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资本与政治态度:新加坡三大族群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资本理论框架下,新加坡的公众价值观调查(WVS)数据表明,新加坡的华人、马来人和印巴人的社会资本存量有明显的差别,而且社会资本对于新加坡3个族群的政治态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族群”与“族群政治”析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台湾 ,“族群”一词初用于民族学界对少数民族 (山胞 )的研究。 1 970年代后期台湾出现“反对运动”以后 ,随着台湾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民进党的建立 ,“族群”一词进入政治生活领域 ,并在后现代“差异政治”和“认同政治”的交互作用下 ,成为构建“政治族群”的“文化”工具 ,在“国家认同”层面和“统独争议”之中发挥着“族群政治”的分化作用 ,是“台独”势力挑起“省籍矛盾”着力利用的工具。这是大陆学界在应用“族群”概念和认识族群理论时所不应忽视的政治向度。  相似文献   

3.
内隐自尊作为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一部分,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内隐自尊研究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内隐自尊作为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一部分,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内隐自尊研究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这两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的概念辨析入手,通过对两种学习方式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具体作用的分析,主要论述了在理论研究上可以区分出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不同,但具体到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则鼓励学习者与教学者模糊二者的界限与不同,真正做到两种学习模式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族群的涵义与台湾族群的基本格局“族群”一词最早是1930年代开始使用,指自认为、或被别人认为有共同的来源与特殊的文化,而构成一个独特社会群体的一群人。被用来描述两个群体文化接触的结果,或者是从小规模群体在向更大社会中所产生的涵化现象。第二次大战以后,  相似文献   

7.
族群是构建中华民族统一体的重要单元,又是相对的独立实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各少数民族群体也不可避免地迈入这一变革轨道,他们特有的族群文化在经济社会的竞争中将面临种种冲击。本文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的世界趋势之下自然会受到理性文化的改造,但是经济进步与文化传统并非简单对立,世界现代化的模式也非同一,在保护宝贵遗产与社会变革之间找到平衡是社会现代化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离散(Diaspora),既是一个历史的现象,亦是当今存在的社会现象。二战后,离散这个词的词义发生变化,扩大了到对其他族群的离散经历的研究,与客居国的政治、经济、性别研究等等主题结合在一起。与国外的研究者相比,中国的离散研究还处于后来者的地位。离散族群概念的定义以及其衍生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由来,以及这些认同在日常生活中的表征。  相似文献   

9.
微观层面上的族群认同及其现代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族群是近年来国内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的复杂性源于决定族群意识的文化 、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多样性;同时,族群意识还要受到国家体系的改造,从族群认同到民族 认同的转变与国家权力的影响直接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取代的关系, 实际上,这两种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互相重合在一起了;国家体系、大众传媒以及现代性 的其他因素都会影响族群认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内隐学习隶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具有无意识性、抽象性、全面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内隐学习的研究为科学地构建外语学科的学习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更新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及策略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作者将结合认知心理学内隐学习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当前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尝试,并理论性地提出在语法、语感的培养及阅读教学等方面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族群认同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剑峰 《学术探索》2007,(1):98-102
族群认同是一种社会群体水平上的认同,是族群及其文化存在的基础。族群认同的研究应该立足于族群认同边界的持续存在和变化,而不能囿于族群的内部构成和历史。经由心性结构和社会现实决定的行为边界是理解当前中国少数族群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7,(8):209-215
目前,大多数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利部门,针对公务员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公务员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内隐态度,探究其对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以及积极情绪对上述预测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内隐态度与公务员组织公民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内隐态度对公务员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作用受积极情绪的调节。当公务员具有较高积极情绪水平时,内隐态度无法预测其组织公民行为,而当积极情绪水平较低时,内隐态度可显著正向预测其组织公民行为。最后,本文对公务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和干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内隐学习是由当代心理研究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倡导的一种知识学习方式,是本世纪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近几年,内隐学习这一理论概念被广泛引入到语言教学及学习领域之中。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语听力形成机制原理来研究内隐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并由此得出内隐学习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语言素质由内隐成份和外显成份组成,内隐成份有语汇、语言意识、理论知识三个部分;外显成份有接受能力、表达能力、语言习得能力三个部分.语言素质的内隐成份是其形成的基础,外显成份是其最直观的标准.要实现语文教育的素质转向必须首先弄清语言素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16.
内隐学习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学生通过内隐学习能在文章结构、内容和语言三个层面的能力上有实质性的飞跃。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发展民族(多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已相当迫切,但是这些地区的社会工作相对落后。在不同族群成员之间开展社会工作可能存在动态差异问题。文章提出族群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发展思路,认为要注重培养本民族(族群)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同时要与现有社区工作者的岗位转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习惯法的研究是在一种对他者的界定和观照下产生的.族群互动的常态是族群之间的相互往来与沟通,并要求以族群的多样性存在为前提.现代性概念下的社会变革使地方性生活的封闭性趋向于一种自我的瓦解.法律多元的概念所依据的解决纠纷的规则是地方性的习俗和惯例.今天中国的法律人类学需要为法律寻找到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表明内隐自尊不是绝对的稳定,具有可变性,其中内隐自尊补偿效应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文章首先对内隐自尊可变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和总结,进而重点概述了内隐自尊可变性的发生机制,然后从情绪、即时性信息及个体差异三方面探讨了内隐自尊可变性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目前内隐自尊可变性相关研究的不足对今后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内隐学习理论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年,但却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可见其理论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的。通过对内隐学习的研究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首先对内隐理论的特点进行了归纳,然后详细地论述了内隐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帮助,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利用内隐学习理论教授词汇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