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四川总督赵尔丰,慑于革命形势,在成都绅商斡旋之下,将政权交与四川谘议局议长蒲殿俊。1911年11月27日,成都宣告独立,成立了以蒲殿俊、原新军第17镇统制朱庆澜分任正副都督的大汉四川军政府。可是,这个  相似文献   

2.
清四川总督赵尔丰迫于全川及其他省区不断高涨的革命形势,于1911年11月27日宣布下台,并将军政大权移交给四川咨议局,以立宪派人为主体的“大汉四川军政府”是日遂告成立。十天后,成都发生兵变。叛兵杀人放火,四处抢掠,都督蒲殿俊深藏不出,其他高级官员束手无策。在一片烧杀声中,大汉四川军政府结束了它短暂的寿命。青年军人尹昌衡,此时被各方势力推拥而出,三日之中平息了兵变。一个星期后成都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于  相似文献   

3.
“成都血案”是辛亥年四川保路运动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人事。但对赵尔丰在这一事件中诱捕了哪些人,总数是多少,史学界各说不一。在有关专著、回忆录中主要有以下不同记载: 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和《四川近代史稿》、佚名《辛亥四川革命纪事》记载赵尔丰诱捕了蒲殿俊、罗纶、邓孝可、颜楷、张澜、王铭新、江三乘,叶秉诚、彭芬、胡嵘等10人。周善培《辛亥四川争路亲历记》,除记有上述10人外,还说赵尔丰“又逮捕了一个铁路公司的蒙裁成”;尚秉和《辛壬春秋》卷42也记“捕十一人”。彭芬《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张  相似文献   

4.
邹容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著名宣传家,四川巴县人。他十六岁以前,一直生活在重庆;其间,只在一九○一年五月到七月去过一次成都。关于邹容这次成都之行,《学习与批判》七三年三期上发表的《邹容传》,有一段文字(以下简称“该文”)说: “1901年夏天,四川总督奎俊准备选派二十二个青年去日本留学,将在成都招 考。……邹容去成都应考了,考的成绩并不坏,由于他平时思想激进,旧势力对他  相似文献   

5.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清政府授以赵尔丰川滇边务大臣之职,开始了川边改土归流,在政治上,赵尔丰废除土司制度,改设流官管理;在宗教方面,抑制寺庙势力的恶性膨胀;在经济上,禁止土司、头人、寺庙放高利贷,严禁买卖土地,废除土司、头人、寺庙的经济特权,废除无偿劳役和各种杂派,鼓励垦荒,兴厂开矿,改善交通,发展邮政,统一度量衡;在教育方面,发展官学,打破了寺庙对于文化教育的垄断。这一时期,赵尔丰的功劳是第一位的,他对推动川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作的贡献,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是永垂青史的。宣统三年(1911年),赵尔丰调署四川总督之初是同情保路运动的。面临来自朝廷的巨大压力,赵尔丰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转而镇压保路运动,导致“成都血案”的发生,从而最终把自己送上断头台,成为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的殉葬品。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4日,成都伊顿国际学校校长Carol Hutchinson在学校中接受笔者专访。 “我有两个硕士学位,我大女儿也有两个,除此外她还即将拿到一个博士学位。”来自英国的“天才妈妈”Carol Hutchl RSOD,2012年8月刚到成都工作,担任成都伊顿国际学校校长。说她是“天才妈妈”,是因为她的大女儿Simone在9岁的时候,智商就达到了145。在教育自己女儿的同时,Carol还从事了教育工作数十年,现在她来到中国,希望把她的经验带给成都的年轻父母们。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一九二七年春夏间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时的讲义。题名是鲁迅最后确定下来的。这一讲义,是鲁迅于一九二六年九月至一九二七年一月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开手之前鲁迅初定名为《中国文学史略》(见鲁迅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五日致许广平信:“如果再没有什么麻烦事,我想开手编《中国文学史略》了”)。鲁迅在这以前,已有编写一本中国文学史的打算,他在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四日致许广平信中,说自己在厦门大学担任的课程之一“是中国文学史,须编讲义。……我还想认真一点,编成一本较好的文学史”。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鲁迅  相似文献   

8.
由加拿大外交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和西南民族大学承办的“中加原住民/少数民族特征:从传统到现代”研讨会,于2006年3月6日至3月7日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举行。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上,中加两国的专家和学者围绕“中加原住民/少数民族特征:从传统到现代”这一主题,对两国的原住民/少数民族如何通过文化、语言、艺术等形式保护本民族的属性进行了交流与研讨。此外,在学术研讨会中,还安排了三部加拿大原住民影片,并就影片所展示的加拿大原住民的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展开了热烈讨论。一、关于“…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说:“人这个字是多么响亮……多么值得骄傲。”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最下贱不过了、什么都能习惯。” 谁对呢? 人确实是种非常复杂的东西,非常难以研究又非常值得研究的东西。 一八四二年到一八四八年,马克思在当《莱茵报》主编的时候,就摩基尔农民状况同莱茵省总督展开辩论,他对官方为幼树的权力而牺牲人的权力,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极力反对“胜利的是木头偶像,牺牲的却是人。”(《马恩全集》1·P·137) 胜利的是木头偶像,牺牲的却是人。何止一个当时的莱茵省。被马克思称之为“人类史上的动物时期”的中世纪,不就是典型的木头偶像取得了胜利,而人却遭到了牺牲吗?  相似文献   

10.
4月14日,成都市商业贸易委员会、成都晚报社、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在成都华联宾馆联合举办了“迈向新世纪的成都商贸发展研讨会”。市政府副市长苏培玮、四川省贸易厅厅长越岷、副厅长贾壮苗、市商贸委主任罗大常、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成都晚报社总编伍进一、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张小南到会并讲了话。到会的有省社科院、四  相似文献   

11.
清四川总督刘秉璋,安徽人,进士出身。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李鸿章奏调刘入淮军营中,1872年,刘秉璋以镇压太平军、捻军有功,而为江西布政使,后为巡抚。1883年,中法战争时,为浙江巡抚,组军抗法,1886年任四川总督,计凡九年。 刘秉璋以接办第二次重庆教案到任,而以成都教案的爆发被清廷革职,其间川省民教冲突屡发,重大教案就计有: 1.第二次重庆教案:1886年,英、美传教士强购重庆咽喉重地鹅项颈设立教堂,引起绅民  相似文献   

12.
由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四川省彝学会联合举办的“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3年 1 1月 2 5日即巴金诞辰 1 0 0周年纪念日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围绕“冲突与整合 :文化身份认同与文化多元发展研究 ;现状与走向 :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回顾与前瞻 :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三个议题 ,出席大会的省作协、省文联、省社科院及成都各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教授 ,作了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发言 ,实现了一次成功的学术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就在成都借了“一吉普车书”。所借的书中就有“四川省志一百多本”(薛哲《20多天翻了一本书》,《四川日报》1983年12月26日)。四川省志始修于明朝的正德年间,至清嘉庆末,共7次修志。民国初年四川省通志馆虽也曾修志,但未刻印,仅有一部尚未完成的稿本。7次所修的四川省志,或称《四川总志》,或称《四川通志》,并无一部称作“四川省志”。所以,可以肯定毛泽东并未借阅什么“四川省志”。前面提到的薛哲的短文中,“四川省志”这四个字就并未加书名号。《四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疆建省 ,学术界已做过不少研究。但有关左宗棠与刘锦棠的建省方案及其分歧 ,却鲜有人论及。笔者不揣浅陋 ,拟据有关史料予以介绍。1   早在 1 832年 ,左宗棠便有感于西北边疆之烽火与不宁 ,曾赋诗云 :“置省尚烦它日策 ,兴屯宁费度支钱”,表达了对该地区的关注。在任陕甘总督后 ,他曾多次在致友人书中提到需要在新疆“立省置郡县”。光绪三年七月 (1 877) ,左宗棠将新疆建省的意见正式奏报清廷 ,“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 ,纾朝廷西顾之忧 ,则设行省、改郡县”。光绪六年四月 (1 880 ) ,左宗棠在覆陈新疆善后事宜时 ,详细阐述了新疆建…  相似文献   

15.
《解放日报》2004年8月22日刊文:8月5日,温家宝总理一行到四川进行考察。又是“没有约定,突然叫停车”,径直走进岳池县农村访问下情,向村民分别提了征地补偿、村级提留、种粮补贴等问题;接着,温家宝总理又走进“计划外”的社区,了解下岗、退休工人生活情况和“社保”是否落到实处。温家宝总理与群众握手、交谈时,总是面带着微笑,而特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每提一个问题都要说一句“你们要给我说实话”。可见,“说实话”这三个字在总理心中的分量和“含金量”。为了得到“真实的”结果,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温家宝总是深入到预先没有…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20日,江苏省阜宁县看守所里,一位标致的农家少妇神情沮丧地在“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书送达函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面对法官,她后悔不迭地说:“我对不起丈夫,对不起儿子……”  相似文献   

17.
一、十年内战时期服膺马列接受党的领导,提出联共反蒋主张他从小受革命思想的熏陶,所以在日本东京宏文师范学院学习期间,便敢于倡议那拉氏退朝,赞扬光绪皇帝支持戊戌变法。他因此被清政府驻日使官押送回国,但并未灰心,仍积极投入正在醖酿中的四川保路风潮。由于他反对清政府把民办的川汉铁路收归国有,遭到总督赵尔丰逮捕,接连两次被迫害,促使他更加坚定地参加了反对清王朝的辛亥革命。1991年,他在北京结识了林伯渠等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引起了思想上的飞跃。他曾以  相似文献   

18.
《蓉桂之旅》是叶老在一九四二年从成都到桂林的纪行日记。“艰苦之局,今年为最”,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五个年头。日寇大举进犯,“浙省几已全陷”,“赣、粤、滇战事皆甚紧”,“通货膨胀,……各业危机已不远”,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四月十六日,傅彬然先生从桂林来到成都,邀请叶老到桂林拟定开明书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国家第一档案馆馆藏大隈重信致其时四川总督赵尔巽的一封未刊函件引发思考.一方面,由此函件探讨了中、日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差异样态;另一方面,也藉此思考了在近代中日关系中民族主义存在的多重性格.  相似文献   

20.
去年8月31日,经历了“5·12”大地震的1193名四川都江堰学生来到上海,入读上海市24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30个重点专业。半年来,他们在“第二故乡”得到了亲情和温暖,心灵的创伤日渐愈合,正在重新挺起腰杆,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