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艺术史学的研究与建构需要大量而充足的史料(作品、文献),所使用的"史料"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历史上有不少伪造文献和伪作,给史学的研究与建构带来了干扰和难度。无论是何种专门史的建构,都需要对所使用的"史料"进行甄别和鉴定。中国艺术史学的建构同样如此。"史境求证"是研究与建构中国艺术史学的一项基本工作。"史境"这一概念,包含了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历史政治与经济环境和历史文化交流环境等,即强调历史中各种环境之综合。史境与史料(作品、文献)直接发生联系,没有脱离"史境"的"史料",也没有无"史料"的"史境"。故此在"史境"中考证史料的真实性和解读其各种含义,史料才是有效与有价值的。"史境求证"是建构中国艺术史的一个有效的基本工作。  相似文献   

2.
希罗多德广泛搜集史料、不拘一格批判史料,具有求真意识,从而开创了西方史学,他的著作也在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体现了巨大的经世作用。《历史》是“求真”与“经世”的统一,希罗多德无愧于“史学之父”的称号。  相似文献   

3.
朱谦之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其史学生涯中,大量运用了史学批评,他以史学批评的方式建构了自己的历史理论、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论。与同时代其他人的史学批评相比,朱谦之史学批评更多地关注了西方学人及其历史哲学。其史学评论是在宏大架构之下展开的,不同于传统批评方法,突出了对史学现象、史学观念及史学思想的评论,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史料与史观并重,是其史学批评的重要学术标准,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古代希腊史学在哲学的影响之下,逐渐形成了理性批判精神。希腊历史学家正是以这种批判和自由探究的理性精神为思考基础,在本体论方面形成了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和历史发展有其自身规则的思想,在方法论方面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怀疑和批判原则,确立了以求真求实为史学宗旨的正统地位。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家中最具代表性,他们在理性的创作过程中奠定了西方史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历史科学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此间,实证主义、浪漫主义、客观主义、历史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异彩纷呈,为近代历史科学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奠定了基础。近代欧洲历史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是诸多史学流派自然整合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史学流派的具体贡献不尽相同,其中浪漫主义史学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视野,客观主义史学主要奉献了取材与批判史料的方法,历史主义流派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辨的历史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史学则因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最终完成了历史科学体系的自我建构。在当今全球化趋势的新形势下,面对形形色色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挑战,有必要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史学在近代欧洲的科学化历程,捍卫历史学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实证史学"强调历史研究要尊重事实经验,且一切必须局限在主观经验的范围内,不能超验应用。而"材料史学"更是将史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强调到了非常不适当的地步,以至于提出材料就是一切的"无‘论’历史"的主张。与之相反,无论新康德主义者抑或新黑格尔主义者的史学主张,则将历史视作史家对史料的主观认知史、生命交感史、价值创造史、批判考察史、当代生成史和思想重演史,极大地凸显了历史哲学的主体性本质和思想性内涵,拓宽了历史思维的新生之域和多维视界。但由于其忽视了对历史本体及其实践基础的研究,导致了历史认识的"唯我"归宿和思想通病,又使史学方法及价值本身面临质疑,这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研究极具理性启示。  相似文献   

7.
古代罗马史学实用传统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注重修辞和道德训诫的实用性上。首先,这种撰史特点受到了来自古希腊史学因素的直接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修辞倾向;其次,古代罗马早期的宗教因素、频繁的战争和统一后日益堕落的道德现实,对古代罗马史学中道德训诫特点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第三,这种实用史学源于史家对古代罗马早期历史的建构,是史料真实性和非真实性因素的有机统一。以上这几种主要因素共同促进了古代罗马史学实用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史学体例与史料紧密关联,有什么史料就有什么史学体例;反过来,史学体例也决定了选取什么史料。当今中国艺术史学的建构需要有符合自己文化史学系统与学科范畴的史学体例,依据自己的艺术史料建构史学体例,避免用西方现代思想体系和西方的史学体例代替中国文化史学系统和史学体例,也不依照"他者"体例来框选史料,这是构建中国艺术史学体例的根本。中国艺术史学的体例是在中国文化系统与艺术学理论学科范畴中建立起来的史学的体例,一旦体例确立就需要寻求新的"整合复数"史料形态的脉络与秩序,使整合复数形态的史料与史学体例之间构成互为相塑的关系,在这种互为相塑关系的结构中形成基于艺术学理论的中国艺术史学观。  相似文献   

9.
野史是中国史学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国史学文化遗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晚清这一封建社会的末期,野史得到了较大发展,关于晚清历史的野史记载也更为广博。戊戌变法作为晚清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其野史记载更是不胜枚举。此类野史资料对于研究戊戌变法相关历史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需要对其史料状况进行充分的发掘、研究、整理和利用,从而发挥出该部分野史史料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史学研究对象问题,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的范围和内容,一是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这是密切联系的两个问题。本文仅就后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史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的历史过程。传统的旧史学,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史料看作史学研究的对象,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犹如医学研究的是活人的病痛而不是病历、化验单一样,史学研究的对象是历史过程本身,而不是这一过程遗留下來的痕迹——各种史料。史学研究对象的这一特点,要求史家在收集到足够的史料之后,首先要通过对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