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撒拉族女童教育状况的人类学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拉族青少年的教育状况,尤其女童教育状况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不容乐观,备受关注。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参考先前学者的调查结果,结合当地实际,对新世纪撒拉族女童的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分析了影响撒拉族女童教育的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后,作者提出少数民族女童的教育状况,不能仅仅凭借学校教育为本来做结论,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少数民族"本土文化"教育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沉重的翅膀──关于循化撒拉族女童教育的调查报告(上)马成俊,斯琴,马文全,苏中颖,马宏编者按:撒拉族女童教育问题是民族教育工作者多少年来历经艰辛进行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为这一问题的研究付出了辛劳。本文是一篇颇有见地的调查报告,我...  相似文献   

3.
回族女童教育是宁夏教育的“老大难”宁夏基础教育的“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回族聚居的南部山区,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是回族女童教育。解放以来,宁夏曾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普及初等教育工作。除去当时大环境的因素外,终因相当一部分女童未入学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1987年我们对全区回族聚居农村回族女童入学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回族女童入学率为79.6%,比回族男童入学率低8个百分点。据对不同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的6乡18所小学1981年入学的1056名儿童跟踪调查,1981到1986五年间,回族女童读满五年巩固率为40%,流失率为29%,留级率为31%。流失高峰集中在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回族女童大量流失的原因,从教育外部来说,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人民斗争史上,咸丰同治年间的青海回族、撒拉族起义占有重要位置。 西宁回族撒拉族起义领导人的马归源,不仅自始至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而且最后壮烈地牺牲在清朝政府的屠刀下,是一位值得肯定的英雄人物。对其家世生平,曾作过一番考证。马通先生在《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中,根据“作者综合调查获得的民间资料”,第四章第二节对马归源的生平写道:  相似文献   

5.
儒学在青海的传播大体上遵循中央政府势力在地域上以西宁为中心,渐次由东部农业区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扩开的规律。乾隆、同治、光绪年间三次大规模回族撒拉族反清事件发生之后,清王朝始在循化等地力建儒学。由于儒学教育很难让边地民众获得参与主流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儒学在以循化为代表的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展开难与内地相等。  相似文献   

6.
自1980年5月始创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以来,民族研究所就致力于民族学科建设,历经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青海地区民族学学科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两部风格,出版《青海地方史略》、《青海省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撒拉族档案史料》、《撒拉族史料辑录》、《青海民族史料摘抄》(明实录)、《十族族源讨论集》、《青海民族史料辑录》(上卷第一、二分册)、《民族语文散沦》、《青海民族史入门》、《民族学探索》、《青海少数民族》、《撒拉族政治社会史》、《民族宗教问题论集》、《中国婚俗文化》、《土族(蒙古尔)源流考》、《青海藏族史》、《伊斯兰文化新论》、《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文物》、《民族理论概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资料集》、《神秘的热贡文化》、《热贡艺术》、《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撒拉族史》、《土族婚丧文化》、《撒拉族语言文化论》、《语言心理民俗》、《河湟蒙古尔人》、《西宁历史与文化》等独、合、参编论著百余部。这些成果有力的推动了民族学学科的发展。“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学科的活动在于现实的需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院、所领导及时调整了民族学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提出:整合优势资源,构筑“大民族学”学科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提高我省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质量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青海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质量研究背景的分析 ,提出了青海省女童教育质量研究过程中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虎学良,中国伊斯兰教青年学者,曾于1946年著成<回教女子三字经>.本文基于该书所阐释的回族穆斯林女童的教育观,旨在对作者关于回族穆斯林女童的信仰教育、道德教育、知识教育、生活常规教育、社会教育及劳动教育的教育思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撒拉族的出生礼、儿童的培养和教育、成年仪式、妇女和老年人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特别是通过对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韩热木赞老人家庭这一个案的调查与研究 ,运用具体生动的民族社会学资料 ,试图揭示撒拉族个体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青海回族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青海回族教育的发展,我们对以回族为主的西宁市城东区的学校、家庭等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研究,并报出了对策建议。一、城东区基本情况西宁市城东区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总人口19.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三分之一。近几年,城东区经济发展显著,1996年全区社会总产值达到2.89亿元(1990年不变价),工农业总产值1.84亿元。在教育方面,城东区根据《城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省市有关精神,继《城东区教育事业发展"八五"《规划》后,又制定了"城东区…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是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以及封建意识和宗教影响,回族、撒拉族文化比较落后,女孩子上学的极少。解放后虽有变化,十年内乱又有反复,以至女儿童入学率仅占10—15%,有的公社甚至没有一个女中学生。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青海省各级领导对此十分重视。除了向回族、撒拉族群众宣传学文化的重要性外,还决定在门源、化隆、循化、湟中、大通五个县各创办一所女子中学,面向全县农村的回族、撒拉族招生,有效地提高了回族、撒拉族女儿童的入学率。  相似文献   

12.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芉一之唐末以后,历五代、宋、辽、金、夏以至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汉族共同体又一次有了重大变化和壮大。在蒙古汗国和元朝统治的百多年中,居住在青海上地上的民族,除藏族以外,蒙古族和回族、撒拉族迁入,...  相似文献   

13.
青海伊斯兰教教派与门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派现状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伊斯兰教是信教人数较多的第二大宗教。明中叶以前,回族、撒拉族中的伊斯兰教只有“格底目”一派,清末伊赫瓦尼和西道堂相继形成,和格底目并称三大教派。明末清初苏非派的哲赫林耶、虎夫耶、嘎底林耶和库布林耶先后传入青海地区,形成四大门宦及其所属支系。长期以来,伊斯兰教与穆斯林的发展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但影响回族、撒拉族等穆斯林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而且它的教规和教义,也深深地渗透于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家庭、婚丧、饮食、起居、礼仪等各个领域。穆斯林信…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的撒拉族语言学专家、青海民族大学语言学教授韩建业同志于2010年12月29日逝世,享年76岁。韩建业同志曾任中国突厥语言研究会理事、青海撒拉族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撒拉族》杂志社主  相似文献   

15.
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的特点及途径──兼谈回族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教育关系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西部开发中的重要环节。文章在总结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的途径,并对回族妇女教育问题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撒拉族是世居青海少数民族之一,聚居于青海循化地区。在元朝其首领曾为世袭达鲁花赤,说明撒拉族在元朝社会具有一定的政治势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沉重的翅膀──关于循化撒拉族女童教育的调查报告(下)马成俊,斯琴,马文全,苏中颖,马宏(二)客观方面的原因1、地理环境的影响循化地区多山多沟,在全县总面积中山岭面积占73.2%,丘陵和河谷平地只占26.8%。撒拉族聚居的六个乡镇位于黄河、街子河、清水...  相似文献   

18.
书讯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芈一之先生新著《撒拉族史》,于近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芈一之先生继《撒拉族政治社会史》(1996年黄河文化出版社出版,20余万字)之后,又一部撒拉族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撒拉族的民族来源、历史发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军事斗争、社会性质等诸多方面,是一部研究撒拉族历史的权威著作。全书共32.6万字。《青海省志·民主党派志》,于近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4万字。该志是青海省志组成部分,芈一之教授为该书全书篡修。书讯@贾伟  相似文献   

19.
马燕 《回族研究》2011,(1):61-65
河湟地区的回族和撒拉族的社会交往比较独特,两个民族由于都信仰伊斯兰教,因而在生活习俗、心理文化等方面有着太多的相似.但是,回族和撒拉族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而且在族源和民族形成过程以及语言文化、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同心是宁夏南部山区回族人口比重较高(81%)的县,制约回族女童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经济生活水平低,文化观念淡薄,教师缺乏,学校吸引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