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从直接调控方式转向间接调控方式 ,中央银行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 ,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 ,保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但同时 ,中央银行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功能 ,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 ,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 ,就要依赖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大庆社会科学》2013,(6):119-119
郭家新撰文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发生了渐进但重大的转型。"大一统"银行时期主要依靠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直接控制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商业(专业)银行体制建立以后,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货币乘数内在因素的实证分析和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我国确立了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管理体制.该体制中的三要素--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开始形成.它为我们从统计实证角度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内在因素提供了制度基础;1998年中央银行取消了信贷规模控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对我们结合中国实际,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基础货币的控制及货币乘数的稳定,提出了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导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金融改革17年,最大的收获在于我们认清了改革的三个主要目标①:一是纠正以前30年过度的“金融抑制”,改革建立于50年代的无所不包的单一银行体制;二是结束同世界金融体系隔绝的状态,重新融入世界金融体系;三是建立新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货币政策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调控。在前两个目标已取得诸多进展的背景下,改革现正在向第三个目标推进。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改革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以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公开市场业务为标志,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基本上实现了由用计划直接调控转向依赖货币市场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多 《东南学术》2000,(4):28-30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 ,正在由行政性的直接调控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 ,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1999年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大幅上升 ,成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根据理论与实践 ,中央银行把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主要操作工具。在业务操作中 ,中央银行选择了33家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现行的公开市场交易方式有两种 :回购和现券买入。回购交易采用市场招标方式进行 ,回购利率水平通常低于同档次再贷款利率 ,高于存款准备金利率。在考虑操作方向和力度时 ,中央银行主要参考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水平 ,同时考虑货币市场的利率以及其他市场因素。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社综合金融信息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将适当向社会投入一定的货币,但货币投放将采取中央银行向专业银行收购短期债券的方式,向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这与往年有所不同.这一投放货币方式的改变,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手段的一项新尝试,同时也是金融体制改革以来中央银行职能转换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民银行通过收购短期债券调控货币供应量,也是人民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种方式.据悉,这也是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目前经常采用的一种短期融资方式,当市场资金缺少时,中央银行买回债券,放出货币.  相似文献   

8.
再贷款是我国中央银行实施信贷资金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目前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最主要、最有效的一种间接调控手段。自1985年开始,再贷款逐步实行分层次管理。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的路子无疑是走对了,取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要管好用活中央银行再贷款,充分发挥其调控功能,应以便于操作,利于中央银行分层次调控和微观搞活为目标,具体改革构想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建立二级银行体制为基本模式.中央银行的建立,意味着我国经济调控机制从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转化,即通过控制货币供应,以实现币值、汇率和物价的稳定,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增长.但是,在经济转换时期,建立了中央银行体系,并不意味着间接调控手段能顺利实现.因此,有必要研究二元经济机制下发挥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外部环境问题.我认为,在中央银行调控的外部环境中,目前尚有许多关系没有理顺.  相似文献   

10.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使金融市场的环境更宽松,在经济衰退萎靡时期,是各国复苏经济与重振产业的主要手段。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蒙上了萧条的阴影,许多大国为化解萧条的局面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增加速度放缓,中国为应对外部需求疲软、内部消费萎靡和产能过剩等危机,从201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降息的信号后开始加入量化货币政策。这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规模最大,GDP增长贡献最多的房地产市场是否效果明显一直饱受争议。本文基于Z市1998年-2012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实证模型进行检验,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具体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房价受利率等金融货币政策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反住宅投资额与第二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房价的上涨,具体表现为房地产规模的扩大及实体经济的强化。因此,单纯依靠金融政策救市的思路需要转变,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提振产业层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手段来挽救房地产市场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