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欲望号街车》人物塑造的文内互文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中人物的人性视角分析,阐明互文性为该文本的内在属性,同时指出因互文的灵活运用又产生了文本人物塑造的独特性以及人物关系的文内互文现象。  相似文献   

2.
《孤独者》是一篇内涵很丰富的小说,在“互文”的研读视野中,文本内三个人物的“孤独”命运形成互文式循环;魏连殳与鲁迅其他小说的人物构成了互文式“孤独者”谱系;《孤独者》对“魏晋名士”、“零余者”这两个前文本进行了互文利用;文本中关于“孩子”话题的讨论与鲁迅“孩童观”发生了互文引证。在共时和历时的网络体系中,在此文本与他文本、文本和文化语境的相互指涉和映射下,建构起多维度的语言形象、文本语义结构、互文符号范式。  相似文献   

3.
以互文方式拓展作品的意义空间是后现代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范式。互文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显性方式(如模仿、引文)和隐性方式(如改写、暗指)。《百舌鸟》充分发挥了两种互文方式的表意张力。一方面利用显性的互文标记,承续名著《杀死百舌鸟》的主题、人物类型和儿童话语;另一方面又利用隐性方式与其他文学文本构成互文关系。引文和暗指引领读者进行阅读联想,将阅读“前文本”的体会引入对“目标文本”的理解,使更多的意义联想在穿梭性阅读中生成,意义空间因此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4.
<孤独者>是一篇内涵很丰富的小说,在"互文"的研读视野中,文本内三个人物的"孤独"命运形成互文式循环:魏连殳与鲁迅其他小说的人物构成了互文式"孤独者"谱系;<孤独者>对"魏晋名士"、"零余者"这两个前文本进行了互文利用;文本中关于"孩子"话题的讨论与鲁迅"孩童现"发生了互文引证.在共时和历时的网络体系中,在此文本与他文本、文本和文化语境的相互指涉和映射下,建构起多雏度的语言形象、文本语义结构、互文符号范式.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本的“互文”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及"互文性"是20世纪西方解构主义一个重要概念,网络时代为网络文本的互文性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网络文本的互文活动建立在网络媒介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上.网络传播的交互式、虚拟性和多媒体是网络文本互文活动的特性和基础;网络传播的超时空、超链接、超复制是网络文本互文活动的中介.网络文本的互文活动有利于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推动大众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艺术门类的交叉和融合;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和发展,促使各种异质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性.互文性概念对于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具有独特的理论启迪和实际指导作用,因为译语文本跟原语文本发生最直接、最密切的互文关系,它由原语文本通过语言符号转换而产生,是原语文本的"投胎转世".依据文本的内、外互文关系,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的互文参照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托尼·莫里森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荣誉的小说《宠儿》,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之作。互文性是西方文论批评中一种重要的批评理论,它不仅指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相互"吸收和转化",还指文学文本和文化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在此利用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的"互文"理论来分析《宠儿》中所体现的文化互文和文本互文。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理论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文本理论可以为文学翻译提供方法论 ,反之亦然。本文从中西理论文本比较的角度 ,探讨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意义 ,并以此为批评标准 ,讨论《水浒传》翻译中的一些现象。本文认为 ,文学翻译中原本与译本的交流涉及互文性和互文两个概念 ,分别属于文化和言语层面 ,通过互文指涉和互文标记达到译本与原本两者之间的和谐。译本中的互文指涉越多 ,越能和原本之间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9.
批判话语理论中,新闻文本被看做是意识形态的布道坛和社会权力的竞技场,在社会建构的过程中,文本以互文方式相互投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网络新闻文本的互文性颠覆了文本的封闭状态,文本自身及其文本中的人物、事件与周边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互动。以文本间的互文性为入口,研究网络空间中新闻话语秩序的建构过程和建构方式,是利用互文性对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互文”理论是一种后现代文本观念,它在立足文本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形式(包括语言、结构、表达技巧及体裁)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固有联系;各文本之间存在着的平等交流对话关系,导致了对文本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和多种可能性。而“影响”研究作为一种传统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在研究方法、思路、重点、目的等方面与“互文”研究有很大不同。弄清这种差异与区别,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互文”理论观念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将文学文本置于与其它文本自由对话的批评语境中,极大地丰富了文学批评的范围。文章以互文理论为基点,发掘萧伯纳戏剧作品的标题与《圣经》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以及他人剧作等前文本之间的互文关联。互文视角下萧伯纳戏剧作品的标题具有作为行文主线、揭示中心思想、重塑经典人物以及渲染作品气氛等作用,所以说萧伯纳不愧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  相似文献   

12.
试运用语篇互文性分析理论,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春香传》。从宏观角度考察《春香传》与前文本的互文关系,发现内源性前文本为春香故事的完成提供了素材来源,是《春香传》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外源性前文本主要来源于中国,起到了充实作品内容和增强艺术效果的作用。从微观角度分析《春香传》存在的具体互文、体裁互文和文化互文等互文现象,力求全面阐释《春香传》的互文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拉什迪的小说《摩尔人最后的叹息》引起全世界文坛的关注.小说视界宽广,叙述技巧娴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小说文本鲜明的互文性.作者采用了文本与历史的互文、文学文本间的互文、小说内部叙述的互文,即羊皮纸互文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写作的互文特质,借用互文性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考察互文性语篇生成过程。该过程阐释了语篇生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语境文本、读者文本、互文文本和个性文本的互动,详述了个性文本生成过程中四个文本间发生的四重互文进程。笔者希望通过整合互文语篇生成过程,分析写作中影响语篇生成的因素,将其引入实践,发展写作教与学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从互文性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和互相交融,认为每个0文本都存在着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中国古典诗歌中充满着互文现象,把互文理论引入到诗歌翻译,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互文现象及其翻译策略,提出译者不但要能充分认识到诗歌中的互文指涉,更要采取适当策略来传递互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16.
互文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参互见义的修辞手法,互文性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本理论的重要术语。二者虽然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范畴,但它们对于文本的阐释策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阐释观念从“互文”到“互文性”的演进,反映了人们的阐释视野日渐开阔,并进一步认识到文本意义的本源不仅仅在于自身,还取决于他者对自身的映射。这种阐释观念的演进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在文本意义产生问题上对于自我中心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当代互文性理论作为一个文本理论充满了矛盾的概念.但作为一种方法论引入文学翻译,其意义将远远超过它目前表现出来的状况.本文检查了互文性概念的生成背景、界定和影响,希望利用其合理部分为文学翻译服务.本文认为,互文性通过互文指涉和互文标志影响文学翻译.译文中的互文指涉越多,越能和源文达到功能对等.功能对等是文学翻译的理想境界.通过对互文理论的研究和开发,这种境界是可以达到的.本文以此为坐标,通过翻译批评讨论了互文标志和互文指涉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于源语和译语文化的巨大差异,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缺失似乎在所难免。然而,源于后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给文化意象的翻译带来了新的启示。为保留源语文化意象的韵味,译者应正确理解源文本与他文本间的互文指涉并评价它在译语文化中的意义,继而采用协调式异化,适当应用一些补偿手段,以帮助译文读者积累源语互文知识,培养源语文化互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源语和译语文化巨大的差异,文化意象翻译的丢失似乎不可避免。然而,源于后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缺憾。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进行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正确理解源文本和与他文本间的互文指涉,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适当应用一些补偿手段,处理翻译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本的互文活动具有交互式、虚拟性、多媒体特征。它的共生性、易变性和实时交际性,以及互文活动中文本信息的断裂与缺失,无不体现了互文性对网络文本意义的解构作用。正是因为网络文本独特的互文性,不同的文本建构起大不相同的话语强势,有的话语在网络中才更方便地建立了自己的霸权。这又体现了互文性对网络文本意义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