有学者撰文指出,外资零售业的管理水平、经营技术等优于内资零售业,因而担心出现外资垄断,危及国内产业安全的情景。本文利用2004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数据,计算并比较我国零售业区域、经营范围、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宏观营销效率作为宏观营销绩效的重要维度,其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宏观和微观经济的运行效率.文章构建了我国各地区批发零售业的宏观营销效率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批发零售业的宏观营销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给出了各地区的得分及排序.  相似文献   

6.
入世以后,世界知名零售巨头加速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抢滩登陆。外资的进入无疑给我国零售业带来巨大的;中击,但同时也推进了我国零售业的现代化进程。同时,连锁超市、专卖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在中国遍地开花,网上购物发展迅猛。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百货商场这位业界曾经的“龙头老大”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发展,百货商场需转换思路、寻求新的市场空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与我国零售业态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以及入世后我国零售业所面临的环境,笔者认为我国零售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一)零售业向多元化、细分化、差异化方向发展。面对零售业自身的变革和外资零售企业入驻中国的压力,我国零售业的多元化经营势在必行。以  相似文献   

8.
文章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在采集我国19个家电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对它们的经营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家电行业内绩效差异较大,许多公司规模过大,在技术效率方面存在资产负债率过高,营业成本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系统,分析了股权结构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机制和渠道,发现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一方面不利于股东利益的制衡和监督,直接损害了公司的财务绩效;但是另一方面却可以通过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间接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这两种渠道共同发挥作用最终使得股权结构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变动呈现倒U型关系.此外,由于自身特殊的经济属性,农业上市公司并不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资产规模对于财务绩效的影响有限,而企业的成长性则对财务绩效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山东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基于我国上市公司二元体制考察了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制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民营上市公司监控效率要高于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规模、持股比例、会议次数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不显著;董事会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促进企业业绩的提高;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样本内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在提高监控效率还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11.
铁瑛等 《统计研究》2018,35(6):43-55
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持续攀升,伴随其上升的是用工成本的明显提高和加工贸易占比的显著下降,中国DVAR的提升究竟源于已有研究所指出的,投资自由化所带来的国内中间品对国外中间品的替代,即“主动”的提升?还是成本上升引致加工贸易不断退出市场的一个客观结果,即“被动”的提升?本文基于2000--2006年的微观数据,测算了企业层面的DVAR,从加工贸易退出的角度刻画了企业DVAR的动态演进过程,并进一步考察了最低工资所代理的劳动力成本、加工贸易与企业出口DVAR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所代理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使中国企业DVAR的攀升,这一结果在多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中均是高度稳健的。最低工资上升对中国企业DVAR的促进作用通过引致加工贸易退出这一机制来实现。拓展性的研究还表明,最低工资上升对高生产率企业、外资企业和资本相对密集企业DVAR的正面促进作用更强。我们的发现意味着,中国DVAR的上升至少部分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结果,鼓励进口,同时促进国内中间品质量提升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和FDI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两个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岭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得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现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正处于对外贸和外资的技术溢出有正向效应的阶段,FDI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敏感度更高。国内R&D投入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下国际技术外溢和扩散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外部推力。但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仍然偏低,执法力度薄弱,削弱了我国对国外FDI技术溢出的吸收水平,影响了外资的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变化和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的经营对外资存量的影响逐步扩大,仅仅观察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流量和存量总额已经不能满足研究外资经济和制定外资政策的要求。在借鉴国际上相关的统计标准、结合中国利用外资实践、梳理中国外商投资统计体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引入存量调查改进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统计的思路——与《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按资产负债原则编制的直接投资负债形成互补,依托存量调查,采用方向原则,提供按境外投资者和实际控制人分别统计的中国双边内向直接投资存量。按照该思路实施的“中国外商投资存量调查”将丰富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统计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经济集聚的工资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检验。工资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国内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的正向效应显著;就业密度外部性对地区工资具有"门槛"效应;东部地区的国外市场潜能和国内市场潜能具有替代关系,验证了市场范围的重要性;中西部地区的国外市场潜能和国内市场潜能并不存在替代关系,验证了分工模式的重要性。经济增长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验证了Williamson的"倒U假说"与Krugman和Elizondo的"对外开放假说"显著成立。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出口、对外投资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模式。为了考察企业生产率与资本密集度对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本文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按非出口、仅出口、仅投资和既出口又投资将全部企业划分为四种国际市场参与模式,使用多值Logit模型及相对风险概率对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较高生产率的企业更可能选择对外投资;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可能出口,资本密集型企业更可能对外投资;不同地区企业的生产率与资本密集度对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具有差异。最后本文进一步从对外投资经营形式角度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引致出口效应”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层面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弱工具变量更不敏感的有限信息最大释然法(LIML)及差分矩估计方法(GMM),对影响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率是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影响要素,这一结论与当前的异质性贸易理论关于生产率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农业领域的对外合作不存在生产率悖论;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尚未产生滞后影响,前期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当期的对外直接投资没有产生带动作用;产业规模优势、政府的参与程度和政策支持是影响农业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企业产业集聚对农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没有产生积极作用。据此,从企业层面和政府视角提出了具体应对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耿晔强 《统计研究》2015,32(9):49-55
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从两个层次分析了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并对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在总量层次上,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对中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扩大起到了促进作用,而经济距离对中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各类区域经济组织作用不同,在分类层次上,除人口规模的影响不确定外,其他主要因素的作用与总量层次相同;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农产品双边贸易在总体上表现为“贸易不足”,在五类农产品进出口上属于“贸易不足”的国家较多,表明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巨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中计价货币选择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个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实力、产品差异化程度、贸易市场份额、贸易地理方向、币值稳定性、国内金融市场深化程度等是决定一国货币能否在国际贸易中充当计价货币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是一国经济实力、贸易实力和货币实力的集中体现,其中经济实力是基础,贸易实力是关键,货币实力是支撑。此外货币联盟也会提高区域统一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地位。  相似文献   

19.
雷娜  郎丽华 《统计研究》2020,37(2):52-64
本文从中国经济特有优势出发,系统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理论机制,并利用中国2003-2016年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预期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及区域差异性。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最为突出。内陆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系数显著为正,而沿海地区市场一体化的正向影响效应不显著。市场一体化除了直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发挥促进作用,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需求驱动效应、制度改进效应等机制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其中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最为有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程大中  程卓 《统计研究》2015,32(3):46-53
本文基于OECD-WTO的跨国投入-产出表(ICIO)与TiVA数据,采用增加值贸易方法,测算出中国贸易出口中的服务含量所占比重大约是传统BOP统计口径的两倍,其中来自国外的服务含量占比趋于上升、来自国内的服务含量占比趋于下降;在双边贸易中,中国的增加值贸易出口中来自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服务含量较高。本文的启示是,在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分工深化背景下,中国国内服务对增加值贸易的贡献偏低并趋于下降,可能原因在于国内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因此,政策的着力点应是以促进竞争为导向深化国内服务领域改革,促进国内产业链和价值链环节从低端向高端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