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一篇重要的短篇小说,但是关于它的评论文章不是很多,而且没有一篇是从标题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入手的.海明威是一个创作态度严谨的作家,他的小说题目多是经过深思熟虑.白象似的群山正是女孩内心压抑情感的外化, 同时当白象似的群山与远处的田野融为一体时, 它又代表着女孩的逃离情绪.  相似文献   

2.
王晓煜 《理论界》2007,(4):193-194
本文以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和《白象似的群山》为依托,从海明威小说里的独特人物、小说的短小篇幅、深邃意境以及营造深邃意境所采用的表现手段等方面,分析了海明威小说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人物对话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illsLikeWhiteElephants”(《白象似的群山》)这篇短篇小说是海明威最优秀,最有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整篇小说以对话贯穿始终,其风格与传统小说迥异。其中没有人物介绍,没有情节的来龙去脉,听不见作者的任何声音。真是浮在海面上那1/8的冰山,另外7/8需要读者自己去解读。对其中的对话进行分析正是对这篇小说进行解读的很好的方式。解读之后我们更能深切地体会到海明威式的写作特色。“HillsLikewhiteElephants”中的对话,按其话语间的连贯性,语轮的转换以及话题的不同,可以分成十部分,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二、三、四、五和八、九、十共…  相似文献   

4.
美国.海明威的作品,表现出作者不辱使命地去完成他的艰苦环境下的"硬汉"形象,其作品充满了自然主义生态观思想。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那清澈流畅、朴实无华的散文文体奠定了他作为我们时代最干净利落、最清新微妙、最富有才华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家地位.在其著名短篇<白象似的群山>中,他采用客观凝练的叙事技巧,形成了生动简练,优美含蓄的语言文体,也即著名的"海明威文体",而他所倡导的有关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也因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将分析小说的片断并从四个方面说明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下的叙事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6.
范若恩  程寅 《兰州学刊》2008,(6):176-178
在海明威的创作及其所昭示的艺术哲学里,人的定位成为其关注的焦点。文章试图首先通过对海明威著名短篇小说《白象般的群山》的主题解读揭示他如何通过故事中所建构的象征性微观世界和所蕴涵的象征主义将一个圣经中人类堕落的原型得以再现,而这一再现本身又是如何突破单一的圣经原型而将单个的悲剧在此升华对现代人类命运的普遍思考。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与"硬汉"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创作风格极富个性化 ,这种个性化集中的体现在他对理想形象的执着的追求上。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语是 :“勇气是海明威的主题 ,是使人敢于接受考验的支柱 ,勇气能使人坚强起来 ,去迎接那看起来是难以应付的现实 ,勇气令人敢于喝退大难临头的死神”。海明威笔下的理想形象就是所谓“硬汉” ,一个“生来并不是被打败的 ,你可以消灭他 ,可就是打不败他”① 的英雄。海明威毕生的创作有两大主题 ,一个是勇气 ,一个是死亡。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斗争 ,当死亡临头时向着死亡直冲过去 ,誓与对手同归于尽。在海明威的作品中 ,几乎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赵迎 《东岳论丛》2012,33(5):31-34
作为“以塑造男性角色、观照男性世界、思考男性本质而著称的男性作家”,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对于女性的态度一直是评论界争论不休的焦点.本文以海明威的小说《伊甸园》为例,通过分析海明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旨在阐释海明威不是一个对女性世界麻木不仁的作家,也不是一个所谓的男权崇拜者,他是一个具有双性视角的作家,并在解决两性冲突问题上做出了难能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子,有时具有懦弱的一面,这实际上正是现实生活中海明威自身的反映,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海明威;海明威成长经历使得他难以摆脱死亡的纠缠,以致于形成了独特的"死亡情结";特定的生活时代和个人生活环境让海明威的有了自己的女性观;文学传统及印象派画家的影响和记者生涯使得海明威追求简洁洗练,形象鲜明,思想深刻和情感丰富的表达,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冰山原理".本文就是从海明威的成长、经历和所处历史时代等方面入手,解读"海明威风格"形成的外在和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多数批评家对于《乞力马扎罗的雪》倾向于传记式阅读,即将20世纪30年代的海明威与作品中的哈里相提并论的阅读方式,来源于传记作家们在以美国梦为基础的文化准则影响下,不约而同地将这一时期的海明威建构成在创作低谷中奋发崛起的形象。然而,这种阅读方式却让多数批评家忽视了海明威在该作品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种族优越感。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的自然观初探--<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几十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全面、深入、细致地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究,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小说的硬汉形象、悲剧意识、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近年来,国外海明威研究已引入生态批评的视角,开始研究海明威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对美丽的大自然进行了赞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形成了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他从关注自然的价值到关注自然本体,实现了从自然价值论到自然本体论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但对于"中国模式"的存在与否一直争议不断。从"他者"镜像的角度分析所谓中国模式的内涵和意义,可以看到,雷默的中国模式只是历史上两极化的中国形象在西方视角中的又一次变更而已,是西方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确证自己身份和状态的一种需要,与中国本身的现实关系并不大。事实上,中国又一次充当了西方文化的"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13.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最重要的战争作品之一。它鲜明的反战主题,凄婉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战争的罪恶本质,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发表后一时好评如潮。但对女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却一直贬多于褒。像对待海明威其他作品中的绝大多数女性一样,评论界普遍认为,凯瑟琳不过是男主人公亨利的陪衬,是没有个性与独立见解、只知顺从、奉献的无私女性。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有失偏颇,也曲解了海明威塑造这一形象的创作本意。从客观的角度,细致、全面地分析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个遭受战争磨难的成熟女性,她对战争、爱情、婚姻、死亡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  相似文献   

14.
从语气和风格两方面分析了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语言特色,尤其是其中的对话部分。小说的语言极其简洁含蓄,但作者以不易觉察的讽刺语气揭示了其对生命本质和生存意义的深刻洞察。小说也进一步揭示了海明威一贯的"冰山原则"叙事风格:简约洗炼,蕴寓深刻。  相似文献   

15.
话本小说韵散结合的重要文体特征源流较为复杂,除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之外,与其来源于"说话"艺术、文人个性等也有很多关系。"韵"与"散"主要存在于故事层和叙述层两个层面,并且其功能各不相同。话本小说中的韵文和"说话"艺术的随意穿插不同,大多具有叙事功能。韵散结合在话本小说里不单单是话语方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维持其虚拟"说、听"交流关系下"拟书场叙事格局"的需要,是一种叙事合理性的符号。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厄尼斯特·海明威是世界上最具鲜明特色的艺术家之一,在他创作的四十多年过程中,在广泛吸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同时,他集各流派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受到各国读者及评论界广泛和始终的重视.《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期的一部力作,曾以精于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作者本人也曾形容他极有个性的小说风格:“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在水面”.在短短的五六十页作品中,作者独具匠心地运用极有才智的含畜和简炼,塑造了饱满而又真实的人物形象,感情真挚动人,作品的基调凝重,平和,结构超俗,整部小说笼罩着悲壮的气氛.作品所反映的精神——“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和作品的艺术价值是发人深省,富有魄力的.本文试就小说的结构、语言、悲剧性及史诗性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初步的探索尝试.一、小说的结构点《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并不纷繁复杂,它描写的是一个独自在湾流里打鱼的老渔人追捕一条大马林鱼,得胜后又失去它的经过.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独白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老渔翁的曲折遭遇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作品突出了朴实无华的结构,以情绪的起伏为主线,突破了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场特殊而复杂的文学大变革,它以其背离传统、鼎新革旧的艺术形式以及荒唐奇异的扭曲形象来折射现代社会中的人生百态。本文试图以海明威、福克纳等美国作家的短篇小说为例,探寻20世纪美国短篇所表现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征,旨在体现这一时期美国短篇小说在形式、结构、表现形式及语言等方面的多样性、新奇性和灵活性,同时也留给现代读者更深广和回味空间。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的作品《在异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战争对人类的身体、心理以及人际关系造成的巨大创伤。战后的生活环境冷酷无情,人们彼此相互疏远。面对着绝望的生活环境,海明威塑造了坚守勇气与尊严的"准则英雄"形象。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在身体、精神、社会关系的创伤以及准则英雄的人物形象,试图从中探究海明威的反战情绪。  相似文献   

19.
因声求义法是一种重要的训诂方法,破假借、求本字在疑难语词考释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许多从字面上无法获得意义解读的词语,如果能够破假借,求得本字,往往会使词语的解释更加可信。利用破假借的方法考释了"案如"、"般唆"、"策宝"、"阿污"、"执告"、"扶章"、"戒伏"、"拟虑"等出现于道经文献中的八个疑难语词的意义,以期为道经的研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礼记》呈现了儒家以单一主体为基本参照、以"主体-客体"两极框架为中轴的多元伦理主体实践结构。儒家理想中的主体形象是一种单一主体,现实世界中的主体形象则为一种复合主体。单一主体和多元的复合主体互助成型是儒家诗性伦理世界建构的主体性准备,是儒家诗性人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