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社会科学研究本质卸规律的认识,揭示出社会科学尤其是地方社会科学研究的功能和作用,指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不可偏废,但地方社会科学研究还应该是立足地方,应用为主,努力为地方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同时,还对新世纪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未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地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这是党和国家对地方社科研究机构的明确要求,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如何有效地促进地方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如何做好区域性应用对策研究工作,多年来我们进行了积极地实践和探索,并对其特定的研究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依据马克思关于"问题"的论述,遵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任务的规定,地方社会科学院应以问题为中心确立研究方向和构建研究体制.因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必须以问题为中心确立研究方向;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地方社科院自身的特点,要求其必须确立研究本地区重大问题的研究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而以问题为中心构建研究体制,就是要改革哲学社会科学的分类体制、组织模式和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从而构建起适应地方社科院研究方向的研究体制.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作为一个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理清发展思路,确立了建立四大基地和人的全面发展两大目标,力图通过建立四大基地,用功能来整3合哲学社会科学资源。我们建设的四大基地是:云南省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地,省决策咨询基地,省哲学社科创新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交流基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主要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云南省决策咨询基地的建设适应了这一需…  相似文献   

5.
通过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增强自身活力,拓宽发展空间,是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应用对策研究,必须联系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既面临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有很多实践和理论问题亟待解决,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作为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科研工作应紧紧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来进行,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课题选择上,应坚持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各级领…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主要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条件的可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这为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北京社科院加强和改进应用对策研究,把着力点放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成果,深入探索怎样建设好北京、如何促进首都各项事业的发展上,使科研工作紧紧围绕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各级领导决策的难点、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中心,以深入研究重…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颁发六年来,我国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在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受到本地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但在当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社会科学研究体制与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 90年代以来俄罗斯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分属的四大系统 ,即科学院系统、政府各部和部门科学系统、高教科学系统以及工厂 (企业 )科学系统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俄罗斯社会科学研究体制及其变化。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科学科研组织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单位 ,即研究所的变更简要介绍了目前俄罗斯社会科学的一些主要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定位与发展导向较长时期以来,地方社科院受到定位混沌不清、经费严重不足的困扰。2004年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困扰社科院发展的这两大难题给予了明确的解答。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大了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使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为响应中央《意见》,四川省委也相应出台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努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四川社科院在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经费支持。目前是哲学社会科…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党委和政府要经常向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注意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应用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中,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这对于地方社会科学院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地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思想库”和“智囊团”是地方社会科学院的定位选择。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科技的巨大变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地方社科院向新型智库转型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社科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但目前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地方社科院的新型智库建设都还面临重重障碍,如认识不到位,沟通渠道不畅通,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研究方法不适应等。因此,地方社科院要顺利实现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青年社科人才培养是地方社科院的当务之急。我们应当为青年社科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机制和组织保证,大力提高青年社科人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以“思想库”为模式办好社会科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国外思想库的特点 ,分析了我国社会科学院的运行模式、体制与机制 ,就办好社会科学院并充分发挥其“思想库”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思考 ,提出了若干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农村进城务工的女性越来越多,但城乡"二元结构"带给她们的种种现实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因此,她们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和乡土关系重新构建城市社会网络,以获得必要的社会支持。本文在关注家政服务员乡土社会网络与城市社会网络的同时,着重对其社会网络特征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5.
孟奇 《社会》2022,42(1):1-30
本文以清光绪年间湖北矿务为个案,分析了一起地方抗阻事件及其处理策略。地方抗阻反映了晚清社会秩序与近代矿业发展之间的张力,而问题的解决之道同样来自晚清的地方治理结构。具体而言,疏解抗阻的过程即是遵循“抚地方之民”的治理逻辑,通过“寻找支持者”与“利益均沾”来弥合张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矿局的实际创生,使它以主办官员的关系网络为基础孕生出了地方性,从而得以内嵌于湖北的治理结构中。湖北开采煤铁总局所展现出的地方性可能以更复杂的形态在中国后续的工业组织与制度中得以呈现,“地方”视角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工业组织与传统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尚未被当前学界充分讨论的后者影响前者的机制与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从国际移民的涵化理论视角对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方式及决定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上海市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民工作为国家内部城乡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认同存在以户籍为基础的制度性约束和以资源匮乏为特征的能动性限制。农民工社会认同主要受文化态度、社会交往、经济成功和社会环境四类变量的影响,农民工的个体人口统计特征也会影响城市认同的意愿。当地语言的熟练程度、与当地人交朋友的意愿(而非与外省市的农民工交朋友)、类似群体的收入地位水平、感知到的社会歧视程度和参与保险的程度都成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应该要有助于农民工的心理层面的社会认同的转变,尤其是从“外地人”向“本地人”的认知转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传统中国基层社会组织的研究,已经突破了以往着重关注保甲、里甲等王朝典章制度的研究思路,而是更加注重探讨保甲、里甲等这些官方制度与地方上原有的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拟在归绥地区这一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对官方和民间这两套基层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对地方社会运作的内在机制做一初步的思考。文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佐领制、乡屯制与牌甲制在归绥地区的实行。第二部分考释民社与蒙社的形成及其与佐领制、乡屯制、牌甲制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讲述在乡村的实际生活当中,社的作用和甲头的角色。第四部分将对官方与民间的这两套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做一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骆正林 《阅江学刊》2012,4(4):19-29
近年随着农村社会矛盾的激化,很多地方相继爆发了一些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是群体舆论的行为表达,是广大农民通过肢体语言宣泄来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由于少数地方政府没有认识到现代农民公民意识的觉醒,依然用强制手段来处理基层社会矛盾,致使基层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的矛头越来越向基层政府集中。群体舆论的传播有其固有的规律,基层政府只有尊重和服从客观规律,把握农民的社会心理,才能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9.
The different welfare system classifications mainly address systems on the national level, while the local levels have not been considered in any great detail. The welfare reform measures adopted in some countries have led to more autonomy on the local level. Consequently, local authorities have adopted different social policies and developed diverse welfare service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case of Italy and shows that classifying a welfare regime by considering only the national level can lead to important local features being missed that are indeed relevant for its classification. The units of analysis are the 20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Ita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talian welfare system is far from being a homogeneous system and that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on the local level have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the level of the welfare services provided.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more attention needs to be directed at the local level.  相似文献   

20.
Harding S, Libal K. Iraqi refugees and the humanitarian costs of the Iraq war: what role for social work? The US‐led invasion and war in Iraq has created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refugee crises in recent decades.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ave partnered with local organizations in Jordan and Syria to provide humanitarian aid to some two million displaced Iraqis. Field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s with other humanitarian crises, few trained social workers have contributed to policy and practice with displaced Iraqis. The case of Iraq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consider how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can shape comprehensive global refugee policies and programs. This role is appropriate, given mandates for the profession to promote social justice and human rights. Using the case of Iraqi displacement, we illustrate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itarian services provision and the need for trained social workers to participate in humanitarian relief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We argue that a variety of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and actors should become more robust advocates for shaping just refugee polic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